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汇源的6个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 20:17  《第一财经周刊》

  6个月过去,可口可乐的24亿美元没来,汇源却已经在扩张计划中耗资约20亿人民币。朱新礼套现74亿港元的梦想同时破灭。这是“受到重视”的结果?

  文|CBN记者 肖可 昝慧昉 实习记者 杜凤娇

  距离反垄断审查最后期限还有一周时间,3月18日,商务部宣布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就来了。

  当日,汇源果汁(1886.HK)开盘重挫52%,虽然随后股价有所上升,但收盘时仍然跌去42.17%—去年9月3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披露当日,汇源果汁股价曾从4.14港元直接高开至10港元上方,最终收报10.94港元,涨幅达到164%。

  “说不上失望。”3月19日中午时分,一个出来吃午饭的汇源车间工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说自己其实没有特别期待收购,想象不出收购后会有什么变化。不过最后真被否决了,看看世界顶级公司待遇是什么样的机会都没有了,还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朱新礼曾经许下的要让员工们享受到世界顶级公司待遇的承诺,在马上就要实现的时候嘎然而止。

  这位工人说自己还是照常工作。不过,“汇源有的忙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认为,“之前汇源很多工作都是为收购作的准备,现在必须马上调整展略。”

  为了赶得上在即将到来的夏季饮料高峰宣传自己的新品,3月23日开始,上百家电视台、报纸,将连续播出、刊登为期3个月的汇源广告。

  更重要的是,汇源要叫停去年下半年投资新建的上游果汁基地项目,据估算,这些投资将近20亿。

  如果朱新礼拿到出售下游果汁企业获得的74亿港 元,这20亿就不算太多,何况还“可以带动吸引200亿元、300亿元甚至500亿元资本的协同投入。”他曾经说。不过,看起来短时间内再找一个如此大方买家的机会微乎其微。

  “人也要陆续撤回来。” 一位汇源高层说。显然这才是汇源急需解决的事情,半年来汇源几乎投入全部人手和精力在迎接并购。

  2008年9月3日汇源公告,荷兰银行将代表可口可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合计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几乎3倍于交易宣布前汇源股票的最后的收盘价,相当于市盈率高达50倍。通过全资控股的汇源控股,朱新礼可以套现74亿港元。

  虽然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出售汇源是对民族品牌不负责,并在网上批评朱新礼不爱国,但是朱不以为意。朱新礼更愿意从生意角度看待汇源的收购和转型。他说,中国的水果种植面积约1.5亿亩,年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7%。但中国水果的深加工仍处在起步阶段,加工量不到水果总产量的10%;而从果汁饮料产业链来看,上游的种植和浓缩汁加工对下游控制很强,利润更为丰厚。

  签下协议之后的十多天里,朱新礼已经开始构思他的果园帝国。他的考察路线从山东淄博到“中国佛桃之乡”肥城,再到“中国梨乡”安徽砀山,及至河南开封。

  构思很快开始实施。9月13日,投资7.2亿元的果蔬饮料食品加工项目在湖北钟祥市开工。20日,投资5亿元的汇源安徽砀山工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28日,汇源与辽宁本溪县政府签约建厂,意向投资2亿元人民币。

  9月22日,可口可乐公司称已向商务部递交了收购汇源的反垄断申报文件。在朱新礼看来,自己已经可以“腾出精力来在果汁上游产业大展宏图”了。

  2008年10月,朱新礼继续勾画自己的上游产业蓝图。汇源派出工作组进驻辽宁本溪县,开始进行厂房维修、安装果汁罐装生产线设备,以及企业注册等各项手续审批工作;6日,投资3亿元的山东平邑水果深加工项目落成。这个原本计划是“今年(2008年)动工,明年4月建成投产,2010年达产达效”的工程提前半年完成。

  这个月,汇源还与中国最大的南瓜种植地宝清县签订了投资2亿元建南瓜汁和果汁生产线的协议。宝清县年产南瓜肉60万吨,却一直苦于没有深加工而白白丢掉。朱新礼与宝清县县长朱海涛约定,“开春再谈。”这让朱海涛认识到了外资收购的好处,他公开对媒体表示“我觉得,(这起收购案)无论对民族工业、民营企业、地方经济、农民致富都有好处。”

  可口可乐的日子并不好过。10月6日,可口可乐的收盘价由前一日的50.92美元跌至 49.30美元,此后股价一路下跌,至今未能重上50美元。当天德意志银行将可口可乐公司评级由“买入”下调为“持有”。

