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专家称靠拼爹的社会没有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4日 10:52  中国新闻网微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今年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昨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改革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微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接受本报专访,就中国的改革之路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接下来改革应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迟福林表示,从30年前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说共同富裕,如今到了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时候。“如今已经到了蛋糕怎么分直接影响到蛋糕能不能做大的时候了。”

  迟福林:我国已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迟福林委员认为,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共产品短缺问题。他认为,我国进入了公共产品短缺时代。近年来,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等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产品的短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有资本并没有真正用于这些最急需的领域。有些国企在国有资本运营中缺乏应有的公益性。”

  为此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让一部分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配套,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益领域,解决公共服务投入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将盈利性和公益性国有资产管理分开。他说:“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利润接近2万亿元,如果收入分红比例提高到50%左右,那么每年就有1万亿元用于社会福利,就能大大缓解公共产品短缺带来的各种矛盾。”

  汪玉凯:增加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支出

  汪玉凯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仍排在全世界100位左右。在1949年时我们的排位就大致如此,这也就是说尽管国家富裕了,但老百姓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他认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应该成为当前改革的突破口。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政府至少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其一是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要调整,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应该低于60%,政府企业不超过40%。

  其次,就是在第二次分配中,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支出要加大。

  第三,要大力推进基本服务广覆盖。

  张卓元:通过降低税收来增加居民收入

  张卓元表示,阶层越是固化,改革的压力便越大。现在,“拼爹”已不再是个案。“一个靠拼爹才能出头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上一代的资源优势必须通过公平的渠道进行传递,必须给底层的人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做到这一点,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张卓元认为,要打破阶层固化,第一应尽快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国企利润上交比例应提高。”第二,通过降低税收来增加居民收入。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这样就会大幅度降低居民日常生活当中食品、药品的价格。当前,税收占GDP比重宏观上来讲并不算很高,但增速很快。近两年,居民收入增长在8%左右,低于GDP增速,更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记者肖欢欢 赵琳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