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能过剩 钢铁链上的包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9日 15:10  现代物流报

  目前,我国钢铁年产6.2亿吨中,至少有2亿吨是过剩产能。于是,业界再度“逼宫产能”,强烈要求一定要控制,并且对落后的产能“断臂以治”,将铁矿石进口资源纳入统一管理,有助于控制中国钢铁产能的过度扩张。但一定要避免压低了铁矿石价格,为钢铁生产的乱象提供过度营养,制造产能过剩的温床。

  现代物流报 记者 常河山

  河南鑫泰达的老板李斌,在钢贸圈里已经打拼了20多年。原来很少关注宏观经济信息的他,现在一上班,第一件事儿就是打开电脑,看看钢贸圈朋友的博客,搜寻权威网站的行情动态,更重要的是关注国家各部委的宏观信息和经济指数。“原来觉得淘汰落后、降低产能等政策离自己很远。”敲击键盘的李斌,感同身受,“现在才知道,它们时刻都关系到自己的经营。”

  产能过剩成了包袱

  李斌有个习惯,除了浏览外,还将切身经营的信息搜集到一起。打开资料库可以看到:今年前5个月,中国产钢2.69亿吨,同比增长23.8%。6月份以来,虽然日均单产有所下降,但预计全年钢产量约为6.2亿~6.3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过快的产能释放,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铁矿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6月底,品位63.5%的印度铁精矿价格上涨至每吨165美元,与2009年相比,涨幅超过1倍。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国内钢铁企业吨钢生产成本也上涨了约600元……

  除了上述信息外,李斌说还收藏了另外一条重要信息:

  今年4月中旬,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展开,再加上国家对“两高一资”行业产品出口进行整顿后,新开工项目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和钢材出口情况变化,严重影响了钢铁需求。“这都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经营。”李斌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他决定调整经营策略,“但是,已经有了2万吨的库存了。”

  李斌似乎也清楚后市会跌,“但是钢厂生产那么多,别的钢贸商在备货,我不备货,我的企业就会流失市场份额。结果,资金占用多,还背负了亏损的风险。中国钢铁产能太大,成了钢铁产业链上的包袱。”

  李斌言中了。在钢铁产能不断释放的情况下,库存量不断上升。不说社会上1亿吨左右的库存,钢协会员部分企业厂内库存由年初的728.73万吨,逐月上升到了5月末的1045.26万吨,增加了316.53万吨,库存增高43.4%。

  在邯郸一家钢贸企业,现代物流报记者看到,卷板已经铺满场地。老板王青萍介绍,在这个城市,16万吨的库存比较合理,而实际上,市场库存已经超过40万吨。

  高产能导致的供大于求,使出货遭致了空前的压力。

  产能缘何越减越高

  李斌回忆,今年1月份,中国粗钢产量达到创记录的5253万吨,那时,钢铁厂商正在为未来数月钢铁消费旺季做准备。同时,遍布中国内地的小型钢铁厂仍在大量生产。中国钢铁厂开工率达到了约90%。“后来,市场量价齐升,生产和贸易都挣到了钱。而后,自4月中旬过后,价格开始跌落,轮回出现了。有的人赔得很惨,一个月1000多万没有了。”

  7月16日,市场上长材价格与去年同比仅增长1.53%,板材价格同比仅增长6.78%,但上半年全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同比却上涨了46.94%。

  迫于高成本、利润薄至亏损和市场需求低迷的现实,6月份以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减产。减产仅仅是生产量上的相对降低,相对容易,但是,降低产能谈何容易?“一般情况下,甚至少赔点儿,钢厂不会减产。因为你减产,别的钢厂未必减产,你不发展,别的钢厂发展,你减产后,别的钢企就分占了你的市场份额。再说,减产停炉会带来设备折旧、管理等更多的成本。所以,减产难,减掉已经建成的产能更难。”8月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国有钢企营销人士,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跟钢厂打了20多年交道的李斌告诉记者:“淘汰落后仅仅在高炉规模上限制,作用不大。不少钢企,只要有淘汰指标,就拆掉小炉子,上大炉子,怕规模做小了,有一天会被兼并。比如说,你让我把400立方米的高炉拆了,好,我就上一个2000立方米的高炉。这样,就相对增加了16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所以,越淘汰产能越高就不难理解了。”

