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4日10:32 南方人物周刊

  华谊兄弟上市八年首亏

  “企业可以喘气的,人也有病的时候。”

  有许多有趣的词语描述经济社会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比如“口红效应”,讲的是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比如“行走速度指数”,指的是市民步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要给这些非学院派经济指数再添一个,或许还可以有一个“CEO出镜指数”,即CEO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频繁程度跟一个企业所处局面的相关性,这种局面可能是重大机遇期,也可能是异常艰难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往往需要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亲力亲为、冲锋陷阵。

  对于去年过得并不顺遂的华谊兄弟来说,无疑是双期叠加。近日,在发布2016年财报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中磊罕见地同时出现在华谊兄弟2017年投资者交流会上。

  这是一份不太漂亮的财报,其中多项重要财务数据,包括2016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同比2015年分别下滑9.55%、15.21%、17.21%,同时代表公司主营业务收支状况的扣非净利润(注: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呈负数,为“-4018.28万元”,这是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八年以来的首次。

  在交流会上,王中磊将业绩的“不理想”解释为,“主要也是受到了电影业务的业绩表现拖累。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华谊兄弟都有明显退步。”据悉,2016年度,华谊兄弟参与投资发行的10部影片总票房约31亿元(计算至2016年12月31日),其中四部未能突破亿元大关,《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三部被寄予厚望的重头戏,票房同样未达预期。相比之下,光线传媒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16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2016年票房收入的15部影片,总票房为64.2亿元。

  王中磊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发行和营销环节。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由华谊兄弟和华谊兄弟控股子公司美拉传媒等共同出品的《我不是潘金莲》,作为导演的冯小刚是美拉传媒的创始人。公开数据显示,该片在万达院线排片率为10.7%,远低于38.9%的全国院线平均值。为此,冯小刚在微博上公开致信王健林直指万达院线垄断,触发了与万达董事、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的微博“互撕”。然而《我不是潘金莲》并不是孤本,虽然坊间对此传言议论颇多,但背后无疑暴露了华谊作为产业链中的供应方在终端市场话语权的式微。

  早在2006年马云正式入股华谊,第一次参加董事大会的他就直言,“华谊要做一家百年老店,不要好年景就多赚点,年头不好就少赚一点,让大家看不起。”这些年,华谊从未停止探索那些现金流更加稳定的业务,试图平衡主营业务业绩波动的风险。

  事实上,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的财报中,利润的主要来源即是华谊兄弟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权而套现的投资收益10.16亿元,会上王中磊还宣布自2017年开始,公司将正式确立“贡献了非常重要利润组成”的产业投资为第四个重要板块,纳入公司发展战略。

  同时,王中军则指出,他觉得更具想象空间的还是早已纳入华谊战略的实景娱乐板块,他甚至在交流会上抛出了下一轮扩张愿景:“作为绝对版权持有者,华谊兄弟的未来有二十多个文化小镇……如果有100个,我们坚持商标属权,每个1亿元就是100亿元的收入,如果三五年能爆发,我相信这个数字不是梦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特色小镇、游戏等等变现的基础是知识产权的积累,而华谊兄弟要真正发力仍需尽快扭转主业的颓势。

  对于业绩亏损,王中磊在会上称,“我觉得去年的利润下滑给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一个说法,就是企业可以喘气的,人也有病的时候,华谊未来在2018、2019有很好的机会。”然而要让四驾马车真的跑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电影市场回落甚至泡沫逐渐消散的大环境下,曾经的优等生第一次跌出了榜单,而留给他喘气的时间并不多。

责任编辑:胡青山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