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七连跌”背后
油价越降亏损越多 成品油调价机制再引争议
王力凝
李银莲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11月1日零点起再度下调汽柴油价格。这也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史无前例地迎来“七连跌”。国内油价变动的最大推手来自国际油价变动。国际原油价格自6月份以来跌幅25%。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油价大幅度下跌,不仅未能给中石油、中石化[微博]的炼油化工业务带来成本优势,反而让企业的利润受到严重冲击。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也暴露出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多个问题,后期定价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两桶油”利润受重挫
据了解,自从7月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之后,国内多数炼厂库存较高,炼油企业的利润下滑明显,这给包括“两桶油”在内的多家油企的炼化业务造成了较大影响。
10月30日,中国石油(601857.SH)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共加工原油746.4百万桶,其中生产汽油、柴油和煤油6800.8万吨。从经营利润上看,炼油业务扭亏为盈,实现经营利润25.67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113.22亿元。
虽然中国石油在三季报中强调了炼油业务的“扭亏为盈”,然而记者通过中国石油的三季报和半年报对比后发现,受累于原油价格的下跌,公司的炼油业务和化工业务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快速的下滑。
根据中国石油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原油加工量500百万桶,其中气、煤、柴油产量为4599.4万吨。然而在上半年,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43.55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77.90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石油在第三季度生产了2201.4万吨的气、煤、柴油,炼油板块亏损了17.88亿元,同时化工业务在三季度亏损超过35亿元。三季度炼油和化工板块的巨额亏损,进一步拖累了中石油业绩。
随后,中国石化(600028.SH)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炼油板块实现收益111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该板块收益已经有98亿元——虽然未出现中国石油的亏损状况,但中国石化[微博]的炼油业务在第三季度盈利出现明显收窄,收益仅有13亿元。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炼厂的炼油利润和油价呈正相关。” 安迅思息旺能源资深研究员张叶青告诉记者,虽然原油价格下跌会使炼厂成本降低,但是整体对企业弊大于利。原因在于,原油从装船到交付炼厂,一般需要的时间在1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从炼厂加工完成送往加油站还需要时间,这就和汽、柴油调价周期产生了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使得炼厂更容易在油价上涨的时候转嫁成本,而当油价下跌的时候,炼厂前期的原油采购成本将无法在当前的成品油价格中得以体现。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以中石化华南炼厂为例,其在6月中旬加工阿曼原油利润为266元/吨,但截至10月22日,这一利润为81元/吨,下滑幅度近70%。
地炼企业夹缝生存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两桶油”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在中国存在的众多地方炼油企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卓创资讯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山东地炼企业加工胜利油田的原油,还能维持每吨50~180元的利润。但是在4月份以后,原油加工利润就不断亏损,9月中旬的平均利润创下了每吨亏损150元的新低。受利润下滑影响,地炼企业开工率在三季度的开工率一度跌破30%。
“6月份以来我们的企业营收只有此前的30%~40%左右。”山东潍坊一家石油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油价格下跌直接体现到下游的化工产品上,比如芳烃、甲苯这些产品最近不断下跌,几乎是“每天一个价”。
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认为:对大多数经济体来说,油价下跌会减少经营企业和支持经济增长的成本。在宏观经济形势脆弱的环境下,为油价走低提供了某种缓冲。
“这一观点也有道理,但在中国的石化市场却并不完全适用。”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认为,我国油品及化工市场的多数产品存在供大于求的特征,近年来买方市场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此种环境下需求端的表现最为重要。因为油价长时间下跌,虽然化工企业的成本会出现下降,但需求同时也会下降。
李彦表示,在油价持续下滑的阶段,通常国内外经济环境都较为疲软,加之原油大跌带来的看空情绪和“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均使得需求端受到利空冲击,进而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降低,继而导致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提振困难。
上述潍坊石化企业负责人称,山东作为国内地炼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今年以来不少地炼企业已经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转型,有企业从此前的单纯炼油转向精细化工,这也使得山东地区化工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原油价格在短期的快速俯冲,对石化企业的确是很大的利空。”张叶青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在于,经原油炼制产出的石化产品也会跟着步入弱势,且这些产品的价格跌幅往往大于油价跌幅。
再议油价机制完善
国内油价罕见地出现如此连续的降价。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疑乐见其成。但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这也反映出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一些弊端。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同时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并对此前挂靠的原有品种进行了调整。
“频繁的调价,也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最明显表现之一,使得国内的油价波动基本上和国际油价接轨。”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是现行的定价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的油价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未能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该人士建议未来在成品油价格机制中,能够考入增加反映及时国内油价供需关系的因素。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现行的油价机制实行一年半时间以来,政府定价导致的透明度和灵活度不足问题,仍被多次提起。
“未来的改革方向肯定是要更加市场化,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卓创资讯原油市场高级分析师高健表示,油价改革的就是要让市场来决定成品油的价格。政府应该把制定价格、调整价格这样的工作交给企业,让企业自主决定批发价格、自主决定零售价格。
高健认为,由于成品油涉及到广泛的民生问题,在实行市场化定价过程中,可以一步一步走,比如先取消目前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零售最高限价,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价格完全市场化“铺路”。
另外,放开也不等于放任,后期政府应该注重扮演一个“监管”的角色,完善税收、货币、法律等配套服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