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2月13日电 (记者 黄艳) 为了减少用工数量和降低人力成本,武汉爱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给即将开工的第二工厂整条生产线配备了机器人。人力主管徐青说:“工人越来越难招,工人对待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能用机器人做的事情,我们将尽可能用机器人来做。”
武汉爱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2005年从广东来到中部城市武汉的。“选择武汉就是冲着这里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但是这种优势逐年递减,今年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招工难。”徐青说。
尽管第一工厂有50个机器人,第二工厂全部配备了机器人,但工厂今年仍然需要新增200多名普通工人。
“春节前我们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效果不好,到目前还差一半。”徐青说,“工人排着长队来应聘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我们到处与别的企业抢人,甚至每年毕业季,在各个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展开抢人大战。”
武汉爱机只是当前中部地区面临“用工难”企业之一。
武汉电信器件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今年需要新招700名普通工人,但是目前才招了40人。“今年招工太难了,企业之间招工的竞争很厉害,我认为是普通工人越来越少了。”该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对别的企业,向来招工相对顺利的富士康公司今年在武汉也遇到了“用工麻烦”。武汉富士康行政服务处人力资源专理杜进文说:“今年需要7000个工人,现在才招到3000人,缺口还有4000。”
杜进文说,工厂大门口经常有别的企业来贴招工传单挖墙脚,“事实上,普通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不少转移到内地企业的发展硬伤。”
来自湖北劳动就业局的数据显示,每年年初旨在帮助农民工就业和企业招工的“春风行动”中,他们统计了湖北今年新增岗位110万个,而农村新增劳动力是150到200万人,但其中八成要到外省就业,本省用工缺口达50到60万人。
成都富士康工厂今年的用工困难比武汉工厂还要严重。由于春节流失和新增生产线,需要1万多工人,而劳动输出大省四川今年却招不到工人,最后只能从深圳总部用车皮运1万人到成都开工。过去几年,这样的故事几乎没有。
除了湖北、四川,安徽、河南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目的地也频频遭受“用工短缺”的困扰。春节过后,安徽省宿州市不少企业的人力主管忙于在农民工大市奔波。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日前公布的一项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称,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人社部门重点监测的500户企业,共有用工缺口16503人,平均每户企业缺工数达30多人。
日趋频繁的“用工荒”给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蒙上了阴影。
2010年,中国发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将产业转移作为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及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增阳说,前几年产业转移已经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一些地方也着实见到了效果。然而,优势之一的充裕低价劳动力却正在消失,代之以常态化的“用工荒”。
“这其中,不仅有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有劳动力市场本身已经发生变化,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让用工市场变成‘两头堵’。”徐增阳说。
来自湖北竹山县的农民工孙伟的故事印证了专家的话。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孙伟南下广东打工,一去就是5年。但今年22岁的他已经不再满足于进城打工挣钱。他说:“我想依靠自己创业,留在城市。”
孙伟今年打算在武汉找工作,但是他对这份工作很“挑剔”。“我找了个学习蝎蜈养殖学校,想一边打工一边去学校上课,所以这份工作要离学校近,方便我走路去,也不能有加班,才能保证上课时间。”孙伟说。
尽管跑了一个星期的人力市场都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但是孙伟说他仍然不会改变对这份工作的要求。
武汉起点人力市场企划部总监龚超说:“孙伟这样的情况其实比较普遍,只是各不相同而已。”
如今85后、90后一代农民工越来越成为人力市场的主力,记者在人力市场采访想找个40岁以上的农民工却没有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发展空间有了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很多中西部地区企业能够承担和提供条件与待遇于他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龚超说
徐增阳认为,产业转移遭遇的“用工难”也有好的一面,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重视和对待,因此解决用工问题,就要从稳定农民工进城就业开始,让他们获得同城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对他们的技能、职业素养等的培养,尽快建立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的政策通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