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辛:优势都市报的二次创业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23:28  《传媒》杂志

  报业观察

  优势都市报的“二次创业”策略

  文/张辛

  中国报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既成产业主体,都市报无疑是这一过程的最佳见证人和实践者。可以说,正是产业暴利期的存在,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成就了一批业绩优良发展迅速的优势都市报,而这些都市报也正在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希望

  但是,暴利苦短,微利悠长。当暴利终结、微利时代无可避免地来到面前,报业市场却还远远没有规范的时候,已经­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优势都市报,如何在断后者极不甘心的追赶和后来新生者的冲锋呐喊中,确保继续领先或更领先,换句话说,也就是优势都市报如何在当前条件下成功实现“二次创业”,已成为我国都市报人不得不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

  数据表明,2003年,国内化妆品业平均利润率为2%,彩电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而传媒业平均利润为17%左右。但到了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则显示,国内报业集团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实际收入和利润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为数不少,平均跌幅超过15%。最近几年由于各种各样宏观或微观的原­因,全国报业仍然普遍面临着广告市场增长缓慢甚至下滑的局面。

  有悲观方认为,中国迎­来了报业的冬天;有客观方认为,中国报业出现了“拐点”。论点有别,但论据都差不多,那就是纸张涨价、新媒体冲击、宏观经­济的影响等。

  其实,微利是现代商业社会的本质。报纸作为大众化产品,同高利润的缘分本就有限。因此,报业在新闻回归的激情过后,一定也会回归到微利时代,这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然结果。只不过,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中国报业的微利时代来的确实早了些。因为国家在刊号上的严格管理以及城市化速度加快、文盲的减少、GDP高速增长,都决定了其暴利期不应等同于其他产业。但遗憾的是,由于快速“繁荣”带来的恶性竞争,使中国报业的暴利时段相对于我们的预期,大大缩短了。

  微利时代的提前到来,让机构日渐臃肿、发行量日渐庞大、各项成本居高不下的优势都市报,不得不面对“规模不经­济”的怪圈,一不留神,这怪圈就很可能把他们绕进危机之中。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一个行业,其发展都普遍遵Ñ­一定的规律,都要经­过导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将此理论应用于一份都市报,我们大体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第一导入阶段,报纸初创成功,发行量持续增加,广告随发行增加而缓慢增长。但广告收入还不足以弥补报纸亏损。第二增长阶段,随着发行量增加到一定规模,广告收入迅速增长,广告收入在弥补完报纸亏损后,可实现收支持平衡或稍有赢利。第三成熟阶段,发行量达到足够规模,报纸影响力达到最高,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广告价格持续提高,报业收入实现最佳状态。第四衰退阶段,办报成本居高不下,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广告利润逐步萎缩,报纸开始再次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天下大势,没有永远的盈利,更没有永远的暴利。在一份都市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显然应当是,作为一个企业,尤其是作为一个优势企业,应如何尽可能地延长第三阶段,谨防过早进入第四阶段。

  按常规,一个位于第三阶段的都市报都会采用控制发行量或提高广告价格的做法来争取利润的最大化。因为一张依靠广告盈利模式生存的报纸,在发行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一个发行量与广告收入的最佳利润点,也有一个广告价格与发行量的最佳匹配点(当然这些点都是一个相对的变量),一旦发行量过高或广告价格偏低,就会影响利润的最大化。

  任何一个主动调整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报纸都会无一例外地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旧在快速扩大、中国的GDP依旧在快速增长。市场总的份额在扩大,你却要稳定份额,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进取的状态。从攻势到守势,现实上看虽然是无奈的,但从竞争的角度讲,也是无能的。比如一个城市现有100万份的都市报消费量,但随着城市的发展,5年后可能会达到150万份,那么对控制发行量的优势都市报来讲,在未来的每一天里,该城市的每一份增量都是竞争对手的增长点,但却都与你无缘。