  什么原因导致过剩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言及过剩产能,钢铁资深专家马忠普直言不讳。“如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投资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从2004~2008年固定投资增长率23.9%~26.6%之间,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或达32%。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3%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13.3%~21.6%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李斌提供给记者一份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弱化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但是,却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部分地方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产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产业集中度不高,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产能就是这样一次次被推高,一次次被放大。”李斌感慨到。

  产能、需求应相适应

  自今年2月份开始,就有研究人员建议钢厂减产,理由是:国内钢材需求增幅呈逐月下降、社会对钢铁需求已出现趋缓之势,钢铁生产已经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态势。再加上下半年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若不减产,或将遭致严重后果。“而后来的市场下跌,让部分钢贸商‘赔得血淋淋的。’”河北普森金属的李志平说。

  价格更迭和行业效益,取决于供需。在影响供需平衡方面,产能合理与过剩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这点儿上,马忠普有着自己的理解,“一般讲钢铁产能的设备利用率达到90%就不错了。就是说,产能可以比实际产量或钢材消费量多10%左右,可认为正常。”“但是,中国有800家钢铁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也很难保握好这个关系,更何况钢铁投资要等两年后才能形成生产能力。也就是说,今天的生产能力实际上是两年前的投资形成的。出现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可以减产,可以减少今后的钢铁投资,保证市场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马忠普同时不无担忧地说,“今年我国钢产量预计6.2亿吨,已经有7亿吨的生产能力,产能明显过剩。问题是,几百家钢铁企业都要发展,都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减产很困难。”

  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在世界新一轮资产泡沫破灭、欧美经济疲软影响下,中国经济高速平稳运行中出现了趋弱的态势。“其实,这种经济运行态势对中国是件好事。”马忠普说,“这有利于我国加大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国家已经决定,两年内不批准钢铁投资新项目,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投资,加快钢铁企业重组,特别要重视今后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淘汰落后,减少产量。这些举措的目标,就是为了让中国钢铁逐步走上‘产能发展与国内需求’增长相适应的轨道。”

  2亿吨量的过剩?

  业界这样分析,如果按照5月份粗钢生产水平算,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2亿吨,其中至少有2亿吨是过剩产能。其本身意味着,中国钢铁的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于是,业界再度“逼宫产能”,强烈要求一定要控制,并且对落后的产能“断臂以治”,甚至有人建议,成立独立的行业协会机构——铁矿石进口专业委员会,全权负责铁矿石进口,将铁矿石进口资源纳入统一管理,有助于控制中国钢铁产能的过度扩张。但一定要避免压低了铁矿石价格,为钢铁生产的乱象提供过度营养,制造产能过剩的温床。

  2010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为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钢铁产能增长过快提供了制度保障。

  关于产能过剩,也有不同的声音。“单纯用供求关系概念可能全部破解不了目前钢铁迷局。一个市场需求庞大的中国,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市场,一个政策频出又受政策面左右的经济局面,完全用市场经济的供求概念图解恐怕难以完全说清。”业界资深研究员杨延龄认为,“中国钢铁是多是少,从一亿吨就争论,2亿吨还争论,直到2003年,发改委文件还说可能全年过剩,但一直涨了几年,直到6亿多吨……”

  “以政府部门判断和预测替代需求与价格信号也存在缺陷,特别是在判断预测准确性的把握上,如何与市场调节机制契合,更加切合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杨延龄分析,“单纯信奉市场发生了问题就判断成市场调节失灵,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才能解决的逻辑,可能还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而令李斌闹心的却是市场中大量的库存造成的出货高压,还有专家们不乐观的预测。

  “怎么办?”成了他常常寻思的主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