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季度GDP增速虽跌破9% 未来或向转换中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7日 18:31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17日电(记者 何欣荣)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GDP增长9.2%。其中,四个季度分别增长9.7%、9.5%、9.1%和8.9%,呈逐季回落之势。

  专家分析,我国很可能正在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换期。在这段时间,既要稳增长,也要抓住机会做一些中长期的改革,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四季度GDP增速虽跌破9% 但仍超市场预期

  2011年9.2%的GDP增速,与很多机构之前的预测一致。“但四季度8.9%的增速,略微高出市场预期。”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记者查阅各大机构报告发现,多数人对于四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值在8.5%—8.8%之间。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四季度的GDP增速跌至9%以下,但17日沪深股市强势反弹,两市分别收报2298.38点和9264.09点,较前一交易日收盘大涨4.18%和4.95%。

  在去年9.2%的经济增长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

  从上述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潘向东认为,由于4万亿元投资的效应接近消失,而房地产投资也面临下滑,今年的投资增速可能从去年的23.8%降至20%。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同比只是略降。

  消费继续了平稳增长态势。随着多地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税制改革的推进,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望增强。交通银行预计,今年的消费增速仍将维持在17%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考虑物价回落因素,实际增速将有所上升。

  出口是众所关注之处。虽然去年的出口增速还有20.3%,但不少机构已将今年的出口增速下调至10%。与此同时,也有乐观的估计。上海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翁华健认为,欧美债务危机使得有钱人资产缩水,普通百姓由于失业救济、社会保障机制比较全,整体受损有限,对中国基本消费品的需求不会大幅萎缩。

  摩根大通中国区高管龚方雄也指出,美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已得到很好修复,老百姓的储蓄率也由负转正。这对中国出口来说,都是好消息。

  政策工具发挥空间大 2012“软着陆”可期

  对于今年的GDP增长,大多数机构的预测值均在8%—9%之间。从全年来看,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比如,交通银行预测,今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将分别达到8%、8.3%、8.7%和9%。

  市场之所以对中国经济的“软着陆”有信心,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稳增长方面,我国的政策工具拥有较大发挥空间。以货币政策为例,为抑制通胀,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高达21%。随着今年通胀水平的回落,同时外汇占款出现连续下降,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也大大减轻。业界预期今年的存准率可能下调2到4次,由此释放出上万亿元的流动性。

  财政政策方面,无论减税还是增支,都对经济有刺激作用。比如,在结构性减税方面,上海的“营改增”刚刚启动,全国多地又申请扩大试点范围。花旗银行认为,单是税收的调整就可拉动中国GDP增长1.5个百分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没有风险点。从目前来看,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外是欧债危机,对内是房地产。民生证券(微博)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分析,如果今年3、4月欧洲国家债务集中到期的敏感时刻,出口大幅回落,同时房价出现暴跌,两相叠加之下,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跌到8%以下,出现“硬着陆”的风险。

  面对这种挑战,政策的相机而动非常重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在原则上不会松动,但在操作上可能会有微调和变通。比如,“限价”可能成为一种地方政府欢迎,且误伤成本较小的选择。

  “转方式”关键年 民生指标更加突出

  虽然今年我国的GDP有可能回落至9%以下,但放眼全球,降温是一种常态。交通银行预计,今年欧盟的经济增速可能从去年的1.5%-1.7%回落至-0.2%-0.4%,新兴经济体可能从去年的5.5%-6%放缓至5.1%-5.6%。

  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对于GDP的态度也愈发“淡然”。近期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上,GDP比拼的意味明显减弱,民生指标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词。

  比如,广东省提出,今年经济的预期增长目标为8.5%,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上海将今年经济的预期增长目标设定为8%,同时提出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

  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分析,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年。GDP快慢几个点不是特别重要,转方式能不能迈出更大步伐,影响五年规划的落实。

  在如何转方式上,中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消费无疑是扩大内需的重点,要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必须把民生作为施政的核心理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