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钢铁业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11:43  南风窗

  邢少文

  进入5月以来,宝钢重组广钢、韶钢取得了新进展,而鞍钢重组攀钢也破题,中国钢铁业酝酿了多年的格局调整正在逐次展开。

  但这样的格局调整是缓慢的。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宏观调控目标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动大企业重组以来,在这5年之中,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又经历了多次的反复,一直徘徊在淘汰落后与产能持续扩大的泥淖之中,而大型央企与地方企业的重组工作,则一直在矛盾与冲突中缓慢行进。

  宝钢的漫长重组

  “重组”和“向沿海转移”无疑正是目前钢铁行业整体大格局变化的关键词。

  5月11日,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宝钢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宣布广钢环保迁建,在湛江港建设500万吨精品钢铁基地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这距离宝钢正式宣布重组广钢、韶钢已经过去了两年,距离湛江东海岛钢铁基地计划的提出也已经过去了5年。

  湛江港作为优良的深水港,对宝钢而言,不仅有着进口铁矿石的成本优势,更有贴近广东和东南亚市场的优势。广东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区域市场,特别是造船、家电、汽车等精品用钢需求量巨大。

  但形势并不尽如人意,就在宝钢提出建设2000万吨湛江钢铁基地之时,正是全国性的钢铁产能过剩论甚嚣尘上之际。虽然拥有一系列的央企地位优势,国家发改委仍然暂缓了该项目建设的批准。

  另一个困难点在于,湛江基地的建设与宝钢对广钢、韶钢的重组进展休戚相关。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宝钢建设湛江项目要得以上马,其条件是对广钢、韶钢进行整合,并以产能“等量置换”或“不新增新产能”作为先决条件。这意味着要对广钢和韶钢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广钢需要淘汰全部炼铁、炼钢和轧钢生产能力;韶钢则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炉和小转炉,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二者目前总产能1050万吨,需淘汰产能加起来有500万吨。

  而涉及央企对地方国企的重组,显然并不那么简单。2008年6月,在广东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广东钢铁集团成立,宝钢集团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人民币,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和广州市国资委分别以韶钢集团、广钢集团的国有净资产折合71.72亿元人民币出资,合并持股20%。

  在过去两年中,“等量置换”难以启动,也导致湛江基地获批被一推再推。在重组过程中各方利益也颇难调和,“这项重组省政府层面推动的因素比较大。2008年市场环境不好,广钢和韶钢分别巨亏9.67亿元和16.11亿元,但2009年随着钢材市场的回暖,又盈利了。所以广钢和韶钢对重组并不是很积极。另一方面宝钢的重组资金也迟迟没有到位。”广钢一位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时至今日,重组何时能完成,湛江港项目何日能正式批准,仍然是个未知数。“(广钢搬迁)3年是过渡期,但必须是从湛江项目动工开始算起的后3年。”广钢股份董秘杨耀兴说。

  虽然产能规划随着落后产能淘汰的难度已大幅缩水,但宝钢方面显然并不囿限于国家的一纸批文,据悉,截至2010年3月底,湛江钢铁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2008年国务院是同意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停建也不可能,只是什么时候正式批的问题而已。”中信证券首席钢铁行业分析师周希增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武钢陷顿防城港

  武钢在广西防城港的千万吨钢铁基地,也面临着与宝钢相似的命运。

  2005年,武钢提出在防城港建设钢铁基地的计划,其模式也类似于宝钢整合广钢韶钢的“产能置换”方式。武钢与广西自治区政府谈妥成立钢铁集团,以钢铁集团为依托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2008年9月份,武钢柳钢联手组建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武钢以80%股比掌握控股权。

  武钢对防城港项目的布局是从铁矿石运输成本、钢材出口和西部大开发、东盟等几方面考虑的,但其中也不乏和宝钢争夺广东市场的想法。根据其规划,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000万吨,预计工程投资698亿元。

  在成本的优势上,防城港是内地海岸线最西南的深水良港,巴西铁矿石通过防城港上岸,比从武钢本部武汉上岸每吨运费节约200元以上。

  宝钢和武钢对湛江港和防城港的战略布局,同时还着眼于正在强劲增长的东南亚市场。资料显示,越南是中国第二大钢材出口目的地,2008年,越南对中国钢材进口已占整个东南亚对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随着浦项、塔塔和台塑在越南的企业建成投产,我国大陆钢铁企业对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钢材出口将受到直接影响。

