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蒙牛伊利十年恩怨背后:皆因同根生相煎不留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04:48  鲁中晨报

  鲁中晨报记者 张磊 发自呼和浩特

  蒙牛说:从未策划、组织、实施任何与“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有关的活动。

  伊利说:蒙牛涉嫌网络攻击伊利,但不确定蒙牛和“激素门”有关。

  警方说:破获了蒙牛针对伊利的诽谤案,但却对圣元只字未提。

  于是,混战变成了对战。

  蒙牛对伊利。

  圣元拂袖退出纷争

  在蒙牛被爆为“激素门”幕后黑手的两天后,10月21日下午,曾被“激素门”伤得遍体鳞伤的圣元公司发出了一份声明。最初,人们的确在等待圣元的立场,而现在,这份《声明》却没有引起些许波澜,更像是一段无力的独白。

  10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蒙牛总部。丑闻并未让“中国牛”看起来有何不同,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内的蒙牛厂区美景如画,平静如常。总部办公大楼前草坪的一个牌子上写着:“楼里只是公司各方的协调人,并非领导。”而楼内的“协调人”却没有人愿意正面记者。只是有人给了记者一个北京的电话号码称,负责接待媒体的部门在北京。

  经过一番周折,记者拿到了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公司的总经理杨再飞的手机号,其被指在事件中仍兼任蒙牛乳业总裁助理。记者拨打杨的电话,先是无人接听,后来变成了关机状态。

  就在半天前,杨再飞还通过媒体表示,他始终只有一职,就是博思智奇的总经理。并称遵守法律、恪守职业操守是博思智奇公司一贯的原则。他本人从未要求、更不允许任何员工去做违反法律、攻击竞争对手的事情。

  然而,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被正式批捕已被证实。蒙牛与博思智奇公司的密切往来以及共同涉案却让杨再飞的剖心置腹增添了几分苍白。

  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三瀑村村民刘忠伟和妻子都是蒙牛的包装工人,他对蒙牛此次身处丑闻表现出不屑。“不算是什么新闻,这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就像蒙牛和伊利争奶站一样,他们给老百姓100元,我们就给150,哪行不都这样?”

  刘忠伟似乎并没有完全划分开竞争与犯罪两个概念,相比,伊利的员工张学力就表现出更清醒地认识。伊利总部位于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记者赶到伊利总部时,张学力正和他的同事们步出厂区。“两家恩怨不是朝夕了,但这次蒙牛却是以一种丑陋的姿态被摆在了台面上,麻烦了。”张学力说,蒙牛和伊利竞争在他们普通员工那里不会有多强烈的反应,只是在一些事的节骨眼上,大家会议论。相反这一次,很少有人提及。”

  呼市同城的“天然仇恨”

  有人说,蒙牛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伊利有着“天然仇恨”。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

  牛根生白手起家,据称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蒙牛因此诞生。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二者轮流把持国内乳业的前两把交椅,各自的营销策略也是绝对的针锋相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2005年11月,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

  第二天蒙牛即紧急向全国各媒体发出一封名为“关于奥运的稿件”的邮件,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表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曾建议伊利和蒙牛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理由是,此事花钱太多,代价太大,市委、市政府认为,同城伙伴不宜过分相争,建议两家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两家企业也共同确认了《关于退出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申请活动的函》。

  然后,伊利独家成为奥运会乳业赞助商。蒙牛表示不满。

  对于这种说法,伊利予以否认,声称“没这回事儿”。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谁在撒谎”始终是笔“糊涂账”。有一点却很明白:那就是蒙牛的愤怒。

  据悉,蒙牛为了成为奥运会乳业赞助商,做了大量的“热身运动”。在当时,中国乳业的竞争就已经日趋激烈,乳品行业原料涨价、产品降价,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不进则退的现实对伊利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当年,蒙牛在营销上漂亮动作不少,央视巨额广告的投入,“神五”上天的营销,还有赞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获得的成功,而伊利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伊利确实也很需要这样一次占蒙牛上风的机会。

  “如果两家都不做还可以,如果一家做了,另一家肯定得跟,谁也输不起。”