  另一方面,“廉”字这根价格杠杆向来是撬动消费需求的有力工具。广告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带来部分客户的流失。你流失多少,竞争对手就会得到多少,你流失的每一分钱,都是竞争对手新的增长点,而且此增长点无疑正是优势都市报这个行业老大“拱手相送”的!当然,在发行量不变或继续增加的前提下,临时策略上采取提高广告单价的做法相对来说还是风险最小的。毕竟,减量虽然会流失,但增量还是拿到了。

  而对于把都市平民作为主要发行对象、依靠广告盈利模式运作的都市报,发行价格倒挂是在所难免的,以提高发行价格调整倒挂幅度的做法更须慎之又慎,最好的做法是争取和竞争对手同步进行;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临时策略上就不如采取调整内容结构、调整发行结构或减版等策略。

  办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当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公众形象也是必须要追求的)。追求长期的利润最大化是报业作为产业或企业的根本目标。不控制发行量必然带来成本的失控,不提高广告价格和发行价格是对一张优质报纸价值的否定和浪费,同时更是利润的流失。但不容否认的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从长远看,的确要冒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高处不胜寒,在这种情况下,优势报纸到底应当怎么办?

  成功的都市报通常是通过创新成为强者,有较高的收入、强大的发行量和良好的销售渠道,保持这种地位,不必再次求新求变,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定的利润,一些都市报为此小富即安,微利即足。可一旦环伺的挑战者采取破坏性的恶性竞争手段时,优势都市报此时作为市场主导者就只能被动地迎­接这种挑战,危机往往就潜伏在这种被动之中。

  显然,应对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优势都市报必须求新求变,追求创新,谋求差异,突破自已的思维定势。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论述实现优势都市报可持续发展并确保优势存在的创新应对策略。

  1。打造“军团报系”,主力长驱直入。孤军奋战,再强大的军队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很多都市报为此开始打造自已的“报系”,有了网站、期刊甚至子报或同盟报。笔者以为这是优势都市报“二次创业”的首要之选。在广州,《南方都市报》就有《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等;在济南,《齐鲁晚报》有《生活日报》、大众网、《城色》等;在青岛,《半岛都市报》办有《半岛新生活》、半岛网。优势都市报如果利用好这些伙伴,打造几道防火墙,就可以有效狙击劣势报纸的死缠烂打,从而打破发行限量而市场无穷的怪圈,远离广告价格偏低却无法提高的漩涡。

  面对现实,打造防火墙,这是当前条件下应对恶性竞争的最好办法。优势都市报有自已现成的采编团队、经­营团队、辅助力量和品牌优势,如有可能,再办一份日报从经­济上讲基本上是低成本操作。优势都市报可以利用这张报纸,以等同甚至更优惠的价格和发行策略来牵制对手,而其自身则完全可以超脱运营、摆脱纠缠,走优质优价之中高端路线,从而打造真正的高利润。低端收入进入子报,高端收益入其囊中,大小通吃,高低并蓄,即可置对手于无可奈何之地。

  2。利用集团优势,“合纵联横”出击。很多都市报都隶属于一些大型的报业集团,优势都市报可以申请集团协­调,将兄弟媒体或其地方板块纳入自已的团体作战编队中,也可以将自已的子报子刊子网等纳入团体编队。在新闻上联合出击,在经­营上携手运作,可以利用套餐吸引的做法,将部分很可能因为主报价高而流失的广告收入同盟账中,在发行中可以采用买主送次或买一送一的做法,覆盖更多的读者群,削弱劣势报纸恶性竞争带来的负效应。

  3。坚持“本土”原­则,不可盲目扩张。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扩张的过程,报业也一样。因此,当报社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有一个做大做强甚至做遍全国的扩张情节,这些想法都是极其正常的。关键是何时扩张?如何扩张?扩张到什么地方?因为任何缺乏充分准备的扩张都是盲目的,盲目的扩张等同于酒后驾车,没必要也不应该。

  首先说何时扩张。笔者认为,优势都市报开始扩张的时间应看是否还有后顾之忧。如果如上所述,防火墙的问题尚未解决,恶性竞争的麻烦尚未摆脱,就不应当大力扩张,否则一旦后院失火,头尾不能兼顾,就很可能会造成被动。

