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国际战略转型恐被拖累

  作为“互联网+”转型的重要举措,奥康国际3个月前以7734万美元(约4.8亿元)的高溢价收购跨境电商兰亭集势25.66%的股份曾一度被市场普遍看好。但随后故事的发展却没有按照奥康和投资者的预期发展:截至9月27日,兰亭股价报收每股2.76美元,已不到奥康每股6.30美元的收购价的一半。以此估算,奥康国际3个月浮亏近2.7亿。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兰亭2015年中报的出炉,公司业绩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这让不少投资者担忧,奥康的战略转型进程恐因兰亭业绩的持续疲软而被拖后。

  奥康浮亏2.7亿元

  今年6月中旬,奥康公告,计划通过拟设立的香港子公司以现金方式受让兰亭25.66%股份,交易对价总额为7734.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本次受让股权完成后,奥康将成为兰亭集势第一大股东。根据公开信息,奥康收购价格按照协议签署日前一天兰亭收盘价每股4.98美元为参考依据上浮26.5%,转让价格为每股6.30美元。

  尽管溢价26.5%,但当时市场却普遍认为,对奥康而言,这是一个划算的交易。东方证券研报就表示,受让价格颇具竞争力,远低于国内同类投资,对应兰亭集势总市值为18.71亿元,2014年兰亭集势收入约为23.72亿元,市销率0.79倍,远低于百圆裤业11.72倍的市销率(百圆裤业原主业2014年收入4.18亿,环球易购收入14.16亿元)。

  对奥康而言,收购兰亭还意味着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就曾表示,“旨在利用双方在传统行业和互联网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传统行业‘互联网+’战略。同时我们希望利用兰亭集势的跨境电商平台,将以奥康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中国品牌带给全球消费者,利用互联网打造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战略”。

  但好景不长,受美股市场中概股普跌等因素的影响。兰亭股价持续下跌。截至9月27日,兰亭股价报收每股2.76美元,较双方每股6.3美元的交易价格下跌了3.54亿元。以此计算,短短3个月时间,奥康的这笔交易浮亏已达2.67亿元。

  对于目前兰亭尴尬的股价,已经有市场人士指出,尽管奥康和兰亭之间有战略合作的需求,但考虑到资本市场在上半年对电商炒作过热的现实,以及中概股回归A股的题材炒作,因此不排除双方达成交易时,同样有出于市场因素的考虑。

  尽管出现浮亏,但仍有投资者对这一交易的前景看好。招商证券研报就认为,奥康战略投资兰亭的核心是强强联合助力“互联网+”转型,并且未来投资预期进一步升温。奥康在传统渠道及供应链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对传统消费品行业运作模式有一定的积累;而兰亭在互联网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尽管兰亭业绩表现稍逊,但未来双方在传统行业和互联网领域的资源有望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奥康“互联网+”转型。

  兰亭业绩持续疲软

  尽管双方合作前景向好,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兰亭的业绩却持续疲软,这使部分投资者担忧,如果兰亭业绩长期疲软,除了双方之间的各种合作可能会受到影响,奥康的“互联网+”转型也会因此受到拖累。

  此前,兰亭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营收9080万美元,不按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兰亭二季度净利润71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净亏损690万美元。但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兰亭二季度净亏损为56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570万美元(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相比只是略有收窄。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兰亭已连续6个季度亏损,特别是2015年第一季度,兰亭亏损更是高达2160万美元。

  目前,有分析认为,兰亭业绩持续疲软的原因和其采取的跨境电商B2C模式有关。市场分析指出,兰亭的B2C模式决定了商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只能卖低毛利产品,买家重复购买率低,要想赢得回头客难度很大;同时,这些买家购买时大都通过搜索引擎,产生的结果就是平台自身不能形成品牌,缺少知名度,所以只能拼命打广告、拼流量,这让营销成本居高不下。

  艾瑞咨询[微博]研究院院长曹军波[微博]介绍,中国201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含B2B和B2C)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92%是来自B2B,B2C只占8%。B2B仍然是国际贸易中的主流模式,它贡献了国际贸易额中的绝大部分。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也基本以外贸B2B作为主营业务。究其原因,还是在物流、海关、税收、汇兑等环节B2C无法与大额B2B贸易相抗衡,同时B2C单量小、频次高的特点也阻碍了许多擅长规模化生产,却缺乏零售经验的企业的参与。

  B2B跨境电商电商平台大龙网CEO冯剑峰也表示,B2C模式的商业基础犹如建立在沙滩上,不牢固。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基础物流服务跟不上,本地化的售前售后服务难以满足,国际法务摩擦日益加大。

  还有业内分析指出,婚纱礼服是兰亭集势的起家品类,此前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但随着跨境电商竞争的加剧,相关品类产品的同质化也日趋严重,这就对兰亭的原有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易观智库分析师卓赛君就表示,在兰亭上市之后有不少电商企业都开展外贸业务,并进行了激烈的价格战,外贸行业的白热化竞争为兰亭带来了销售压力。

  奥康自身业绩存疑

  除了担忧兰亭业绩疲软拖累奥康转型外,不少投资还对奥康自身业绩存在疑问,认为如果奥康的业绩不能实现真正的回暖,其“互联网+”转型,可能并不能顺利推行,而只会沦为资本市场的炒作话题。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奥康业绩开始恢复,特别是2015年第二季度,在整个制鞋行业仍未走出困境的大背景下,公司盈利却实现了近90%的增速,远超收入增速。

  但只要对奥康201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奥康的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坏账冲回,公司存在调节业绩的嫌疑。不少投资者已经指出,随着上述因素尤其坏账转回将于2016年不复存在,这种缺少收入支撑的高增长恐将昙花一现。

  2015年上半年,奥康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12.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37.95%;归属母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44.39%。从单季度来看,奥康国际二季度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10.7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88.86%。值得注意的是,其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同比增长8.59%。

  但是根据财报,2014年上半年奥康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903.95万元,2015年上半年冲回资产减值损失1613.89 万元,201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同比改善5517.84万元,而净利润同比增加额为6001.55万元,这也就意味着,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额贡献了绝大部分净利润增加额。

  对此,有投资者质疑奥康涉嫌利用坏账准备调节利润。对此,奥康则公开回应,上半年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致使其结构和总额发生变化,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相应调整,公司不存在调节业绩的情况。

  有从事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审计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利用坏账准备调节公司利润是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目的,而采取不同的坏账准备政策。一般来说,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计提过多的坏账准备来达到自己平滑业绩的目的;盈利欠佳的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尽管这符合财务和上市公司相关法规,但对投资者而言,却应该加以侦辨,尽量选择有真实和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上述人士这样说。

  上述人士表示,根据财报,奥康截至2015年6月末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75亿元,其中1到3个月以内的3.8亿元,坏账计提比例0.83%。但奥康往年对1到3个月之内的应收账款,均是按照1%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仅这一项变化,能大大“改善”奥康的业绩。

  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联系奥康采访,但截至发稿时,其并未做出回应。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