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事故给最新一轮全球核电大发展夯起了一座齐腰的大坎,能源界人士的共识是,人们对核能的关注应该转向“如何在保有核电设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记者 陈楠
3月12日15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机组上空爆发的氢爆巨响,拉开了人类历史上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核事故大幕。
接下来的3月14日和15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机组和二号机组接连发生氢气爆炸,四号反应堆机组发生火灾,多起爆炸和起火过程中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并乘风飘向日本各地,以及美洲、欧洲和中国。
由地震、海啸以及东京电力公司管理疏失三方面造成的核阴云不仅漂浮在日本岛上空,给日本及日本以外的民众带来恐慌心理,也让刚刚开始复苏的全球核电建设再次被推上了是存是废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核能还是很安全的,出事故的概率非常小。当然一旦出事,对于民众而言就是用非常小的概率乘以非常大的损失。”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商务周刊》,“这就像一道数学题。从理论上讲,人们不需要为小概率而恐慌,这也是各国高层的认知,但民众并不这样想。对核电真正的恐慌来自民间,而这也会促使政府采取相应的核能管制措施。”
微小概率VS巨大损失
林伯强所说的小概率重大核事故,在过去32年中还发生过两次。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哩岛核电站第二组核反应堆堆芯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超过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超过8吨的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核反应堆泄露出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扩散到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事故发生后6个月,28人因为受到核辐射死去。此后,切尔诺贝利周围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严格限制进入。数据显示,切尔诺贝利事故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放射污染的100倍。
这两起发生在欧美的核事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反核潮,并成为了全球核电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全球第一座核电站到1980年代,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的核电发展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数字显示,196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不足10亿瓦,1970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000亿瓦,1980年达到3000亿瓦,实现了20年内成长300倍。而在此间的鼎盛时期,全球平均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
“美国三哩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爆发后,反核人士强烈抗议,全球核电发展速度明显降了下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出现了几十年的核能发展停滞期,一直只是保有原来的核电站,核能在欧美国家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多年都没有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廖翠萍告诉《商务周刊》,与此同时,国际上也重新思考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制定了更严格的审批制度。
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数字显示,1990—2004年,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年增长率由此前的14%降至2%。
2005年,全球核电进入了第二次大发展时期,包括欧美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都将核能列为未来的重要能源之一。
2005年7月,法国正式颁布《能源法》,确定将核能作为该国电力的主要来源。2009年,英国布朗政府计划建设10座采用新一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发展核能正式被纳入英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华盛顿邮报》将英国的核电计划定义为“世界上最具有野心的核电扩张计划”。2011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的财政预算中也计划批准360亿美元贷款担保用来兴建核电站。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将核能定义为“过渡性能源”的国家,德国政府曾在2002年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但德国政府的决心在本轮核电浪潮中出现了动摇,德国联邦议院于2010年10月通过了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将德国现有17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平均延长了12年。
Frost&Sullivan中国高级咨询顾问曹寅向《商务周刊》提供了一组研究数据:“目前,核电占美国全国总发电量的20%,法国是78%,日本在35%—40%,俄罗斯在20%左右,韩国是35%,德国是26%,加拿大是15%,英国是1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核电比例可以说是最低的。不过,中国虽然目前只有2%的电力来自核能,但却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
数字显示,截至福岛核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共13台,合计超过1000万千瓦,在建机组32台,超过3000万千瓦,另有近30个电站上百台机组在前期筹划或是等待核准中。至2010年11月5日,共有16个省提出约74个核电新项目。而在世界原子能机构(IAEA)的官方数据上,目前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总量为65台。就在日本核危机发生之前,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运行核电站将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约300座。到2050年,核能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可能会从目前的16%上升至25%。
“如果没有日本此次的核危机,全球核电事业应该说还处在高歌猛进中,核电也将理所当然的在各国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席位。”林伯强说。
但抛开假设的现实是,从福岛核危机爆发的第一天起,搁置多时的反核大旗就再次被环保组织和各国反对党高高举起。3月12日,德国6万环保人士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延长核电站使用期的计划;意大利绿党也发起抗议活动,反对政府兴建核电站的计划;奥地利政府则呼吁欧盟,“要像在债务危机中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那样,对欧盟国家的所有核电站进行压力测试,检查反应堆冷却系统及反应堆容器的抗震能力是否达标”;芬兰反对党提出芬兰不能再建核电站……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公开表示:“从这次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核能潜在的危险。日本核电站爆炸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单凭一个公司是肯定承受不住的,现在是整个社会都在承担着开发核能所付出的代价,全世界都是如此。”
面对反核呼声,各国纷纷表明立场。3月1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不准备新建核电站,并将推迟3个月再决定是否延长德国核电站的寿命。3月14日,瑞士宣布已停止修建核电设施申请的审核,同时将对境内所有核电厂提前进行安全检查。3月1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国内核设施进行安检,并立即停建不符合要求的核电站,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
也有一些国家选择强调福岛核危机发生的“小概率性”。3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核能已经提供了美国20%的电力供应,为了确保美国核设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一切能力推行核电站建设尤为重要,将按原定计划进行新核电站建设。同日,法国总理菲永也指出,法国政府不会逃避任何有关核安全的问题,法国核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比例接近80%,不应该就因为一次事故而将该行业全部否定。同一天,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合作建设核电站协议,帮助后者建设该国第一座核电站。
如同25年前一样,核电发展与反核势力再次上演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那么历史的重复性,是否也将复制出一个新的长达20年的核电冬天?各国如火如荼的核电热情是否会熄灭在新的反核浪潮中?