  刺刀见红的本本旧账

  “这是诽谤,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10月21日,记者再次联系到前一天与记者通话的那名蒙牛负责人,提起事件,他仍然坚持遭遇诬陷一说:“其实最近几天,蒙牛再次被诽谤的事件,让我们非常愤慨。由于此次事件中种种迹象都与曾经发生的诽谤蒙牛的‘未晚事件'极其相似。”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指的是伊利的公关公司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2003年恶意制造的打压蒙牛“航空奶”事件。随着此次事件,当年“未晚事件”的一份详细材料也被披露。

  大意内容为:2003年至2004年发生的针对蒙牛的恶性不正当竞争案“未晚事件”,其制造者“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是伊利集团的合作公司。公安机关查获了多份伊利集团与该机构签署的合同,其中一份由伊利集团某高管签署的合同中,双方约定,伊利集团付给后者444.3万元,用以实施所谓的“伊利集团号外行动整合公关传播”,共有6次行动方案(五次得逞,一次未遂),分别是:“霹雳”行动;“雷霆”行动;“航空奶”行动;“广告标王”行动;“号外”行动;打击“概念营销”整合行动。合用总额高592.17万元。

  据这份材料显示,这6次行动方案时明确提出针对蒙牛乳业的打击方针:“擒牛”、“斗牛”、“打牛”,最后把“猛牛”变成“病牛”直至“死牛”。

  除了这种营销战,蒙牛与伊利的口水战也从未停止。

  比如伊利、蒙牛……谁是中国乳制品行业老大?从奶制品销量到纳税额之争,中国乳业曾多次爆发“老大”席位之争。

  2007年3月,蒙牛发布了一则荣获乳业“三冠王”的消息,就引发行业口水大战。

  根据蒙牛提供的资料显示,蒙牛在2006年获得了酸奶、冰淇淋、液态奶“三冠王”。消息甫出,引起了老对手伊利集团的不满,伊利方面随即发布声明,质疑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伸出来的都是黑手……”

  蒙牛与伊利再次起纷争,这让整个乳业行业人士深感担忧,担忧两大巨头的连年攻战,会毁掉中国整个乳业行业。

  乳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表示,目前乳业行业最不愿看到结果是有两个:一是不愿看到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国内乳业深受重击,前不久又出现“性早熟”炒作事件,连续出现让人担心;二是最不想看到的是国内企业“窝里斗”,窝里斗不仅把圣元卷入其中,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国内乳品企业不信任,不愿使用国产奶粉,这样不仅打击某一个企业,也危及整个产业。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强调,蒙牛和伊利双方争斗太多,“你整我我整你,历史恩怨掺杂其中,让乳业的竞争演变成了江湖之间的恩仇报复。之前蒙牛的特仑苏OMP事件,也存在一定的隐情,结果是窝里斗,双方受损、行业受损,外资品牌乘机而入,把国内市场白白让给外资品牌。”

  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一位曾接近蒙牛高层的资深策划人士,他表示:“安勇人是好人,但是在市场利益竞争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难以区分好坏了。这次纷争背后不管是谁搞的,都没有赢家,反而会削弱卷入其中的企业本身。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国产奶粉出问题了,在抵制某种竞争品牌的同时,照样不会买国产其他品牌的奶粉。”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中国乳业的“糊涂账”就一本接一本。不仅仅是蒙牛和伊利。光明身陷还原奶,三鹿天津查出早产奶,虽说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可“有缝的蛋”不只这两个,“幕后有人炒作”是当时大多数行业人士的判断。

  有乳业专家指出,中国乳品行业近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一方面是得益于企业的营销手法。乳品企业刚开始采用概念营销、事件营销等手法时,对于开拓市场来说无疑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后来营销的立足点却慢慢走上了歪路,一是概念营销泛滥,脱离了产品本身;二是开始热衷于打击同行,刻意炒作事件,同行之间的互相攻讦越来越多,脱离了营销本身。

  利用网络发文攻击竞争对手,已经是“旧伎俩”了,也逐渐成为食品行业惯用的伎俩。“或许以后,我们习惯一种思维,网络上伸出来的都是黑手。这样下去,不会有赢家,只会两败俱伤。”

  就像现在,如果此次“诬陷门”仅仅是蒙牛对伊利,圣元的“激素门”与此无关。那么,伸向圣元的黑手又是谁呢?不管是谁,肯定与中国的奶粉企业脱不了干系。据《鲁中晨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