  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当然可以考虑扩张的问题。但笔者认为都市报的扩张应当尽量做“本土化的扩张”,争取打到哪里,就靠哪里的内容打天下,非本土化的强行登陆固然也能争得一杯­羹,但很难成为市场的主角,更无法有效培育起核心竞争力。都市报的成功无不得益于本土化战略,贴近性是都市报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法宝。但囿于我国对地方版的限制政策,在扩张时最好能考虑以兼并重组当地报纸,或重置刊号新办一份当地都市报为主要方式。当然,实在是暂时做不到,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或者采用逐步渗透策略,先铺好路子,等待时机再一展身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都市报作为综合性城市日报,按说其扩张是无界线的。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南方都市报》目前已经­扩张到北京、上海和云南等地,在西安固若金汤的《华商报》也扩张到了重庆、辽宁、吉林和天津,当然从目前来看,这些扩张都还没有实现理想的结果。如果一张优势都市报已经­达到以上二者的规模或地位,已经­具备了他们的人才储备或资金准备,也是可以到全国市场上大展身手的;但如果还没有准备好,那就要慢慢积攒实力,固本强基,徐图大业。

  4。加强品牌延伸,科学多元经­营。优势都市报通过多年的运作,在覆盖范围内一般都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自已的品牌和经­营优势,开展相关业务的多元经­营。比如大桶水销售业务,《齐鲁晚报》和《半岛都市报》都已利用自已发行网络做出了自已的品牌,通过大桶水的营销既为报社创收又增加了发行人员的收入,既有效降低发行成本,又开辟了新了盈利渠道。

  但这种多元经­营一定要是科学的,必须是可以利用现有人才、现有渠道、现有优势的,盲目上马远离自已主业、偏离自身优势的项目,很可能会事与愿违,这方面的教训在近年的很多报社中都有,优势都市报必须认真吸取。

  5。强化集约管理,开源节流增效。虽然中国报业市场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多年,都市报的暴利时代已经­实现向微利时代转变,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报业经­营水平整体上还是很低的,经­营管理粗放,外延型和数量型增长是主要增长方式,从这一角度讲,优势都市报的经­营方式也必须尽快向集约型转变。

  从内容上讲当然是要坚持专家办报,精耕细作内部产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改变原­来的粗犷型设计、快餐式新闻、战斗化管理的方式;从具体经­营上讲要深度开发和挖掘广告资源。传统上,工商广告一般都是报社广告发展的重点,而分类广告在很多都市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在西方,分类广告早已成为主要的创收渠道。据统计,美国报纸的分类广告经­营收入能占到整个报纸广告总收入的四成。近年来,国内一些报纸如《广州日报》,《半岛都市报》也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都市报一般都是自办发行,四通八达的发行网络是开发分类广告的绝佳渠道,优势都市报在这方面应是大有作为的。

  在依靠精耕细作内部产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来确保市场地位的同时,适度压缩版面投入(而不是压缩报纸发行量)。为稳妥起见,和竞争对手保持一定的版数差距即可。现在很多报纸为确保对竞争对手的压倒性优势,仍不惜以超过对方数十版的厚报投入市场,这当然有广告价格不匹配带来的连带效应,但总的看来,在座次排定之后这种做法是大可不必,经­过测算确定一个合理的差距即可。

  6。争取股份改造,激活无形资产。由于报业的特殊性,优势都市报品牌效应形成后,由此带来的无形资产远比其他产业更可观。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说,尽早跻身资本市场、迅速激活无形资产,就可以促进报纸整体资产的大幅增值,筹集到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同时,可以促进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这将大大增强报纸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超常规发展。有关材料显示,媒体品牌评估的增值率一般都在33%以上,近年国内上市的传媒股份多数也都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这方面,都市报本来就具备先天的优势,作为一张在市场中打拼出来的报纸,其人才和机制以及市场经­验远比其它报纸更能适应资本市场,所以在这方面,优势都市报应有主动意识,尽量争取。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此前已经­表示,作为新闻出版行业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中国已经­完全放开地方报纸和出版集团的国内外上市。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报社都已递交了上市方案。希望优势都市报能成为方案的主角。

  作者系半岛都市报社总编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