没有选择的选择题
“由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核能安全问题,使得很多国家加强了对本国核电设施的安全审查和检查。但可以肯定的是,核电在这些国家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重要的位置。”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总干事路易斯·埃查瓦里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中表示,“对于已经拥有大量核电机组的国家而言,他们的核电站还将继续运营;正在大量建造核电设施的国家,也会继续保有那些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只是在发生了此次核危机之后,原计划的速度可能会放缓。”
实际上,核能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其在对抗反核呼声时有了越来越重的砝码。纵观核电近60年的发展历程,它的每一次长足进步都伴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以及传统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换而言之,具备核电技术的国家在每一次的世界能源动荡中,都会选择核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
“核电是世界各国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对《商务周刊》说,“发达国家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和他们的能源需求和结构是有关系的,因为他们的能源能够支撑经济的进步,而这背后和他们大量使用核电有密切的关系。”
1970年代初,全球各发达国家工业水平提升迅猛,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达到了十年翻一番。与此同时,于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了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飙升至13美元,重创了西方社会,美国GDP增长率下降4.7%,欧洲下降2.5%,日本则下降了7%。
“在不断膨胀的能源需求以及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构成的窄缝中,核电的经济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实际上,核电的运行成本始终低于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曹寅说,以目前欧洲为例,每千瓦时核电的运营成本折合成人民币在0.35元左右,煤电0.46元,天然气0.5元,风能发电0.53元,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高达1度1元钱。
中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商之一的东方电气总裁温枢刚,2009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则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核电的好处:“人们对常规能源的需求依然很大,而可以取代煤炭的,我们仍然认为核电产业是最优选择。从我的角度看,核电是最好的新能源,同样是100万千瓦的机组,核电机组一年可以发电7000—8000小时,而风力发电只有2000—2500小时。”
即使在核电发展停滞期,核能也从未如反核人士希望的那样消失。“完全抛弃核电不可能,美国在发生三哩岛核危机后的几十年核电停滞期里,只是没有再新建核电站,但是旧有的核电站还在继续服役。而且美国到目前仍是全球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正在运营中的核电机组共有104个。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被封堆之后,1、2、3号堆依然在使用,且一直用到2000年。俄罗斯在发生切尔诺贝利事件后,也依然在建新的核电站。”曹寅告诉记者,“即使发生如此大的灾难,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抛弃核电。低运行成本的特点,让核电受到了各国的欢迎。”
这种无法割舍,也与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有关,在将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压到发达国家肩上的同时,核电清洁性的优势也成为一个重要砝码。
法国道达尔集团董事长兼CEO马哲睿在接受央视《财经连线》节目采访时表示:“从根本上来说,煤炭不是清洁能源,天然气稍微好些,石油也不是清洁能源,核能可以做到碳的零排放,但是又太危险,那么我们的能源从哪里来。可再生能源吗?不行,虽然前景不错,但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道看似没有选择的选择题中,马哲睿最终选了核电,他为自己的选择解释道:“没有人会放弃对能源的使用,所以我们要担负起职责,有时甚至需要很大的勇气。即使公众的反应是‘这太冒险了’,但是我们不能停下来。”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能源供应-清洁能源-扩建核电”的思路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可。“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在历史上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时,都做了同一件事——大量使用核能。日本在石油危机之后大力发展核电和天然气。其实这些日本在1970年代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韩晓平说,中国一开始将调整结构锁定在调整工业结构,结果收效很慢,关键是能源结构没有调整。所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着力发展核电、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
这些能源界人士强调,人们对核电的关注应该转向“如何在保有核电设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埃查瓦里说:“日本正在发生的核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逢其时’,它可以让那些正在建设核电站的国家放慢一下速度,看看福岛核电站正在发生着什么,给自己上一堂安全课。这是非常重要的对未来负责的一堂课。”
