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馅饼还是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 00:17  中国产经新闻

  三一“吞象” 馅饼还是陷阱?

  本报记者 刘红霞综合报道

  1月31日,三一重工(微博)宣布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以下简称“大象”)的100%股权。但在此次收购之前,三一还不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而此次收购德国老牌工程制造企业的举动被三一总裁向文波(微博)解读为“战略性并购”。

  “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跨时代的事件,非金钱与时间能衡量,使三一一步站到世界之巅,是能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向文波如此定义此次收购,并表示董事会曾有决心,即使花200亿元,也要把大象拿下来。

  三一重工(微博)收购的目的无非是三个:技术、渠道和品牌。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世界经济低迷、欧债危机渐重,对羽翼渐丰的中国企业来说,的确是入市场抄底的良机。如果能成功整合,那么,中国制造将再戴上“德国制造”的光环。

  通过收购,三一不仅将获得技术领先的“德国制造”产品及创新,丰富了产品组合,同时也将获得海外强大的分销及服务网络。目前营收规模居全球工程机械第九的三一集团,计划在2015年实现3500亿元营收,冲击当下全球第一的卡特彼勒,收购拥有核心技术和全球品牌、销售体系的大象,是三一实现“野心”的关键举措。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经验不足的中国企业来说,想玩转成熟而且工于算计的欧美企业,恐怕并非易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并购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法律和财务风险等多重障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败多胜少,中国企业有2/3的并购案例是不成功的。

  例如,2004年,TCL集团收购法国彩电商汤姆逊等两家公司,其收购的结果是致使TCL当年巨额亏损并且得偿还2.11亿元的索赔,TCL差点在这次的打击中破产倒闭。TCL收购带来的不利影响长达7年之久,此事目前仍未了结。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大举出击国际市场之际不能不认真审视风险问题,尤其是目前在欧元汇率走低的吸引下,对待欧洲的企业并购除了有利的一面,更要看到挑战的一面。虽然,国外的渠道和品牌,能很好地弥补“中国制造”在国际品牌和渠道方面的不足。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者素质不高、对收购对象缺乏研究、后继风险准备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收购最后变成收苦果,不但颗粒无收,而且在最后收拾烂摊子时可能得付出高于收购价数倍的债务赔偿。

  新华08经济分析师武钢也表示,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欧洲有着巨大的差别,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要多方面衡量,既要看到渠道和技术的吸引,也要考虑到成本,尤其是法律、文化整合和新增劳动力等带来的成本。

  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果来之不易,诚然,在欧债危机时期的确是中国企业兼并、收购的大好良机,然而如果因外界鼓动和自我膨胀的心理而盲目蛇吞象,则宜慎重从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