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中央台质疑天然气荒背后存垄断企业逼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4日 11:11  红网-潇湘晨报
制图/刘楠。
制图/刘楠。

  气荒背后:垄断企业逼宫?

  新华社:打破垄断经营是当务之急 中央台:气荒主要是供气商造成的 国家发改委:供需失衡是主要原因

  眼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天然气荒正从南到北蔓延,冲击重庆、武汉、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寒冷天气中,办公楼停止供暖、企业被迫停产、出租车加不上气、罐装液化气涨价,给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新华社的评论说,此次“气荒”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大范围突然降温带来用气量猛增,但根源却在于目前天然气经营高度垄断的经营体制。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指责中石油、中石化在与公众“躲猫猫”。《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甚至质问:天然气荒背后是否有“逼宫”涨价。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21世纪经济报道》

  气荒之苦 部分大学停气,企业面临倒闭

  11月中旬以来,重庆市民深受“打车之苦”——大多数出租车都在长时间排队加气。为缓解加气难,全市启动紧急预案,对社会车辆执行错峰出行、限制加气。

  在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政府大楼内,往日散发热气的空调停止运行,办公室内冰冷,工作人员都穿着厚厚的外套,一些女同志手上还抱着热水袋取暖。

  因为天然气短缺,杭州市发改委紧急通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立即停止使用市及市以下机关的燃气空调(除中午午休2小时外),涉及市政府大楼和下城区政府大楼、拱墅区政府大楼等。

  随着北方强冷空气南下,一些南方城市出现大规模的天然气供应缺口,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通群众的过冬日子也受到影响。武汉市的采暖停气名单甚至包括部分大学等,即使在确保供气的碧水花园、徐东小区等多处居民区,因管道压力减弱导致炉火微小。

  一些企业遭受“气荒”的冲击更为严重。武汉市最大的用气企业明达玻璃(武汉)有限公司挣扎在生死线上。公司经理敖万志说:“整个工厂已经停产一个多星期,气不足只好从湖南长途调运柴油救急,如果缺气时间长,公司将面临倒闭。”

  气荒之因 供需矛盾加剧了“气荒”

  事实上,2004年以来,“气荒”现象就在南方一些城市不断上演。

  剖析此次“气荒”的直接成因,中石油等供应方表示,受雨雪天气影响,华北地区巨大的用气增幅给整个管网运行带来困难,国家紧急调配“西气东输”管道部分天然气,对长江以南城市实施减供措施,管道沿线的南方一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雨雪天气只是此次‘气荒’的诱因。我国的天然气供应本来就比较紧张,就像是走钢丝。到了冬天,一遇到恶劣天气,就陡然拉升需求,造成了紧张局面。”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加剧了“气荒”的蔓延。受工业好转形势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工业用气明显上升,居民应用也日益普及。在杭州,60%的天然气用户在使用天然气热水器,部分住户还用上了地热、散热片等高能耗取暖设备。

  同时,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措施深化,越来越多企业改造设备,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上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价格较低廉的天然气自然备受企业青睐。杭州市目前1100多台使用天然气的锅炉中,有500台是在今年的能源改造中新增的。杭州诺贝尔集团采购部经理余昌江说,集团近两年引进的新窑炉设备,只安装了天然气输气管道。

  气荒之争 垄断企业是否在逼宫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气荒”泛滥之际,舆论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天然气垄断企业试图通过“断气”来推升气价。中石油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集团动用储气库来满足需求,每天提高2000万立方米的供气量,目前管网已经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指出:“天然气的投产要根据有关供气协议,既然签了协议,为何生产跟不上,又为什么在冬季用气高峰的时候出现供应不足,这值得深思。”

  关于这一点,林伯强分析说,由于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是事实,“供应方没有太多动力,必然缺乏积极性”。他指出,天然气价格一直是由政府定价,价格机制改革探讨已久却没有进展,价格没有随着市场供需发生变化,这进一步恶化了供需矛盾。

  针对质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23日回应说,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他说,今年冬天来得早,天然气需求量上升得快。他分析,缺气也有价格原因。在相同热值情况下,天然气比汽油便宜,使得社会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气。对于垄断造成缺气的说法,他表示不能轻易苟同。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天然气巨头认为目前价格不合理,要求进行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目前在尽快扩大天然气供应上并不很积极,这实际上是在与市场博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最新动态]

  各地供应紧张局面逐步缓解

  本报讯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刊登文章称,发改委积极组织协调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海洋石油总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各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逐步缓解。

  据悉,发改委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一是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持高负荷生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合理安排检修,科学调用储气资源,积极组织进口,努力增加天然气资源供应。11月1-20日,中石油日均供气1.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