核电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专访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核能署(OECD/NEA)总干事路易斯·埃查瓦里
《商务周刊》: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本次核危机让人们再次对核电的安全性进行反思。您怎么看目前各国的核电发展情况?本次核危机对全球未来的核电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埃查瓦里(Luis Echavarri):核能在欧洲、美国以及发展中国家都是很重要的能源。比如,欧盟大部分国家都将核能列为本国的重要能源之一,整个欧盟共有143个核反应堆,像法国75%以上的电力来自核电。可以想象核能在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美国也有104座核反应堆在运行,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0%左右,发达国家都是很倚赖核电的。
我们再来说一下由福岛核危机引发的核能安全问题,很多国家因为此次核事故会加强对本国核电设施的安全审查和检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核电在这些国家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些国家的核电站也还将继续运营。
中国也对核能给予了厚望,现在大概有30个左右的核电机组正在修建中。目前核电在中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不到2%。但中国的能源需求是非常大的,我预计15—20年后,这一占比将上升到5%。
尽管发生了福岛核电站事故,但这些国家正在建造的核电站应该还会继续保有,它们都是新的,在一些采访里我们也会听到“这些核反应堆对未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说法。不过我认为在发生此次核危机之后,一些核反应堆不会按照原计划的速度建设了。日本正在发生的核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逢其时”,可以让那些正在建设核电站的国家放慢一下速度,看看福岛核电站正在发生着什么,给自己上一堂安全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修改一下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对未来负责。
《商务周刊》:即使发生了福岛核危机,并由此带来了各国民众对核能的恐慌,我们仍然不会放弃使用核能?
埃查瓦里:我们对核能确实有需求,但说这话的前提必须是清洁、安全的核能。现在的问题是,福岛核电站的情况让人们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质疑。不过福岛核电站和新建的核电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实际上,人们对于核电的恐慌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核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能源,不知道核电站是如何运营的。政府应该扮演起教师的职责,告诉民众核电站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核电作为能源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与此同时它的风险有哪些,如果没有核电我们未来又将面临因能源缺乏而产生的哪些风险。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须说明,发生在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其起因是多方面的,核危机并不是因为核电机组自身突然出现事故而引发的。巨大的地震,以及随后而来的海啸使得整个日本东北部地区成为重灾区,有超过2.5万人在此次灾难中死亡或失踪。本次核危机也是因为这个千年一遇的大灾难才发生的,而且核辐射至今还没有杀死任何一个在福岛的民众,所以大家必须明白这一点。
其实核电比煤电等传统能源更安全,此外,它还能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并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一些需要电力的国家,核电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我认为一旦清楚的了解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始末,并对核电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很多国家还是会选择核电作为本国重要的能源之一。
《商务周刊》:具体而言,在福岛核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未来将会把核电置于本国能源结构中的何种位置?
埃查瓦里:核能是真正做到碳零排放的能源,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它的运营成本比煤炭、天然气发电都要低,是造价很低的能源。但是小型发展中国家因为不像大国有自己的核能技术,也没有很好的核电发展基础——大量公司和人才支持本国核电发展,也不能建立其他的设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在核电建设方面,福岛核事故对小型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冲击要大于对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它将让很多小型新兴国家搁置或放缓自己的核电发展计划。
未来15年里,中国总发电量的至少4%将来自核能;欧盟因为有一些核电站到了使用期限,其中的一部分是否还要超龄服役还未知,另外将要建设的新核电站数量也比较少,所以未来核电占欧盟总发电量的比重大约是25%;在美国,未来15年它的核电发电量应该占总发电量的20%左右,和现在基本持平。
总的来说,在未来欧盟和美国的核电站数量将有一些下滑,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核电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将逐渐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