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华工商时报:国际并购首战失利 双龙败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3:50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汽车业国际并购首战失利。在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进入“回生”程序之后(即韩国的破产重组),上汽派往韩国的中方管理人员已经悉数回国,仅剩已经辞职的两人留守。如果接下来的破产重组失败,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公司上汽所要承担的风险“可能是最初的5亿美元缩水或颗粒无收”。(据第231期《财经》)5亿美元,时值5900亿韩元,约合41亿元人民币。如果几十亿元人民币在短短四五年间就会灰飞烟灭,试问还有哪个企业敢试水国际并购?你还敢去海外抄底吗?笔者不由得想起了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针对“海外并购”说过的一番话,“你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有把握吗?你分析过双方的文化差异了吗?了解当地的工会劳资关系吗?如果不能知己知彼,这种信心会让我害怕。”双龙汽车如今两败俱伤完全出乎人意料,相信上汽事先都不曾想到过会这么快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不仅是上汽,业内人士起初无不看好这一并购案例。

  可是双龙汽车最终还是一败涂地,连中国市场SUV年销售量增长近80%的那个“SUV元年”的机会未能赶上。在上汽收购双龙的过程中,双龙工会的表现至今让许多人耿耿于怀。由于企业文化之保守,双龙员工可以说“并不欢迎外来者”。但上汽鬼迷心窍,自以为“搞得掂”。为协调和双龙工会以及员工的关系,上汽自以为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专门聘请全球顶尖的公司参与。但双龙工会并不领情,今年元月,中方管理人员甚至被强行扣留过。

  上汽收购双龙,双龙一直在内耗中耗尽精力。

  从双龙工会组织罢工所主张的权利协议内容中可以看出,上汽的目标和主张,其实一直没有被韩方真正认同过,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欧美车厂的位势,正好由低向高分布。欧美车厂收购韩国车厂,是将产能乃至部分研发转移至此间,而中国车厂收购韩国车厂,可以习得其技术,并将产能转移到中国,以提升自己的技术,并降低生产成本。

  上汽的思维可谓是极为正常的商业考虑,但为何招来韩国本土产业工人和管理层的抵制?为何法国雷诺、美国通用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收购三星汽车和大宇汽车之后,至今整体运行尚可?难道上汽的管理和智慧不及其它?我不这么认为。

  当上汽和韩国双龙出现矛盾,我们没有看到哪怕是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协调的机构!中国需要一个足以有效协调并购行动的强大机构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苏利川)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