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化澳洲交学费:收购容易开采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1日 22:48  《新世纪》周刊

  □本刊特派记者 赵剑飞 发自墨尔本

  作为缺乏经验的后来者,交学费是一定的,重要的是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政治首都,位于西澳的珀斯(Perth)则被称为矿业之都(此处聚集着无数的矿业和能源公司),但统治澳大利亚的可能是墨尔本——因为此处才是澳大利亚矿业资本的大本营,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总部即在此地。

  墨尔本科林斯街(Collins Street)被称为当地的“华尔街”,两侧是主要的商业公司所有地,力拓的澳大利亚总部也在这条街上。大街顺着东北方向的缓坡向上延伸,是525号力拓(Rio Tinto)大厦。在大厦的35层,办公室门前挂着“East Puffin Pty Ltd”字样的牌子,如果不是前面还有“中石化(SINOPEC)”的前缀,可能不会有人知道这里就是中石化澳大利亚子公司所在地。

  “Puffin”之名来自中石化从澳大利亚石油生产商AED石油有限公司(AED Oil Ltd)手中买入的一块油田之名。2004年时中石化以5.61亿美元(约合38.64亿元人民币)买入这块油田60%权益。

  中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子公司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李锦红在会议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2002年,李锦红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毕业回国,起初在联邦快递、卡夫食品等外资企业工作。一个偶然机会,听说正在“走出去”的中石化招聘,抱着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的想法,李锦红申请了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项目的职位。

  现在作为澳大利亚业务负责人,看起来身材娇小的李锦红,承担着并不轻松的任务。除了Puffin油田,中石化2004年通过收购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一个海上区块权益进入澳大利亚,2008年还参加过澳大利亚海上区块勘探投标,布局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正需要逐步消化,当然困难也不少。

  “澳大利亚跟中国的互补性确实很强,我们一直是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区域开发。”李锦红不否认存在困难,澳大利亚设备、人工很贵,政治环境和政策也在变化,中国企业还缺乏经验,“交学费是一定的”,关键是如何“吃一堑、长一智”。

  这或许也包含着李锦红对于几年来在澳大利亚经营的感慨。

  本地化用工

  让人有些意外,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中石化进入澳大利亚却是从海上勘探开始的。2004年,中石化从意大利埃尼公司手中受让澳大利亚海上AC/P21勘探区块部分权益,由此进入澳大利亚。这次收购,中石化并没有担任作业者。李锦红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完成两口井钻探,正在设计后续评价方案。

  2008年,中石化参与当地项目招标,中标澳大利亚NT/P76勘探区块。该区块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区块面积4715平方公里,水深80米至530米。根据新华网2009年8月报道,中石化将这一区块40%权益转让给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对该区块目前新采集的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已经发现11个可能的含气构造,估算的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3万亿立方英尺。

  李锦红介绍说,目前对于比较有潜力的海上区块做了三维资料采集,今年正在对采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澳大利亚勘探,就不得不使用当地的勘探队伍。不少中国企业都有过计划,在澳大利亚拿到的工程和项目,以中国廉价劳工输出到澳大利亚来建设,但是现实是澳大利亚当地的困境并不允许这种做法。

  中石化在澳大利亚项目的施工队伍用的都是外部服务承包商。“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当地劳动力都是有保护的。”李锦红说。她进一步解释说,并不是澳大利亚不允许使用中国的勘探队伍,但是澳大利亚对于资质有要求,这形成了门槛。“比如说在经验资质上、语言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还有一定比例必须要雇佣当地员工,中国队伍的成本优势就体现不了。”

  应对意外之变

  目前中石化在澳大利亚最主要的项目,还是当属Puffin油田。该项目在中石化收购时拥有一个生产许可证、两个勘探许可证,储量估计只有4000万桶,此前的作业者打过两口井,能够生产石油,只是产量不大,每天生产5000桶左右。

  但是,收购之后中石化才发现,油田情况比当初估计的复杂。这个油田并非一个整装油田——即类似国内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那样成片出油的油田,而是有很多断裂的地方,这导致采油难度增加。再加上这个油田在海上,钻井成本高出陆上很多,据李锦红估计一口井钻井成本一般在1000万美元以上,多打井就会直接增加成本,所以需格外慎重。

  更让中石化没有料到的是,2008年生产平台出现的一起安全事故,差点令中石化陷入灾难。当时,生产平台出现天然气泄漏,一直漏到了中央控制室,但报警装置失灵,应该报警而没有报警,幸亏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事故。由于这起事故暴露出来的重大安全隐患,中石化提出解除工程承包商的合同,目前纠纷正在等待仲裁结果。

  李锦红介绍说,目前除了在等仲裁结果,也在对这块油田重新规划方案。她本人11月将回北京总部汇报开发方案。

  对于未来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方向,李锦红介绍说,重点在于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开发。LNG市场前几年一度紧俏异常,但现在时机扭转,澳大利亚就有几个LNG(包括煤层气)基地在建,李锦红认为现在是买方市场的机会。