  二是统筹资源平衡,做好产销衔接和调运,搞好科学调度,优化管网运行,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天然气产销运储设施平稳运行。

  三是加强监测协调,及时掌握供应状况,特别是对“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系统”等沿线重点地区予以高度关注,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应急预案,搞好应急调度,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协调解决。此次低温雨雪天气发生以来,相继对资源偏紧地区增加了天然气供应。

  四是进一步加强需求管理,严格天然气利用政策,根据气源情况,制定保供序列。始终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摆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安排好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用气。武汉市政府对燃气出租车发放补贴,重庆市调整车用燃气价格政策,引导燃气车辆改用燃油,确保居民生活用气需要。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消费,促进节约使用。记者胡远志

  两大焦点

  价格问题

  中国天然气比美国贵

  根据中石化原计划,“川气东送”今年9月份就要实现局部通气,年底全线贯通。然而,到目前为止,中石化仍然未与下游燃气公司签订购销协议。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坦承,“购销协议的签订不是什么问题,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价格问题。如果价格不理顺,相关单位发展天然气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目前我国城市天然气价格由出厂价,管输费和城市管网费三部分组成。根据中石化在今年9月发出的文件,川气东送天然气出厂价将定在1.408元/立方米。加上管输费用,以上海为例,天然气送到门站的价格将达到2.248元/立方米,最终通过城市管网到达终端用户的价格将至少3元/立方米。而目前上海的民用天然气零售价仅为2.5元/立方米。

  对于这一价格,考虑到居民的反应,江浙沪地区的燃气公司均表示难以接受。

  价格谈判下一步如何进行,上述中石化人士则很有信心地对记者称,“估计国家很快就会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

  在能源专家韩晓平看来,并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有竞争企业才有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只有一个企业来经营的话,永远会价格不够高。”“事实上,在天然气使用更为广泛的美国,价格也并不高。”韩晓平说。目前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大概是每百万英热5美元左右,折算下来相当于每立方米0.2美元左右。而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天然气早已经达到三块多人民币一个立方米。

  成本问题

  企业成本利润不透明

  对于近段时间业内热议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最重要的推手就是“进口气价倒逼”。

  “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理顺目前天然气价格的政策,否则西气东输二线开通后,市场就会出现老用户使用价格比较低廉的天然气,新用户完全按国际价格用气的局面,我们很难以管理。”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新华说。

  马新华说,“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明年开始向国内输气,到中国境内首站霍尔果斯站,气价可能在2元以上,输到中国中部地区的门站价格在2.5元左右,是目前宁夏长庆天然气价格的两倍以上。”然而,一些人士对此并不认同。“每年呼吁涨价的理由只有一个,即‘成本上涨驱动’,但目前国内天然气产业链中包括出厂成本、管道运输成本、城市输送成本在内的各环节的利润率水平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消费者不得而知。”一位业内人士说。

  “改革不等于涨价。”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温桂芳指出,目前“成本+利润”的定价机制再加上公用事业领域垄断的现状,使得公用事业企业提出定价调价要求时,往往从部门、行业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过分或不合理要求,甚至采取多报成本支出的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所谓政府定价往往演变成企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结果是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

  怎样应对气荒

  涨价

  我国天然气价格低于实际价值,与同类能源价格相比偏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价格机制不顺是导致‘气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必要尽快理顺价格机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大势所趋。否则,‘气荒’就会不断上演。”

  目前,我国天然气使用中居民用气占比相当大,未来天然气价格调整将极大影响百姓的日常起居。鉴于此,专家建议,涨价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慎重考虑。

  增加储备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气荒”的关键在于供应能力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不匹配,我国缺乏相应的天然气储备机制,还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加之国内的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生产和运输局限在个别石油公司,各石油公司之间的管网又缺乏联系,资源调配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此外,巨大的天然气供应缺口,给各方资本寻求替代品以动力。一些专家认为,煤层气是天然气当前最现实的补充气源。

  增加进口

  “储备机制固然重要,缺乏足够的气源依然是难为无米之炊。”林伯强强调,“国家同时还必须加快拓展新的气源,在国内气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以从根本上保证气源充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产量今年预计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达110亿立方米左右,未来天然气需求将有相当部分依赖进口。目前广东供气稳定,重要原因就是与澳大利亚有长期协议。

  打破垄断

  一位基层加气站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行业不应该只有几个少数的领头企业控制”。在经营企业“按市场化模式运作”面前,政府对天然气的调度、管理与协调作用有限,种种应急手段和准备,在冰雪灾害来临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天然气开发利用领域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彻底打破垄断经营,已是当务之急。否则,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各地又将陷入“企业供应缺口,百姓不停叫苦,政府被迫埋单”的尴尬局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