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面中石化:普通员工月工资2000多元福利3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6日 10:52  新金融观察报

  简介:提到中石化,你的脑海中先浮现什么?“千万吊灯”、“天价茅台”、“熄火汽油”、“周期性油荒”等等。在目睹了太多可笑的荒唐并宣泄了空洞的愤怒后,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对这一切给出个模糊的答案:垄断。

  毕业两年的祁小山是胜利油田的一名一线工人。他将自己的工作轻描淡写为“与仪表打着无止境的交道”——为了监控油气井的种种指标 ,他需要从各式各样的仪表上采集数据、分析状况并制定对策。这项看似乏味的工作中比较激动人心的一点是潜在的危险——由于井下压力大,祁小山最害怕极其微小的纰漏,因为“哪怕是一个螺丝钉的松动,也能让地下的天然气找到突破的口子,瞬间的压力可以击穿你的身体”。但是这样的情形对他来说仅仅存在于安全教育中的警示案例,相较于老一辈的石油人,祁小山们享受着更好的保护措施:“毕竟是大公司了。”

  “大公司”是祁小山对自己的雇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直观描述。在他的语境里,“大”更多地是指“进步”。与我国第一代石油人“石油报国、人定胜天”的革命情绪感召相区别,今天的油田都被高科技装备和现代管理制度所武装,这让祁小山们的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和人道。“大”的另一层含义才是规模,这听起来像是句废话,因为在中石化的国内同侪里,根本没有“小”的。

  但即便如此,中石化依然“大”得出类拔萃。它是中国最大的公司,在《财富》评出的2011年世界500强排名中高居第五,为我国企业的历史之最。它拥有将近1.5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量、60余万员工、年营收额高达1.97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单列为独立经济体,这个数字与丹麦2010年全年的GDP相当,排在世界30名左右。它拥有从原油开采到成品油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生产全国五分之一的原油、加工一半的石油化工产品并控制四分之一的加油站。

  作为这个庞然大物的普通一员,在被要求对“大”作具体的定义时,祁小山也感到为难。他只能粗略地介绍说,从胜利油田管理局到油井一线共分为四个级别的单位,而对于“油田外面的事情”亦所知甚少。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感受——你知道它“大”,并且身在其中,却依然缺乏感知的能力。要知道,胜利油田也仅仅是中石化四大板块之一的“勘探板块”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来说,“大”是笼统的概括,却也容易造成过于美好的幻景。除了那些数字之外,中石化总有那么多事情是不能够精确和让人放心的:“千万吊灯”、“天价茅台”、“熄火汽油”、“周期性油荒”等等。丑闻缠身的它总有那么多已澄清的、未澄清的和等待澄清的。而外界对它身体内部细节和真相的探寻总是瓦解在无形的、漫无边际的阻力里。有些时候,这家拥有现代化面孔的企业表现得老派、保守、过分小心和反应迟钝,甚至还有些傲慢。这让公众的情绪总是处于易燃易爆的边缘:油价、油质、油荒、亏损的炼油板块、巨额的专项补贴……在目睹了太多可笑的荒唐并宣泄了空洞的愤怒后,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对这一切给出个模糊的答案:垄断。

  新金融记者 曹鸿晖 曹晓龙

  薪水:被误会的和被夸大的

  许多人说起“垄断”二字时往往心怀咬牙切齿的艳羡——不为其他,只因为对个人来讲,垄断行业通常意味着丰厚的薪酬。

  当我们谈起垄断的时候,我们都在谈些什么?作为一种在成熟市场中需要以立法来反对的现象,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是“恶”,另有些人则先想到“钱”。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者间存在不可否认的关联,有时干脆就是同一种东西。但是放到当下的时代语境里,许多人说起“垄断”二字时往往心怀咬牙切齿的艳羡——不为其他,只因为对个人来讲,垄断行业通常意味着丰厚的薪酬。

