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灰色帝国强生:落马局长与跨国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 14:25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灰色帝国强生

  药监行业官商勾连突破偶然、权力寻租日益脱缰,已成为滋生腐案的温床。在此语境下,一个建立在灰色迷雾中的全球500强,还能走多远?

  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借“全球化”灰色伎俩行贿,将药监系统副部级官员拉下马。

  本刊记者  丁玲

  自郝和平、郑筱萸之后,药监系统再度牵出腐案。5月27日,副部级官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前副局长张敬礼被中纪委“直接带走”接受调查,背后浮现颇为神秘的全球医药保健霸主强生。

  在准入条件严格、审批环节多、行业管理相对不透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药监行业利益链条极易形成,监守自盗高发、官商勾连突破偶然、权力寻租日益脱缰,已成为滋生腐案的温床。

  此外,医改、药改驶入深水区,但医疗器械却多年来游走于改革的边缘,某些单品类产品百倍利润仍然存在。

  强生,这家创始于1886年的医疗卫生及保健品行业巨无霸,如今大有产业链通吃之势,其商业版图已悄然扩张,2009年更是跃居《财富》500强的第103位。此次张敬礼落马,其行贿主角几乎一致性地指向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据强生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强生在中国的一家独资企业,总部设在上海,核心产品是电子血糖仪。

  豪爽的“落马局长”

  张敬礼被调查的缘由颇具戏剧性。某消息源透露,张敬礼最初被调查,源自其在网络上的隐秘发帖,帖子将矛头直接指向国家药监局最高领导,指责国家药监局高层涉嫌任人唯亲等。

  2003年“非典”之后,张敬礼开始担任国家药监局副局长,此时在位的国家药监局局长,正是巨腐郑筱萸。

  张敬礼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是在今年4月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从部队卫生系统转业到国家药监局的张敬礼,性格豪爽、言行直接,处理起事情来雷厉风行,有军人风范。他曾在多个场合讲话时要求下属多跟企业接触,理由是“不接触企业就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无法更好地管理企业”。这样高调的言辞与中国大多数高层官员相对低调的作风颇有不同。

  接触过张敬礼的人士透露,张敬礼在在开会时,即便其他人都坐的是铺上了软垫的椅子,他仍然选择硬面椅子。

  药监系统内部人士透露,2005年,国家药监局原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因接受商业贿赂被判刑后,身为郝和平直接领导的张敬礼曾在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表态,要求各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管队伍建设,并多次强调不管职位有多高,只要涉及违纪,都会受到严厉查处,“没想到这一次他自己栽了。”

  拥有8年从业经验的上海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张锦(化名)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张敬礼原来在国家药监局的一个清水衙门,此前一直不管医疗器械审批,所以其作风和表现一直中规中矩。但是审批医疗器械许可证是个肥差,掌握着医疗器械注册的生杀大权,谁在这个位置上可能都坐不好。”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有效期为4年,到期就需要更换。一般情况下,只要产品没有问题,更换生产许可证只需备案,走一下程序就万事大吉。但这个并不复杂的程序,却给了药监局权力寻租足够大的空间。

  张锦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如此。如果拿不到生产许可证,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若许可证在药监局压了3个月,那竞争对手的模仿产品就出来了,并且价格更低。那样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像强生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就只有向主管部门花小钱买时间,买了时间能够赚更多的钱。”

  行贿技巧“全球化”

  在《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调查过程中,多个消息源均表明,强生是张敬礼案的腐源。

  “近几年,强生医疗器械业务发展迅速,该业务占强生总业务的30%左右,且增速最快。”张锦告诉记者。

  某地方药监局人士向记者透露,2005年郝和平涉案被捕之后,国家药监局负责医疗器械项目审批的大权就落到张敬礼手中。而此后几年,正是强生在中国发展规模与扩张速度最为迅猛的时期。“但强生通过张敬礼拿到多少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注册号,还是个未知数。”

  7月2日,强生中国媒体经理蒋柯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强生曾多次和张敬礼有过接触,但“仅限于办公室内的事务性交流”。强生与其他公司一样,通过正常的程序获得生产许可证。蒋柯称:“相关的一些市场猜测并不准确,强生也未受到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6月24日,强生在其官方回应中表示,公司并不清楚“调查”一事。

