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统计局长:2012年要有忧患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8日 08:37  新华网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这一增速符合此前各方研究者的预测。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要有“忧患意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经济增速逐渐回落的同时,物价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CPI从7月份的涨幅高点6.5%连续回落,12月份同比上涨4.1%,全年同比上涨5.4%。

  马建堂表示,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不断发酵和扩散,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成果有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

  他认为,尽管GDP的增速在逐季回落,即便就第四季度看,8.9%的速度也仍然在一个正常的区间。“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能够保持8.5%~9%的速度,物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方式转变得比较快,结构调整的力度比较大,很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宏观经济的总体格局。”

  国家统计局对2012年的经济形势态度谨慎。马建堂表示,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比较严峻,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欧元区经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有可能是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美国经济尽管比预料的略好一点,仍然非常低迷、乏力。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从国内看,2012年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还是不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他说:“2012年,无论从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来看,都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要增强忧患意识。”

  不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并不支持所谓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风险。全年8.9%的增速仍在经济发展合理区间之内。20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13.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长23.8%,实际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1%,实际增长11.6%。尽管这些指标在回落,但都不低。马建堂说,“某种程度上我们希望它运行在这样一个区间”。

  我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中央政府更加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9%以上的经济增速已经位于规划平均线以上。

  马建堂认为,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都没有完结。居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乡镇转移到县城,人均每年消费增加就不是几百元,而是一个量级的增加。新兴产业在发展,市场化在深化,通过改革,中国经济可以持续迸发出不竭的增长动力,所以“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的动力格局没有变化,基本面没有变化”。

  虽然马建堂表示统计部门不便于“做预测”,但对于目前有学者预测2012年CPI将有4%的涨幅,他还是作出了自己的分析:2012年存在着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积极的因素,比如中国的农业生产的丰收,粮食八连增,农产品产量都在增长。同时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国际经济不景气意味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很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涨得那么多,中国很多产品尤其是生产资料和国际市场是接轨的,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将有助于我国控制物价。

  不过,中国恐怕必须面对物价中长期上涨的压力。这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价格,就是工资的上涨,土地及其他资源,特别是矿产品的价格上涨的压力。马建堂称,“这就需要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注意把握住一个度,要保持宏观调控来之不易的物价上涨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好势头,顾及到未来的物价上涨的一些压力,同时又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天,国家统计局对于数据与老百姓感受的差异问题,再次作出解释。比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是个综合的指数,包括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上千种价格代表品,然后把它加权综合生成一个指数,用于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综合水平。该指数中,食品只是一个大类,其中还有蔬菜、肉制品、禽蛋制品、水产品等具体分类。如果从居民感受角度看,最好不要用综合指数比照,而应该用分类数据去感受。

  马建堂解释说,去年食品价格全年上涨11.8%,而在有的月份,食品中的蔬菜价格上涨百分之几十,猪肉价格上涨百分之几十。因此,如果消费者仅仅以CPI的年度综合数据,与某一时段某类商品价格做比,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但他表示,“我们的统计工作就是在发布综合数据的同时尽可能发布更详细的数据,让大家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受,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舆论普遍关注的地方债问题,马建堂回应称,全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是10.7万亿,其中半数以上是2008年之前形成的,相当多的债务之后形成了一批优良的资产,相当多的地方平台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财政收入增速比较高,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有限。据测算,中国中央政府的国债余额加上地方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43%左右,目前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60%。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预测,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将继续回落至8%水平,三、四季度将有所回升。他认为,GDP值同比增速的回落是属于正常的范畴,在政策方面不会有大的调整和变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外需和投资增速放缓将在2012年延续,但中国的消费数额会回升。因此即便2012年经济增速仍将继续放缓,可能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此前撰文预测,中国经济在“十二五”这五年中,增长轨迹既不是9%以上高速曲线,也不是8%左右的中速曲线,而是先抑后扬,2013年后步入快速增长轨道。

  他认为,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外需大幅萎缩而内需又被国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强烈抑制的难题。从体制上看是分配差距拉大,导致的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从发展上看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严重不足,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过于巨大。想办法提升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解决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1.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8%。

  马建堂表示,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比重偏高是正常现象。“一个社会要发展,先创造的增加值总不能全部拿来吃掉、喝掉、花掉,全部消费掉,那这个社会就没法再增长,总要拿出一部分新创造的价值用于积累、用于投资。”

  他强调,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要逐渐转向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均衡发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