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借道哈萨克斯坦谋求核燃料破局

  韩舒淋 

  哈国天然铀产量占世界四分之一,双方目前通过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两个铀矿,未来还有新铀矿纳入合作范围

  《财经》报道(记者 韩舒淋)2015年12月14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总经理张善明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下称哈原工)总裁朱玛伽里耶夫•阿斯卡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在哈萨克斯坦设计和建设燃料组件制造厂和在哈萨克斯坦共同开发铀矿的商业协议》(下称商业协议)。

  一年前,李克强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双方曾签署《关于扩大和深化核能领域互利合作的协议》(下称框架协议),据了解,此次商业协议的签署,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核燃料组件项目和铀矿项目的里程碑节点、主要商业条款等内容,以统筹两个项目落地。

  据《财经》记者了解,该燃料组件厂计划第一阶段产能为200tU,主要面向中广核旗下核电站需求,以及未来中广核的海外市场。双方还商定,若哈萨克斯坦未来发展核电,该组件厂将为哈方供应核燃料。在14日发布的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中,核领域合作的范围包括核电项目合作、开采铀资源、生产和供应核燃料及其组件。

  中广核与哈原工在天然铀资源领域的合作已有多年历史,对中广核而言,有望在铀资源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核燃料组件项目落地,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推动力,此次协议的签署,再次彰显了中广核的燃料自主企望。

  目前国内核电站核燃料除了引进技术机组的首(几)炉料之外,均由中核旗下两大核燃料基地(宜宾、包头)专营,此外,在天然铀加工成为核燃料的几个关键环节,如转化、浓缩、燃料芯块、核燃料元件等目前也只有中核具备加工制造能力。由于中核旗下该产业链大多脱胎于早年核军工资产,历史包袱重,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核供应国内核燃料组件价格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事实上承担了部分交叉补贴的职能。

  对中广核而言,从早年借助大亚湾核电基地成为核电业主之后,一直在努力积攒全产业链能力。一方面积累了设计团队,开发出自己的核电技术型号;另一方面,在此前由中核专营的核燃料循环前端领域,也在不断努力寻求突破。

  在前端的天然铀领域,中广核的积累已经颇成气候。目前国内铀资源的供应主要有三条渠道:国内开采,海外投资和国际贸易。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授予中广核铀业核燃料进出口专营资质,使其成为国内第二家具有该资质的企业,借助这一资质,中广核通过在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澳大利亚等国通过投资建设铀矿,以及与阿海珐、Cameco等国际铀资源巨头的国际贸易掌握了大量的铀资源。中广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广核已控制铀资源总量30.77万吨,可满足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30年的换料需求。

  不过受限于资质原因,在前端中广核还存在两个短板,其一,中广核目前仅具备在国内勘探铀矿的资质,不具备开采资质,无法开发国内铀资源;其二,在附加值更高的核燃料制造相关环节,中广核还无法涉足。此前中核、中广核曾计划合资在广东江门建设核燃料组件厂,中核在该项目中为控股股东,不过后来由于当地居民反对,最终流产,广核至今不具备核燃料组件生产能力。

  此次合作的另一方哈萨克斯坦也迫切希望涉足燃料领域。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铀资源储量和产量,世界核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哈萨克斯坦的天然铀产量为2.3127万吨,占全世界铀资源产量的28%,远超其他国家。并且随着在建铀矿项目的陆续投运,预计到2018年产量还将大幅提升。

  不过另一方面,作为曾经的苏联加盟国,哈萨克斯坦的核燃料产业受限于前苏联的产业分工,因只具备开采铀矿的能力和将浓缩铀制成燃料芯块的能力,并不具备独立制造核燃料组件的能力。对核燃料循环前端而言,核燃料组件的附加值要远远大于天然铀,哈方希望能够涉足这一环节。

  事实上,双方在铀资源的合作上一直与更高级别产品挂钩。由于哈方本身具有燃料芯块的制造能力,因此哈方已经向中广核供应了部分核燃料芯块,双方打通了燃料芯块加工相关产品认证、原地监造、进出口、运输等全部流程。不过目前哈方供应的芯块,还需要在中核旗下的燃料组件厂加工成燃料组件。

  燃料组件项目同样与铀资源合作密不可分,中广核铀业公司总经理余志平此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燃料组件厂的合作与铀资源的进一步合作是挂钩的,除目前通过双方的合资公司谢米兹拜伊控制开发的两个铀矿之外,未来还将有新的铀矿纳入合作范围。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