  虽然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朱新礼的主要心思似乎并不在可口可乐身上,他向媒体表示,目前并没有再与可口可乐联系,也不知道可口可乐方面对于汇源并购案有什么新想法。

  他看起来仍然十分乐观,10月31日的“2008创业家年会”上,他对关心进展的企业家们表示,“我们和可口可乐的合作即将开始,春节前后,将有5家工厂给可口可乐加工果汁,而同时汇源的一部分浓缩果汁和浓缩果浆,也将进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

  据说,在9月份收购协议达成的同时,汇源也得到了可口可乐上游采购的承诺,汇源将可以借助可口可乐采购体系,向亚洲与欧洲部分国家输出果汁原料。

  同时,可口可乐也决定,在赢得采购检测认可之后,其旗下的果粒橙产品的果肉采购将从巴西转移至中国内地的汇源基地。

  2008年11月,汇源广东惠州果园基地全面投产。

  马不停蹄地在上游铺网的汇源甚至得到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的公开支持。在11月月初一个采访中,龙永图表态,朱新礼此举实际上代表的是大多数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家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错。“猪卖得出去,对一个企业家是件很光荣的事情。”龙永图说,“我们要祝贺朱新礼养了一头好猪,这个猪养得很肥,才能卖给全球最好的企业。”

  中介机构也酝酿着从这次收购得到好处。11月7日,汇源果汁宣布聘请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 BNPQY)为其董事会及股东就此项收购的提议提供咨询。

  此时有媒体称,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材料与中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要求不符;11月10日,回应这个报道时,可口可乐公司称其对汇源果汁的收购计划正在中国商务部的审批当中;11月19日,可口可乐最后一次补充材料,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表示,“我们认为它最后一次补充材料后,整套申报材料已经达到了《反垄断法》规定的标准。”

  11月还有一个让外界对这次收购乐观的消息,中国商务部有条件放行了英博啤酒集团(InBev)对竞争对手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520亿美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英博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也是中国市场上产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汇源已经做好收购后的准备,在汇源的内部会议上,朱新礼屡次对部下讲,要照常运作,收购了也好给可口可乐一个好的汇源。

  2008年12月2日,可口可乐公司中国业务副总裁李小筠称,可口可乐不会因为目前股市疲软而调整对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收购报价。

  紧接着,辽宁本溪汇源果汁加工项目开工生产。12月13日,汇源投资2亿元在“红果之乡”河北隆化建厂;12月20日,汇源考察宁夏平罗县枸杞项目,初步达成协议,投资3亿元在当地分两期建设枸杞加工项目。

  20日,商务部称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6天之后,商务部召开了针对此次收购的行业听证会,受邀单位包括顺鑫农业(000860.SZ)、华邦、农夫山泉等,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也在受邀之列。这个月,从业内传出的消息仍是,获批可能性很大。

  跨入2009年,虽然收购案尚未最后揭晓,在央视2008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朱新礼继续描述自己的产业计划,“汇源以出售在香港上市的果汁罐装业务,引进和带动几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上游水果的产业链”。言毕, 台下掌声雷动。商务部研究员王志乐表示,朱的入选,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可了朱新礼提出的弃下游,攻上游的产业蓝图。

  就在2009年的春节前,汇源集团还派出两位副总裁考察河北衡水和海南定安县,筹划建立水果种植加工基地项目。

  2008年汇源中秋晚会上,朱新礼曾预言收购之后,“汇源会变得越来越好”。到了2009年春节,“让员工享受到世界顶级公司待遇”的承诺已经进入倒计时。

  2009年的春节,汇源每一位员工的父母都收到了集团发的500元“红包”和价值300元的慰问品—汇源为此支出了1000多万元。朱新礼还写了一封慰问信,劝慰员工父母不必因为并购为子女的前途担心。“这次,汇源集团将果汁灌装业务出售,无非是1992年春天故事的再版。”朱新礼如是写到。

  汇源为迎接收购做的准备也已经渐渐明晰。年初,朱新礼调整了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中国汇源、北京汇源作为两大独立板块各自存在,前者将整体出售给可口可乐,后者专注于浓缩汁业务。 

  一位汇源高层介绍,公司内部当时要求汇源的各个工厂建设项目能缓则缓、能停则停,各个灌装厂以消化原辅材料为主,适时调整生产。因为一旦可口可乐收购成功,产品的包装上就要印上可口可乐的标示。

  汇源成品车间的工人小李(化名)在加入汇源3年多之后,第一次春节休了假期。“之前都是倒班的。”虽然有休假是好事,不过对于基本工资+计件作为薪酬的他来说,计件少了,收入也就跟着少了。以前每个月每人计件达到40-50吨,1月份开始大概只有20-30吨。

