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海林:焊接王国铁画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13:49  中国石油石化

  天才出于勤奋。在石油工程焊接王国里,刘海林将“焊缝”视为艺术来完成,为自己和海油工程赢得了荣誉。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对于海油工程建造公司容器车间的焊接工刘海林来说,2010年5月3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2010北京“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刘海林凭着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举挫败了来自多个中央企业和包括德国、捷克、韩国、美国等多家企业在内的选手,顺利夺得本届大赛手工电弧焊冠军。

  鲜花、掌声、喝彩固然让人陶醉,然而在这“冠军”荣誉的背后,人们尚不清楚焊接工刘海林在精神上和身体上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在焊接王国里,大家习惯于用“铁画家”来描述焊接工人。刘海林就是这样一位“铁画家”。在石油工程焊接技术的领域里,刘海林拿焊枪当“画笔”,用钢板作“画纸”,创造出一个个技艺精湛无比的艺术品——海上平台、导管架、储油轮上层模块……

  天才出自勤奋

  12年前,山东小伙儿刘海林懵懵懂懂地闯进了海洋石油工程界的大门,当时他被分配到电焊工的岗位工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仔细一看是干电焊的。”这是焊工们常常自我调侃的形象说法。的确,他们工作时,焊花四处飞溅,衣服上满是筛子眼,胳膊、腿上到处是烫伤。夏天焊工服一穿如洗桑拿;冬天海边寒风如针刺骨。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还要忍受焊烟的熏呛。

  对此,刘海林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焊工都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焊工服上若没有筛子眼,身上若没有焊花烫痕,哪能称得上合格的电焊工?”“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在刘海林看来,石油石化行业的电焊工更应该能吃苦。作为石油工程的电焊工,相对普通焊工来说,活儿难度要大很多倍。不仅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而且需要比普通焊工更好的心理素质。

  刘海林认为:“作为一位电焊工,在操作中遇到了难题要不断钻研、分析,从中学到知识就能增长才干,成绩与勤于动手动脑是密不可分的。”为了练就娴熟的焊接技法,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生产施工中“高难度”焊接现场都有他的身影。“当时还很年轻,只要听到表扬,我就会兴奋起来,只要一有项目,我就想抢着干。”刘海林这样描述他那时工作的干劲。

  在同事眼中,刘海林是一个腼腆的人。可是一提起刘海林的技术、干过的项目,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从事电焊工作刚满一年,刘海林便初露锋芒。在绥中36-1项目施工中,采用手工焊焊接的60多道焊口的百余张RT片子,合格率达到100%。随后的渤中32-6、蓬莱19-3、曹妃甸等多个项目施工中,业主和第三方检验的赞赏和肯定几乎成了他的“专利”。这也使车间领导发现了他的焊接天赋。

  看似普普通通的电焊行业,在刘海林眼里有无限的学问。不同的焊接位置和角度都有不同的焊接要求;道道焊缝满是学问,要想让焊缝实现外观漂亮无瑕疵,内美如玉的完美质量,需要焊工具有积累焊缝技术的丰富经验。

  数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刘海林成为了一个焊接好手。刘海林自己总结道:“在12年的工作中,我养成一个注重技艺、积累经验的习惯。在工作中,我始终把‘焊缝’视为‘艺术品’来对待完成,以求完美。”

  “嘉克杯”比赛回来后,刘海林成了公司S690高强钢返修试验的最佳人选之一。由于S690高强钢的特殊性,注定了试验不同寻常。就在第一次焊接后,他的技术优势又一次显示在大家面前,一道道漂亮的焊道排布均匀,宽度适中,焊纹整齐。对这种技术,现场目睹的老外感到惊讶,并称赞道:“你们中海油这样的焊工,真棒啊!”

  对症专攻争一流

  随着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石油价格涨势如虹,石油化工建设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背景下,优秀的“复合型焊接技术人才”缺乏成为一个瓶颈。“复合型焊接技术人才”要求焊接工人不仅要有出色的实际操作技术,而且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最近几年中国海油技能队伍建设的好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的建立,更让广大技能操作人员有了盼头。

  2007年,中国海油高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评审工作正式启动。这对于刘海林这样的技术工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刘海林很清楚,自己参与过多次焊接项目,实际操作不是难题。但是在焊接理论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在一次技能大赛中就已得到了验证。

  2009年9月,刘海林参加了中海油在青岛举办的“中国海油第三届焊工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单项第一名、综合第七名的成绩。提起那次比赛,让刘海林至今耿耿于怀的就是理论知识拉了 “后腿”,这也是他在那次大赛中未能走向冠军领奖台的主要原因。

  在找到自身的弱点后,刘海林马上“对症下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各种焊接方面的书籍都成为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刘海林说:“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不远的将来要找回这种平衡,消除理论和实操间的差距。”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海林终于如愿以偿。凭着过硬的本领和不懈的追求,2008年他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的考试,取得了“安全工程师”资质。2009年,他先后顺利通过了公司组织的“焊接高级工”和“焊接技师”的考评,顺利取得了焊接技师资格。

  共同“修行”

  刘海林取得国际性焊接冠军,不但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公司的荣誉。冠军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自我的提高和突破,对海油工程公司来说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当然公司的实力仅仅靠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够,这依赖于未来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刘海林这样的高级技术工。海油工程负责人表示:“今后公司还会继续本着培养人才的宗旨,大力发展人才战略,特别是专业人才,以培养出更多的冠军。通过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技能比武、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从而选拔出高技能人才,以点带面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和技术丰富的老焊接工身上还担负着另外一种责任——培养更多优秀的技工人才。刘海林也不例外。

  在2009年新员工焊接培训中,小有名气的刘海林多次接到新员工手工电弧焊的培训任务。新入厂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刚刚跨出校门的学生,对于电焊可谓是一窍不通,要想把一个个“门外汉”短期内培养成合格的海油焊工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刘海林不仅要把徒弟领进门,而且与他们共同“修行”。

  由于当时车间生产任务非常重,焊接设备有限,30多个人只配备十几台焊机。刘海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每个人不同的条件,制定了一份科学的培训方案。采用两人一组临时搭配,“强带弱,强帮弱”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方法。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评出优胜等级再重新组合,以此来缩小差距。对于资质较差的人员合理安排加班“补课”。

  焊工们遇到难题,总是先找师傅刘海林聊聊。他们相信,再难的技术问题到了刘海林那儿都能迎刃而解,而且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焊接技能和技巧传授给新人。 一个电焊工说:“跟师傅聊天比上专门的培训课讲座还有用,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融会贯通,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本事。”

  通过短短三个月的“闪电”培训,30多位新员工全部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了6G 或6GR焊接资质。初为“教练”的刘海林第一次就获得了公司授予的“优秀内培师”的光荣称号。

  刘海林的格言是:“电焊工要树立品牌意识,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生产的产品品牌质量,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焊接技能的最高境界——焊缝完美无缺。”

  本文图片均由刘海林提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