  关于中石化是否是垄断性企业舆论上常有争议。在两年前一次与网友交流中,时任中石化副董事长、现任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否认了这种指责,他所援引的理论来自《资本论》中对“垄断”的阐述。当然这种解释很快遭到了激烈反驳。石油经济学者韩学功认为,现实市场里既不能充分竞争也不会绝对垄断,而在中石化倚重的“成品油生产和销售”这一块,“应该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大体而言,中石化在某些领域内垄断是一件不会承认、较难否认、但所有人又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但是中石化的薪金水平可能不会令许多对“垄断薪金”充满猜测的人感到满意,至少在普通员工中间如此。2010年中石化集团年报显示,该年度中石化向员工共发放工资及福利约246亿元人民币,如果员工总数按照《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采用的64万计算的话,那中石化内部员工平均年收入约为3.8万元人民币。参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0759元,远低于中石化的水平;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与中石化的水平大体相埒。

  工作有一定危险性并且难称轻松的祁小山一年收入恰在这个水平。另一位与新金融记者接触的、同样供职于胜利油田的普通办公室职员张先生则透露了其收入明细:基本工资2000多元,各项福利也没有外界传言得那般夸张,每月固定在300元左右,年终奖在1万元以内。但与刚工作两年的祁小山不同的是,他已经为中石化服务了20多年。

  “目前的油企工资也与业绩挂钩,”韩学功向新金融记者解释说:“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部分。雇员收入水平随本部门业绩涨跌而相应浮动。”这个说法得到了祁小山和张先生的确认,“我们的收入水平其实比不过东营当地的公务员。”而胜利油田尚属于中石化集团内部效益较好的单位,在其他地区的其他部门还存在薪金水平更低的员工。

  其实基层员工涨工资的诉求大量见于网络,媒体也常有报道。但在外界,石油系统薪金水平往往被传言到了夸张的地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认为有两点:一是部分工作人员的灰色甚至非法所得;二是上下级间工资梯度太大。

  前者事关企业管理,监管缺失造成的贪污浪费和利益输送在石油系统并不鲜见;后者虽然并非中石化所独有,却往往成为基层员工抱怨的对象。张先生介绍说:“从我往上4级: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到正处的话月收入应该在万元以上。更高级别的领导就不清楚了。”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得益于去年盈利情况良好,中石化高层薪酬几乎集体上涨,王天普年薪涨幅超过33%,达到96.74万元。

  在与中石化一线员工交流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个企业老派的一面:他们习惯用“领导”这个称呼而非“上司”。员工级别与行政挂钩,让这里很难产生存在于许多外企的平等的企业氛围。祁小山对这些并没有太多抱怨,他继承了石油人坚韧踏实的品质,业务工作之外的事情多少有些漠不关心。虽然对自己的收入水平并不十分满意,但他觉得这里依然很有机会。他对未来的规划比较简单,“我希望能够升职。”他说,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各方面都会更好。”

  油价:“裸油”与税

  人们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涨再涨的油价也不能阻止其炼化板块的亏损,而来自国家的巨额专项补贴则更是让人出离愤怒。

  对中石化来说,“领导”就是这样一种意味良多的存在。在公司内部,它塑造了风格,指引着方向;而在外部,它同样指挥着这家企业的步调,使之既不普通,亦不常态。“理论上讲,作为大型央企的中石化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它还得向国家提供低成本的、安全可靠的油气资源。”韩学功说。这就像是要求老虎在吃肉的同时,还得像奶牛一样挤出奶来。

  那么中石化做到了这一点吗?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有。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油价”这个议题比汽油本身更加易燃。在公众中间,抱怨居高不下的油价不但是主流意见,而且还“政治正确”。占到国内炼化能力一半的中石化往往成为众矢之的。人们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涨再涨的油价也不能阻止其炼化板块的亏损,而来自国家的巨额专项补贴则更是让人出离愤怒。

  “首先,这个油价不是企业定的,而是发改委价格司定的。”韩学功说:“在我国入世的议定书里面,有个‘附件四’,其中规定有些产品不由市场定价。而这部分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产品,几乎全都是石油石化产品。”