  “医疗器械行业中,不行贿的企业只占少数,但是强生的行贿做得更明显。”张锦透露,强生喜欢搞赞助,比如一个产品进医院,产品价格非常昂贵。强生会通过给医院一大笔赞助费来把竞争对手进入医院的路封起来,不让其他厂家进来;然后,再提供资金供主管领导去国外考察,搬来国外知名教授、医生来医院授课,做大名气;最后,再把产品销售的部分利润给销售代表,作为奖金、补助。这样强生就冠冕堂皇地说自己从来不行贿。实际上,强生就是把国外的比较先进的行贿技巧搬到国内来,出了事情推得一干二净,独善其身。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强生为何在中国市场公然违背商业准则、大肆行贿?其背后根源,仍是巨大利益诱惑以及中国现行的医疗器械行业体制所致。

  张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成本为2元,零售价为10元,在进医院时以9折价格进行销售,还剩下7元利润,扣除税和物流成本2元,还有5元。再给业务代表10%回报即1元,还剩下4元,给医院回扣20%,还剩下2元。如果再减去前期进入医院的费用1元,还有1元,这也达到了50%的利润,仍是很可观的。

  “暴利永远产生在新产品刚刚上市的一段时间内,后期利润就没有那么高了。”张锦如是说。在暴利的诱惑下,强生需要在新产品出来时,快速地抢占市场,然而此时,审查制度大大限制了其占领市场的速度。

  2004年8月出台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均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未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不得销售、使用。其中,境外医疗器械由药监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所以强生在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其产品时需要通过药监局审查,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为加快其产品的审查速度,包括强生在内的一些企业均通过非正常手段进行市场扩张。

  华讯投资分析师任俊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国公司进行商业贿赂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跨国公司向本土化潜规则的妥协。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网络结构,是一个关系社会。由于人脉关系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善于经营市场的跨国公司难免‘入乡随俗’。二是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敢于跨越雷池,这反映了国际资本逐利的本质。三是法律体系的缺失助长了跨国公司的违规气焰。”

  药监系统权力相对集中也给企业行贿提供了便利条件。1998年成立的药监局,其管理体制几经变革,行业管理权限由属地管理逐渐过渡为垂直管理,管理权限逐渐扩大并集中。

  由此,手握医疗器械注册大权的官员,便成了那些急于抢占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眼中首要的公关对象,并将非正常手段视为在华加速扩张的“捷径”。

  “非正常”发展

  1982年,强生以“因爱而生”为口号开始行销中国。在华投资近30年,强生形成了由药品、医疗器械和日用消费品三大业务部门组成的庞大业务群。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强生在心脏药物支架和血糖仪等产品上几乎取得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并享受着由此产生的高额利润。“强生和罗氏的产品几乎占据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超过70%的份额。”张锦告诉记者。

  强生行贿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强生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同样有行贿行为。”华讯投资分析师任俊峰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今年1月,美国联邦检察官指出,强生曾支付了总额数千万美元的回扣,促使养老院向患者推销更多的强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及其他药物。此外,2007年强生曾主动向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其在海外的两个子公司可能存在与医疗设备销售相关的不正当支付行为。”

  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现任总裁、地道的上海人谢文坚在强生工作近10年,是强生第一位本土化的董事长。谢文坚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从事过新药研发,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对海内外的市场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谢文坚的加盟对强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谓如虎添翼。在中国法律、体制和社会监督都不完善的现状下,谢文坚的能量使得强生更懂得如何利用机会,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取得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而且,为抢占市场份额,强生还利用其跨国公司的身份,通过美国政府高层向中国施压。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初,强生联合美敦力等美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中国美国商会向卫生部施压,要求尽快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的增补采购。

  卷入张敬礼受贿案之前,强生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饱受质疑。此前的强生婴幼儿用品含毒事件已露端倪。安邦咨询研究员边晨光发给记者的相关资料中显示:“2009年3月发生‘强生婴幼儿用品含毒’风波后,今年4月底,强生下属的麦克尼尔公司发表声明,以产品质量不能完全达标为由,紧急召回43种儿童用止痛发烧药水,包括药房常卖的泰诺林、美林等药品。”

  但强生的表态却把自己开脱得一干二净。强生中国新闻发言人吕晶明确表示,“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原料大部分由国内企业提供,不是来自美国,大家不必担心。

  安邦咨询研究员边晨光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已经是强生一年之内的第四次召回。虽然此次召回并不涉及中国市场,但是强生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却大大降低了。这对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2009年,强生在中国的销售业绩是跨国药企中下滑最大的,下降比例达7.4%,市场份额也下降了0.5%。此次在中国的行贿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强生的销售业绩和“优质”的品牌形象。

  一个建立在灰色迷雾中的全球500强,还能走多远?强生的行贿行为、产品召回是否是最后一次?医药行业权力寻租链条何时才能斩断?

  相关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