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通胀可能性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5日 23:29  《小康·财智》

  现实往往会给很多经济学家以嘲笑。2009年下半年并没有出现严重通胀,我认为,2010年内CPI也不大可能高于5%。

  文|贺 铿

  >>贺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二季度以来,理论界和社会上有些人对通货膨胀(以下称通胀)的预期越来越浓,这种预期对现实经济生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我赞成在宏观管理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但是,我不赞成把这种预期的调子唱高。因为过度通胀预期会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形成“预期通胀”(expectational inflation)。

  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原因

  形成当前通胀预期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增贷款过量。2009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万多亿,超过了年计划5万亿40%。按照货币主义观点,货币多了就一定要形成通胀。货币主义的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决定因素。主张处理当代经济问题应该执行“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应该与货币政策相适应。同时,反对固定汇率制度,主张实行自由汇率或浮动汇率。根据货币主义理论,还有人研究了中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相关关系。得出的结论是:CPI滞后M1六个月左右,滞后M2十至十二个月。因此,预期在2009年下半年或2010年上半年一定会出现严重通胀。

  的确,现实往往会给很多经济学家以嘲笑。2009年下半年并没有出现严重通胀,我认为,2010年内CPI也不大可能高于5%。

  在理论上,解释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作用方面我倾向于货币主义,即政府的职能应当受到限制,只能通过市场作用调节经济活动;解释货币政策方面,我倾向于凯恩斯主义,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和收入水平变动不存在紧密的关系,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在实质上也不可能直接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事实上,在缺乏财富影响效应的条件下,货币主义者没有办法解释货币供应量变动如何直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变动,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变动的原因。因此,“通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的命题,无法严格得到证明。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严重通胀一般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变动有关,居民收入增长过快,引起消费需求过旺,物价上涨。例如,1992-1996年,我国出现了年均14.1%的严重通胀。在这5年中,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2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3.5%,导致居民消费增长率(支出法,当年价)年均高达26.0%。但是,2009年我国超常的货币供应量非但没有引起居民收入水平超常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前三季,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8.5%,人均4307元,同比少增314.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3%,人均12917元,同比少增412.8元。这充分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居民收入水平变动不存在紧密关系。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大低收入人群增收困难,内需不足,产能过剩,没有理由通胀预期过度。

  通胀预期过度的负面影响

  通胀预期过度,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首先,会冲击资本市场。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社会资金十分充足。在过度通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将不值钱,恐慌性地把钱投向资本市场,引起股市、房市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出现混乱。这样,引发的经济问题将是严重的,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我们现在没有金融危机,只有经济结构失衡。去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只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并不影响我国国内金融。调整经济结构不能一蹴而就,困难很多,如果再把资本市场搞乱,引发金融危机,那将是灾难性的影响。其次,会扰乱民心。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变化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集中显现。通胀预期过度会加大低收入阶层的心理压力,会更加激化社会矛盾。再次,有可能由通胀预期引发“预期通胀”。因为我国农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这些产品价格会合理上涨。如果通胀预期过度,农产品、食品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也会被人们误认为是通胀。又因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因为通胀预期过度,人们会非理性地动用储蓄增加消费,引起消费需求过旺,形成“预期通胀”。

  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和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指导,在调控过程中,既不可过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可过分追求低通胀率目标,应当实现泰勒规则下的“组合式目标”。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三条扩大内需的具体的政策建议:

  1.尽快研究和确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各地消费水平不同,最低工资标准也不应一样。高校有过这样的科研成果,各地政府应该在这一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认真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凡属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视为违法,要坚决纠正,严厉处罚。只有这样,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才有可能逐步改善。改革开放30年,最终消费率由1978年的62.1%降至2008年的48.6%,下降了13.5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65%低16.4个百分点。这是引起我国内需不足的基本原因,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将这个极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慢慢地回调过来。因为只有这样,经济才有望可持续发展。

  2.切实保护农产品价格,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现在,农民收入水平过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到3.3倍,人均纯收入只有4760.6元。农村居民收入低,人口众多,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不但内需不可能真正调动起来,也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一靠提高和保护农产品的价格,二靠加快城镇化进程,三靠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大力扶植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农民利益,增加非农就业岗位,真正把财政支出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3.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研究解决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社会保障缴款措施。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灾害等情况下予以物质保障的各种措施的总称。我们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加大社会保障强度和覆盖面,不能将困难和问题转移到下一代。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障缴款办法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的办法。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利润低,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低,社会保障缴款困难比较大。这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的重要原因。为了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扩大非农就业比率,我们应当研究有些企业的社会保障全部或部分实行由政府财政缴款的办法,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发展起来,这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办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我们认为,只有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了,社会保障稳固了,社会才有可能真正和谐,全面小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