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陆新之(知名财经媒体人)
选择一家有实力,和内地又牵连较少的外资机构,总比引入一家内资的,不知道和哪一方关系紧密的企业要好。
6月6日,国美电器召开董事会,全票通过了美国私募基金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注资国美电器的方案。贝恩所持国美股份最终可上升至27%,为国美电器第二大股东。国美电器创办人黄光裕所持股份将从停盘前的35.6%摊薄至30%以下,依旧占据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黄光裕被拘后,国美的未来已经成为海内外关注中国民营企业走向的一个指标,各方观察者都希望国美能够和黄光裕进行适度的切割,避免受到其被批捕的影响。但由于黄氏家族和国美牵涉太深,即使黄本人面临诉讼之虞,其在国美电器的权益,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博弈才能找到合理退路。
对于国美和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企业,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曾分析说,他们凭借广泛的销售渠道网络,能够像银行吸收存款一样,可以通过“账期”占用供应商资金,获得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投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这种“类金融”的企业性质使国美、苏宁在外部融资面临较大困难时,借此缓解资金瓶颈的约束,实现规模扩张及多元化发展。也正因为这样特殊的企业性质,加上国美事关二三十万人就业,长远来说,不会是外资机构能够控制的,也不会长期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在黄案有进一步结果之后,国美最后很可能落入一家很有背景的内地公司手中,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结局。
事实上,国美电器这潭水一直很深,从黄光裕失去自由的第一天起,各方势力对其股权的争夺一直在拉锯,如黄氏家族势力、黄光裕的忠实支持者、黄光裕的外部盟友、陈晓等新加入国美的非主流派和那些向国美发行有债券的外资机构。此外,国美的实际控制权2008年底已经发生微妙变化,陈晓等行政人员组成的“看守内阁”,迟早需要身份合法化、长期化,所以新股东的进入,只是方式和时间问题。
现在,由强势的外资机构入主认购国美股份,其实是一个妥协的产物。看似很不可能,但是又最有可能性。
首先,内地的同类家电企业即使想入主国美,也不可能获得接受和批准。因为,当局和同业肯定不愿意看到合并后一家规模独大的新国美,反对声音一定很大。因此,这类企业参股国美的机会都很小,更不要说是收购了。
其次,香港一些名气很大、有钱也有经验的华资财团,虽然也在传言之中,但他们在和内地政商关系方面长期处理不好,例如当年的转售凤凰卫视事件,就很令内地失望,所以他们在内地只能是搞搞房地产这类边缘项目。他们欲购国美股份云云的消息,恐怕是落空概率很高。
再次,一些内地官方背景的中资机构,要参股乃至收购国美,并不存在实质性困难。但是这类企业的负责人,很容易了解国美内部的各种利益协调。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中资机构对于国美的态度普遍比较超脱,负责人更真实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需要投入几十亿元掌握一个公司,这些中资机构一定有更好的投资目标——例如资源和能源。
这种情况下,一直关注内地的贝恩资本进入国美,开展善后游戏,就成为毫无悬念之举了。对于国美内部的各色派系来说,选择一家有实力,和内地又牵连较少的外资机构,总比引入一家内资的,不知道和哪一方关系紧密的企业要好。而且作为外资机构,资金实力不是问题,在将来甚至有可能收购国美。
对于遭遇到沉重打击之后的黄氏家族来说,如果还希望长期控制国美电器、鹏润地产的话,并不聪明。最为务实的决策,是抓紧时机变现,多留现金应变。而对于国美内部的其他势力而言,也希望在增发之后,逐步寻找高溢价变现股权的办法。
作者邮箱:luxinzh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