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速成冠军华锐风电:最完美中国创新故事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09:47  人民网

  国企+民营的股份制,绿色,高科技,PE热捧,踏准新能源产业政策每一拍节奏,上市在望,下一个目标是全球第一。华锐风电是不是最完美的中国创新故事?

  五年前,“华锐风电”还仅仅是韩俊良勾勒的梦想。作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控股子公司大连重工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大连成套)的法定代表人,41岁的韩俊良好不容易才说服背景不一的投资客们掏出7000万元人民币,和大连成套火速组建一家注册资本1亿元的股份制风电公司。

  “引进德国1.5兆瓦风机技术,第一年生产100台,第二年300台,第三年500至600台。”韩俊良许愿。

  没多少人真正相信。下注的人——譬如阚治东和尉文渊——只是在中长期看好中国风电前景,而华锐风电又恰恰是当时那个节点为数不多、甚至绝无仅有的投资 机会之一。在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市场80%由外资占据的情况下,白手起家的后来者能有多大空间,谁心里都没底。越是没底,越是撺掇更多的朋友入股。有的甚至 是刚从钢材生意中赚了一笔,就被朋友的朋友拉进来。有的不放心,咨询了一圈人,发现风险太大,临阵打了退堂鼓。

  “那些打退堂鼓的,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一位投资者告诉本刊记者:“现实比韩俊良当初许诺的还要好,好1倍!”

  “回头看,华锐早一年、晚一年成立都不行。晚一年,竞争者就都起来了,竞标门槛也提高了;早一年,国家还没有对风电行业出台这么多鼓励政策。”一位投资者回顾说

  进入2006年,投资者们开始意识到,华锐赶上了最好的时点。

  在国家发改委推动下,一系列扶持和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2006年2月,《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由发改委公布,明确要求电网企业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并给发电企业规定了8%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义务。相比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风电更具商业操作性,加之风场有地理条件限制,为完成配额,五大国有发电企业很快开始全国跑马圈地,带来了对风电整机的巨大需求。

  同一年,国家出台风电特许权招标原则,规定每个投标人必须有一个风电设备制造商参与,而风电设备制造商要向招标人提供保证供应符合75%国产化率风电机组的承诺函。投标人在中标后必须而且只能采用投标书中所确定的制造商生产的风机。

  这个政策对国产化率要求很高,对企业资质门槛要求却很低,正好适合华锐的情况。

  在市场最紧俏的情况下,国内同行正酝酿涨价时,华锐偏偏挑起了一场价格战

  金风很快感受到了迅速崛起的华锐带来的压力。

  2008年,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打造数个“风电三峡”——到2020年,在中国河北、蒙东、蒙西、甘肃酒泉、新疆、江苏沿海等地区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受此拉动,国内风机市场供不应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据华锐内部人士介绍,最紧俏时,六家客户的代表来到厂里,坐等产品下线,生产一台拉走一台。而付款模式则由1-8-1(10%定金、80%交货给付,最后10%是两年保质期到期后再付),先变成1-3-5-1,最后变成1-2-3-3-1。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在国内同行正酝酿涨价的时候,华锐偏偏挑起了一场价格战。

  “官方不止一次提出要打造中国的Vestas,大家都清楚指的就是华锐”

  在业界看来,华锐的成功公式中除了赶得恰恰好的政策时点,大胆的市场作风,还有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在风电这样主要靠政府补贴和扶持发展起来的行业,后者尤为关键。

  据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杨旭亮介绍,2006年华锐初一成立,国家发改委就提出扶植金风和华锐做风电。2009年国家宣告风电设备过剩,即将取消“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规定时,华锐已稳坐第一阵营。“领先企业的产能并不过剩。要说过剩,也是一些低端机组过剩。”韩俊良在年初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时自信地阐释他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是中国发展风电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者,对于来自东北的华锐也爱护有加。2004年3月起就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振兴东北办)主任的张国宝,在2008年振兴东北办撤销后继续分管东北振兴司。给华锐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华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俊良,也敏锐参透了每个阶段的市场形势、政策走向和决策者心理,以迅猛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了“节能创新企业的标杆”。 >>更多

  虽然有质疑,华锐完成了国内风机企业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

  最给决策者“挣面子”的工程,莫过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10万千瓦项目。2007年,上海市下决心赶在世博前搞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安装34台3兆瓦的风机。

  考虑到国内风机制造商大多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经验,上海市最初想请国外风机制造商,但招标后却发现对方开价太高。“要3000多万元一台,还不包括塔身和安装,太贵。”一位知情人士回忆说。当时最被看好的外国风机制造商是REpower,但报价远高于中方6亿多元的预算,其他问题也谈不拢。譬如,鉴于中国没有海上风电又急于发展,REpower十分担心技术外流,所以坚持要将主控端服务器放在德国。但中方不同意,认为这不利于风场后期管理,也担心东海大桥地区的海况的详尽资料被德方拿到。

  据知情人士介绍,当时无论是上海市政府还是国家发改委,都更希望由国内风机企业来做这个项目,不仅省钱,也涉及国家荣誉。但行业内专家异口同声说不可能,认为中国风电企业做陆上兆瓦机都刚起步,要做海上3兆瓦机肯定失败。

  问到金风,摇头。问到上海本土风机制造商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摇头。问到华锐,点头。

  再一次从零起步。为了能迅速上马项目,华锐不惜重金邀请Windtec帮助联合开发上海3兆瓦机。 >>更多

  “韩俊良把手一摊,说‘你们看吧,看我能拿多少合适’。大家想了想,觉得他还是值这个钱的”

  2008年,就在华锐新增装机容量超过金风的同一年,华锐完成了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增资扩股。

  当年3月12日,华锐第一届第五次股东会议决议通过以增资方式,增加两个新股东。其中,新天域资本旗下的新天域远质投资有限公司(NewHorizon Future Material InvestmentLimited,下称新天域)出资2500万元,占增资后总股比的16.67%。韩俊良的自然人独资企业――北京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华中泰)――出资2500万元,占增资后总股比的16.67%。

  增资后,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为1.5亿元,大重起重股比缩水为20%,其他四家初始投资者的股比也缩为11.67%。因新天域为外资,华锐也由内资变为合资企业。 >>更多

  上市之前,华锐风电股东由7家再变为22家

  完成增资后,华锐风电有7家股东(6家中资、1家外资),2009年1月变为22个股东。据一投资者介绍,变动原因是原来由阚治东、尉文渊等出面的中资股东将股权分散,转让给各自的真正投资人,即这些投资人由间接持股变为直接持股,但仍以公司名义持有。

  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

  ――新能华起将其部分股权转让给陕西丰恒胜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盛景嘉华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益通森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衡水智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后,还有8.08%的股份。

  ――方海生惠将股权转让给深圳市富鼎顺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颐源智地投资有限公司、海南鼎方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普丰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天津德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恒越星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泛海新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七家公司。2009年6月,方海生惠注销。  ――东方现代将股权转让给北京汇通丰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会)、北京中恒富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国庆)、上海元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瑞华丰能投资有限公司(包括阚治东在内的八位自然人组成,均是东方现代的员工)。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