  不但定价权与企业无关,公众普遍感知的油价“涨多跌少”亦根源于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该机制目前为:以“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22个工作日”实际前后时长大致为一个月,这使得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相对迟钝。

  此外,中石化也有理由感到无辜。“国内税重。”韩学功说,这催生了“中国油价比美国高”的印象。中石化方面曾经给出过具体数据,证明刨去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等税收后,国内“裸油价”的确比美国同期同质油价更低。

  “具体到中石化,情况更复杂一些。它的原油主要依靠进口。中石化一年加工能力是2.45亿吨,自己生产4200万吨。中石油中海油卖给它点,但是也只占它加工量的6%。剩下的都是采购的。所以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很大。”韩学功解释说:“另外,自产原油部分还需要征收特别收益金。这个类似于‘暴利税’。按价格梯级征收,比如超过40、60、80美元一桶分别征收一定的额度。最高的一档是,你卖一桶油,40%销售额得交给国家。特别收益金为国家征收,以后要是开收资源税,地方政府又征收一部分。你说这个是不是也要反映到价格里?”

  关于此问题新金融记者曾致电多位证券行业分析师,对于今年前3季度中石化炼油板块亏损246亿元人民币的状况,不少分析师认同“油价没有涨到位”的说法。如果说在油价方面中石化的确委屈,但在总体盈利的情况下仍享受巨额补贴的事情又实在令公众感到无法理解。

  “这个怎么说,企业内部也存在一个‘分灶吃饭’的事情。补贴是补给它亏损的炼油板块,尽管它当时整体是盈利的。”韩学功表示,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和成品油定价的非市场性,巨额补贴通常都“师出有名”,尽管频遭误解。2005和2006年时中石化分别获得了100亿和50亿元的高额补贴。这个数字在2008年为503亿元,当年度集团整体盈利超过700亿,但炼油板块亏损达到惊人的1144亿元。由于国际油价的影响,2008年中石化仅上缴的特别收益金就增长216亿元。

  韩学功认为,关于高油价和高补贴的问题,双方各执一词,听来都挺有道理。但是在理性的讨论之外总包含太多谩骂的杂音:“最近有几家企业都说了,你把定价权下放给我我都不要。为什么?给骂得实在受不了。”

  油荒:周期性怪圈

  虽然十年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翻番、高耗能工程大量上马、私家车数量剧增等是供给偏紧的根本原因,但是制度之失同样难辞其咎。

  除了对难以承受的高油价的抱怨,消费者更加担心的是陷于垄断的要挟。如果不作恶,垄断似乎并非那么的令人不安,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垄断都有着阴晴不定的性格缺陷。

  2011年10月9日,发改委宣布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

  虽然降幅有限,但这是16个月以来国内成品油的首次价格下调。然而仅仅一周之后,多地消费者却发现,在自己常去的那些加油站里已经无油可加了。

  尽管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此番降价与油荒之间存在必然关联,但两起事件前后紧密的时间衔接依然令消费者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几大油企。由于我国目前成品油批发几乎为“两桶油”所垄断,所有加油站所售汽油柴油都只有这一条进货渠道。下游零售无油可加,自然是上游批发供应不足。而两巨头“优先保障自营加油站”的言论更是给公众的愤怒火上浇油。

  “这里面的确存在一个投机的问题。”韩学功说:“比如一些民营加油站,它本身不生产汽油,怕进的货砸在手里,但他预计国际油价要涨,就屯油;要跌,就抛售。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油价形成机制存在几大弊病。但两桶油其实没有必要屯,也没有必要抛。”

  但两桶油“不屯油也不抛售”的说法遭到了质疑。综合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油荒步入周期性怪圈, 几乎每年临近年终都会不同程度地爆发。知名经济学者叶檀曾撰文分析,我国已经不存在炼油产能不足的问题。虽然大量依赖进口,但原油供给亦有保障,以中石化为例,2010年中国十大炼油企业中它独占八席,总体炼油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三。简单地说,周期性的油荒是价格扭曲、价格迟钝、垄断的共同产物。

