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中国两大高管职位变动

2014年09月02日 01:27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本文     

  每经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

  昨日 (9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新加坡凯德集团获悉,其两大核心业务单位进行了人事调整,原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廖茸桐将出任集团旗下购物中心业务单位凯德商用首席执行官;原凯德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罗臻毓将继任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一职。两项任命将于2014年9月15日正式生效。

  据记者了解,两位“新帅”均为集团老将,长期负责中国业务拓展。廖茸桐在任职凯德商用首席执行官后,工作内容将集中在购物中心运营。而前不久凯德商用的私有化,也意味着凯德有意将购物中心业务与集团全资业务进行无缝整合。

  “从2013年开始,凯德做出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发展方面的调整,包括精简组织架构和优化有误流程,与上述调整相同,此次新的任命也是服务于‘一个凯德’的目标策略。”昨日,凯德中国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中国系”高管调整

  廖茸桐于1994年加入凯德集团,并在同年涉足中国业务。2001年,廖茸桐加入凯德中国,并在2009年正式出任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协调集团在华业务发展。

  与此同时,接任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一职的罗臻毓也是最早一批接触中国市场的凯德高管之一。据记者了解,罗臻毓在2007年加入凯德中国,先后担任华南区域总经理、凯德中国首席投资官和副首席执行官。

  不同于其他外资企业,凯德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为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支点。早在5年前,凯德集团就提出未来3~5年将中国资产占比由28%提升至40%~45%。根据凯德集团2013年业绩报告显示,目前凯德在华资产已超过700亿元人民币,息税前盈利逾36亿元人民币,贡献率超过四成。目前,凯德在中国45个城市运营包括住宅、购物中心、办公楼、服务公寓及综合体在内的145个项目。

  “廖总任职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期间,他同时兼任凯德集团在中国区域总裁,协调包括商用、服务公寓在内所有集团在华业务的发展。在担任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期间,他还主导了来福士商业综合体在中国的快速拓展。”上述凯德中国相关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任职期间,来福士在中国的数量增加到8座,其中上海、北京两地来福士投资回报率达到15%~20%。

  “中国市场正逐渐成为凯德商用发展的新引擎。凯德商用在华资产占比约48%,中国物业的租户销售额、客流量以及以同个购物中心计算的净物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均居其5个市场之首。”凯德中国相关人士表示,为了加速巩固这一趋势,集团选择了对于中国市场经验丰富的新帅。

  “一个凯德”的策略

  目前,凯德集团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分别为:购物中心业务和服务公寓业务、凯德新加坡业务和中国业务。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廖茸桐任职凯德商用首席执行官后,工作内容将集中在购物中心运营。集团将集合各个业务板块推动“综合体发展”核心战略。

  这样的战略在前不久凯德商用私有化的路径中已经可以窥见。

  4月14日,凯德集团宣布,计划斥资30.6亿新加坡元(约24.4亿美元),将旗下购物中心子公司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从新加坡交易所除牌。次日早间,凯德商用正式发布公告指出,母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SoundInvestmentHoldingsPte.Ltd。作为要约人,已提出以每股2.22新加坡元自愿有条件现金收购凯德商用股本中除母公司拥有、控制的余下全部普通股。

  “凯德商用私有化,表明凯德商用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功能并未如预期发挥。目前凯德商用的价值被低估,凯德集团正好借机收购,这是其资产重整的一个机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

  此次人事调整是否也与凯德商用有关?对此,凯德中国相关人士表示,与上述调整相同,这次新的任命也是服务于“一个凯德”的目标策略。“出售非核心业务,如澳洲置地股份,全力支持核心市场的发展机遇;以及不久前将凯德商用私有化,实现购物中心业务与集团全资业务的无缝整合。”

文章关键词: 凯德集团中国系高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王儒林任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调任中央
  • 体育西甲-皇马2-0遭逆转2-4 德扬两球国安2-0
  • 娱乐奥斯卡影后劳伦斯海量艳照 摸胸挺翘臀
  • 财经消息称很多中石油系官员在收网前外逃
  • 科技北京移动开启iPhone 6预约
  • 博客徐静波:日本人用什么方式感恩中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5后美女开创意情趣用品店(图)
  • 叶檀:房地产是经济软着陆最厚的垫子
  • 徐斌:利差套利模式变成外资进来炒股
  • 冉学东:金融监管官员“下海”后遗症
  • 许一力:如何理解央行的救房市信号
  • 朱宁:“车贷版”次贷将引发新危机?
  • 余丰慧:财政补贴房贷是反市场行为
  • 玄铁令:沪港通并非牛市通行证
  • 二月立春:第三次大牛市在争论中展开
  • 明天的天:炒楼注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 易宪容:限购放开后未来楼市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