  经销商也开始观望。海霞饮料批发部负责人赵文霞是汇源在北京最大的批发商之一,“从说收购开始,我们就不敢多进货了,怕可口可乐有什么变化的政策。”赵文霞担心的是如果可口可乐接管,强势的可口可乐可能会让经销商无利可图。曾经每个月进货40?-50万元的赵文霞,开始试着把进货量减少到25-26万元之间。

  2009年2月,市场研究机构Global Insight的首席经济学家Nariman Behravesh提供了他为全球经济形势所做的预言,核心就是“困难”。12日,可口可乐公司(KO)宣布,第四财季净盈利下降18%。其盈利从上年同期的12.1亿美元,合每股52美分,降至9.95亿美元,合每股43美分。2008年全年,可口可乐盈利从2007财年的59.8亿美元降至58.1亿美元,下降3%。

  当初被可口可乐认为“非常划算”的买卖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慢慢生变。24亿美元的收购价相当于可口可乐2008年净利润的近一半,有传言称可口可乐董事会中反对此项收购的声音越来越多。不久之前,澳洲必和必拓放弃了收购同业力拓的庞大交易,因市场形势恶化,且监管当局要求出售资产。

  不过可口可乐重申收购条件不会改动。“我们9月3日的建议是受到法律约束的,所以我们将依据原有的建议。卖家不可退出,我们也不可以。”可口可乐发言人Kenth Kaerhoeg接受电话查询时说。

  2月27日,2009跨国公司中国论坛,朱新礼称,金融危机出现以后,自己问过可口可乐会不会动摇,可口可乐说“不动摇—但压力很大”。“我下周还将跟可口可乐全球总裁见个面,给他打打气。”

  时间接近3月,形势显得越来越微妙。2009年3月6日,可口可乐投资9000万美元的全球创新与技术中心在上海揭幕,这是可口可乐在亚洲最大的研发基地。可口可乐还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1979年以来该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总额是16亿美元。

  这被外界认为是在向中国政府释放善意,希望早日达成收购事项。但在朱新礼眼中,这个大举投资则可能意味着可口可乐已经提前为未能达成的收购重新布局中国。

  朱新礼曾直接就此追问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可口可乐大举投资中国,是否意味着在并购汇源问题上产生了动摇?而穆泰康只是回应说,希望汇源能够同意降低收购价格。

  朱新礼的预感可能不太乐观,此前的3月1日,朱新礼公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方案以及业务条线的重新布局。

  汇源的业务原本分为两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果汁灌装、销售以及集团的浓缩汁业务。调整后公司分设五大机构:灌装部门、浓缩汁项目部门、汇源上市公司瓶坯等包装原料的生产企业、全国工程基建等综合管理部门以及新建项目部。并设立独立的分管领导,要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向前。

  这些布局被认为是为收购失败提前做的应对。此时距离商务部公告还差18天。

  3月17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称前两个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下降26%的局面是与中国不断恶化的出口形势相一致的。评论说,如果中国想增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并增加其他国家对中国海外收购的善意,最好还是让可口可乐这类愿意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能够如愿以偿。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公告否决收购案。虽然根据反垄断法条例,可口可乐可以对此提出行政诉讼,不过这家跨国公司选择了在第一时间表态“尊重商务部决定”。

  当日可口可乐股价收盘小涨0.48%,报收41.65美元。此后19日、20日又连续小幅上涨,达到42.64美元。

  这时候,不在国内的朱新礼已经没有空暇去理会媒体爆料的“可口可乐有意提出更为严苛的方案以让审批难以获批”是真是假,也没有机会去想如果下一次寻求收购是否还能找到一个好买家。

  有更多事情在等他。饮料销售旺季马上就要到了,对于消费品企业而言本应该在一月就启动的宣传计划马上要跟上来;曾经与宝清县县长朱海涛约定的“开春再谈”的项目或许需要重新考虑。

  “汇源现在要做的应该是调整策略。”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陈静认为,汇源资金链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断裂,因为它之前的上游拓展应该还是一个战略计划、需要资金到位后再去实施。“它在上游发展的战略步骤被延后了。”

  去年9月份,朱新礼要面对的是如何应对民族品牌拥护者们反对收购的批评,半年后,朱新礼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这个没有卖出去的汇源果汁仍然受欢迎。

  2008年9月朱新礼曾说过,收购获批是好消息,没有获批也是好消息—后者说明国家重视汇源,这样大家都知道汇源是很好的产品。

  24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很昂贵的广告。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