  叶檀认为,油荒大致有几种模式:赌气型油荒,即油价大幅上升而成品油价不升时,主要行为表现在炼油厂大检修、市场只有求饶;过度储存型油荒,在油价节节上升、成品油价格上升时,油企库存大规模增加,但当油价下挫苗头来临,只好扩大出口,从而忽视国内的需求;还有逼宫型油荒,炼油企业亏损,油企就会借口成本上升。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成品油出口下降6个百分点,为1976万吨。相对于我国将近5亿吨的炼油能力来说占比较小,对国内供应影响不大。就目前的这次油荒来看,应当属于“赌气型”和“逼宫型”。虽然成品油价格下调,但是属于滞后调整,使得高价位进口原油的中石化等油企陷于“批零倒挂”(即批发价高于零售价)的窘境;另一方面,国际原油市场有看涨趋势。因此有观点认为,油企因为担心利润收窄并且看涨油价,从而捂油惜售。

  而至于“油企故意屯油以向发改委逼宫,要求恢复原有油价”的说法,则因10月29日的约谈而变得富有戏剧性。为了解决国内柴油供应紧张并担心危及农业用油,发改委要求两大集团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切实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4天后,两大石油集团均在官网首要位置披露已采取多项举措保供。

  虽然十年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翻番、高耗能工程大量上马、私家车数量剧增等是供给偏紧的根本原因,但是制度之失同样难辞其咎。尽管根据世贸协定要求,我国已经在2007年底制定相关措施,逐步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但是由于石油行业自身的特殊和对风险控制的高度要求,使得准入门槛较高,而在原先垄断状态下积弱的民营企业基本无力满足这些资质。

  由大而强:前路漫漫

  只需要一起很小的丑闻,就足以给公众情绪以一个宣泄的突破口,造成可怕的破坏。

  作为全中国最大的公司,中石化在外媒的各种排行榜上斩获荣誉无数。2011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石化力压日本丰田成为亚洲最大企业,世界排名高居第五。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创造过的最好成绩。但是这些光鲜背后又有许多不堪,就像祁小山工作中面临的可能的危险一样,只需要一起很小的丑闻,就足以给公众情绪以一个宣泄的突破口,造成可怕的破坏。

  自2009年7月的“千万吊灯”以降,中石化被接连爆出“天价装修”、“的士死火”、“93号乙醇汽油”、“天价酒”、“天价名片”等等事件。尽管其中许多已经澄清或者作出相应处理,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办法依然不能平复公众的愤怒。作为一家捆绑了国家利益,需要承担大量社会责任的企业,仅有处理的手段而无反思的态度,无疑令其自身信用受损。

  这些丑闻既沉重打击了中石化的企业形象,也为其运行的低效作了最好的脚注。中石化虽然庞大,却仿佛长满赘肉的巨人,贪睡在垄断的利益之榻上。相较之下,国外同行显得更加精神和强壮。

  以同为世界500强前10大企业的4家国外石油巨头为例,除埃克森美孚雇员人数为10.37万人外,其他全部在十万以内,而中石化的这个数字是64万。在海外收益方面,国外石油巨头的比例普遍超过50%,中石化去年也仅达到了28%。

  中石化国有股份的代管机构国资委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在营业额和利润之外更好地评价央企,敦促国企深入市场化改革,“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概念被引入考核标准中。2009年年末,企业试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新规时,结果不甚乐观。相关报道称,在扣除股权、债务等资本的成本之后,至少有半数以上央企的EVA为负值。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于中石化来说依然任重道远。现任董事长傅成玉在近期一次内部讲话中亦提及精简系统的迫切。随着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终会成长,而外资巨头同样虎视眈眈。中石化需要仔细考虑垄断难续的将来,当自己暴露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之下,庞大的身躯如何轻灵自信。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