  但同样由于宏观调控的问题,防城港项目也搁浅。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两个钢铁基地孰先获批的消息纷传。“两个都是央企,两个港口都有优势,批一个不批一个,谁都不满意。目前来看是两个都有可能获批。”柳钢管理层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而武钢重组柳钢的进展则一直停滞不前,“当初成立钢铁集团的时候,是以防城港项目的获批作为武钢整合柳钢的前提的,项目不获批,整合就没有办法推动。再者,武钢整合柳钢是武钢直接与自治区政府谈的,柳钢本身并不是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整合。”上述柳钢人士说。

  在宏观层面,中央是希望通过大集团的并购整合来达到淘汰原有地方国有企业的落后产能的目的,但在地方钢铁企业看来,市场却是在随时变化的。“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柳钢人士认为。

  从提出整合至今,柳钢的产能不降反升,2009年的产能已增至800万吨,根据其每年100万吨的增速,2011年该公司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柳钢股份公布的2009年业绩快报显示,其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41.25%。

  和湛江港项目一样,防城港项目也并没有停止建设的脚步,“但进度比湛江港要慢。”上述柳钢人士说。

  “未来看这两个项目获批没有太大悬念,只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经济周期和建设周期的影响。”周希增说。

  重组布局

  宝钢和武钢对地方钢企的重组,皆是各取所需。宝钢和武钢看中的是两大优良深水港和两广及东南亚市场,而地方政府看中的是借助央企,引进大型的钢铁基地项目,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在中央政府层面,则是如何通过推进重组以实现产能过剩调控的问题。

  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和运输瓶颈是制约企业成本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是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沿海工业也成为形势使然。从整个中国钢铁布局的版图来看,“走向沿海”已成为鲜明的主线。在集中化、规模化的产业格局之下,淘汰落后产能的战略与沿海布局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009年多个部委出台的调控文件中,提出了兼并重组的目标是希望国内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

  但目前转移任务尚未完成一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钢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足20%。

  屡次铁矿石谈判的失利,越来越挤占钢企利润的铁矿石成本问题,也是中央加快推进钢企重组的催化剂。

  向沿海、沿江转移的产业调整风向标下,依然是中国钢铁业的大型国有军团率先布局——宝钢之于湛江、武钢之于防城港、山东钢铁之于日照、首钢之于曹妃甸、鞍钢之于鲅鱼圈、河北钢铁之于黄骅港、宁波钢铁之于北仑港……这些项目提出的规模都在千万吨以上。

  但这些企业布局沿海,上马新项目的一个前提条件,仍然是如何整合过剩产能的问题。于是有了宝钢整合广钢、韶钢,武钢整合柳钢、昆钢,山东钢铁整合日照钢铁,首钢整合山西钢铁,鞍钢整合攀钢、本钢,河北三家钢铁企业合并的题中之义。

  按照宏观调控部门的设想,希望通过重组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虽然在战略着眼点,以七大钢企为首的并购团队都已着手布局。但现实中的整合难度却不小。这其中的阻力,一方面包含着行政力量强行介入所遭遇的反弹。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央企利益与地方企业利益之间的纠缠。

  从目前已推动的重组案例来看,以央企为核心的重组团队表现并不佳,相反本省内企业的重组,在地方政府的强行推动之下反而率先进行。

  不管是宝钢与广钢、韶钢,武钢与柳钢,还是鞍钢与本钢,都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特别以鞍钢的重组为例,其与本钢的合并只在名义之上,实际上两家钢铁企业仍然各自运营,其中即涉及辽宁省地方政府的利益分割问题。而鞍钢重组攀钢、河北钢铁合并、山东钢铁整合日照钢铁则率先达成,原因即在于重组双方或均属于中央国资委,或均属地方国资委。

  “虽然目前来看,央企与地方企业重组后在税收分成的利益冲突已经不存在,但钢铁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条是很长的。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情况也是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重组之后向沿海搬迁,原所在地的税收收入,是个问题。”周希增说。

  “从总体情况上来看,整合和规模效应是必然趋势,但目前主要还是靠政府力量进行强力整合,行政主导的方式导致重组的进程是缓慢的,也埋下这样那样的融合问题。”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钢铁业今日重组成效之微,格局变化之缓,与多年以来中国式行政调控手段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多年以来央企与地方国企弱约束的产能扩张有关。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