  “如果回到2007年的话,那个时候LNG全是卖方市场,想去谈合作都很难。”李锦红说。

  重在“长一智”

  在此前采访澳大利亚投资圈内人士时,也有识者对于Puffin油田质量状况表示过质疑。澳大利亚RFC公司金融有限公司(RFC Corporate Finance Ltd)董事总经理罗伯特?艾德姆森(Rob Adamson)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当时有很多中介机构对那块资产的状况表示过担忧,但是中石化还是不惜巨资买下。

  艾德姆森们或许不能理解,在全世界搜购能源资源资产的中国企业,很难碰到又好又便宜的资产,往往一些其他买家看不上的东西,到了中国买家手里就成了宝。这或许只能用中国对资源强烈的胃口来解释。

  李锦红却抱有清醒的认识,买的东西还得物有所值。但她也承认,中国企业作为后来者,缺乏经验,不得不付出一定的学费,重要的在于不断学习,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尽管澳大利亚政府更迭、政策变化,李锦红并不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有意在针对外来投资收紧政策。“澳大利亚本土的油气大公司很少,本土的资源需求也很少,澳大利亚的资源这么丰富,就像是躺在一座金山上,但是得有人帮着把东西拿出来才行。”李锦红说。

  “最重要的是储量”

  在李锦红看来,澳大利亚并不封闭,亦不特别排斥中国国有资本,了解国外规则是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 本刊特派记者 赵剑飞 发自墨尔本

  财新-《新世纪》:在考虑项目时,比较看重这个项目的什么呢?是产量?还是别的?

  李锦红:作为石油行业,最看重的、最基本的是储量。

  财新-《新世纪》:有的企业偏爱有一定稳定产量的项目,中石化有没有具体要求?有一种说法,投资有稳定产量的项目,更容易获得政府批准。

  李锦红:我们对这个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作为一个公司会有正常的组合,在产的、勘探的占多少比例,这是在全球进行平衡的。

  石油行业的生命力在于勘探区块,现成的油田是很贵的,卖家也会算账。通过自己的勘探发现新区块才是核心,这是最大的利润空间所在。收购现有的整装油田,利润是有限的。

  财新-《新世纪》:作为刚刚开始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如何去跟当地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建立比较好的联系和关系?

  李锦红:这是整个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离国际水平还差得很远,交学费是一定的。中国人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样能在吃一堑之后还能长这一智,我们要避免的是吃一堑之后再吃一个。

  我觉得有一点很有必要,是有一个好的心态。缺乏经验在短期之内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但是心态和思路一定要端正,就是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这是特别容易存在的两个极端。

  还有就是,国企在人才储备上和国际化公司有很大的“gap”(差距),容易不自信,有一些该积极争取的东西也许没能去争取,有一些不该让的地方可能也就让了。这些早期虽然不可避免,但是还是应该学会避免。

  当然,中国企业也得了解外国市场的规则,不能非得坚持自己的行事方式,那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已经走出国门了,对当地法规的了解,是有很多要学习的。

  财新-《新世纪》:国外主要关心国企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会不会关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李锦红:作为外国企业,不会关心你的企业是不是在国内跟政府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因为只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但是,中国政府的审批是他们很关注的一个环节,一般都是一个先决条件,要先获得政府的批准。现在外国人都很清楚中国政府审批的程序。但是,政治背景他们一般不考虑,商业就是商业。

  财新-《新世纪》:政府或是其他利益相关的机构,会不会拿这个做文章?中国企业经常碰到这个问题,怎么去应对?

  李锦红:像澳大利亚政府有很多规定,这些规定就像程序一样,作为投资者要去满足它,一步一步不能急,不能省略其中的一步。遇到政府提出的疑问,就得耐心地进行解释,包括提供一些证据,来打消这种疑问。

  我们在澳大利亚也曾碰到过,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对我们在澳大利亚的运营是没有疑问,但是对于在苏丹项目有疑问,经过解释也获得了认可。

  财新-《新世纪》:您对FIRB的审查有什么评价?

  李锦红:首先形式上要满足FIRB的要求,他们也没有故意为难中国企业。当然,在力拓的案子炒得很热的时候,FIRB确实在审批上压了一阵,对国有背景的外来投资会审查得格外严格。但是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说这是为难,FIRB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这是可以理解的。

  财新-《新世纪》:日本企业在海外资源方面很有经验,您有没有接触过,有什么印象?

  李锦红:原来在珀斯的时候接触过东京燃气,感觉就油气行业而言,日本企业有个出了名的特点,就是他们不愿意当作业者,只当一个参股者。中国企业就愿意慢慢地担任更多项目的作业者。

  财新-《新世纪》:中石化在澳大利亚接下来会不会在近期有投资项目宣布?

  李锦红:对。我们在新项目开发工作上没有停过,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在谈,但是要做成一个项目也要受很多因素影响,想要做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本刊实习记者蒲俊对本此文亦有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