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携程的垄断之争

  文/倪雨晴

  和多数寡头市场一样,在线旅游行业的两大巨头总是相互厮杀搏斗。近日,携程与去哪儿又展开了一轮关乎垄断的举报潮。

  8月7日,艺龙收到腾讯私有化邀约之后四天,去哪儿对外宣称,已向中国商务部垄断局递交文件,认为携程收购艺龙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及相关法规。8月10日,去哪儿发布了一份声明,强调举报携程是依法行事。

  在去哪儿看来,目前携程和艺龙在在线酒店预订市场的份额超过50%,形成了垄断优势,并对供应链施压。相对于收购后的市场份额,去哪儿紧紧咬住的一点是,携程收购艺龙已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设定的申报门槛,但是没有按照法规进行申报。

  具体来说,申报的门槛之一是“经营者集中”,去哪儿认为携程联合数家公司收购了Expedia持有的艺龙62.4%的股份,从而对艺龙实现控制,构成了《反垄断法》中界定的经营者集中;门槛之二在于,并购案双方的营业额已经达到申报标准。

  其中,双方争执的关键点在于“经营者集中”这一项。所谓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之间合并,或者取得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影响力。如果结合后出现损害竞争的垄断结构,则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调整。

  携程面对质疑给出的回复则是,携程是艺龙众多股东之一,是少数股东。一旦腾讯完成对艺龙公众股份的收购后,持股比例将接近携程。而在中国旅行市场规模中,携程和艺龙的市场份额相加仍小于5%。携程表明自身并未控制艺龙,也未造成市场垄断,并且表示将向有关部门举报去哪儿并购行为涉嫌未申报的情况。

  关于是否需要申报,目前商务部并未给出答复。关于市场份额的垄断,去哪儿和携程则各执一词。据业内人士的看法,尽管去哪儿认为携程和艺龙在酒店业务上形成垄断,但事实上,OTA们对于酒店的渗透率并不高,线上预订的比例没有线下高,关键还是在于后端服务、线下体验。垄断的界限模糊,孰是孰非很难断定。

  事实上,携程与去哪儿的隔空对战由来已久。此前,双方就酒店下架问题相互对垒,此次,去哪儿在酒店业务上再次控诉携程。目前,在线旅游市场的结构主要是三部分,在线交通预订、在线住宿预订和在线度假旅游。而机票等在线交通业务增速已经放缓,酒店住宿和度假旅游是业内看好的潜力增长点。对于去哪儿而言,酒店已经成为其延伸的重点。今年以来,去哪儿继续布局高端酒店,年初就与22家高端酒店集团进行合作。而今年5月携程收购艺龙,也是对其酒店业务的补充。两者的争斗从机票业务一路延伸至酒店。

  就目前而言,去哪儿酒店业务的市场占比仍比较小。根据劲旅咨询的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酒店市场份额按照交易额统计,携程排名第一,经济型酒店官网第二,艺龙第三。去哪儿相比往年增速虽然很快,但市场份额仍然较小。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理解去哪儿此次的举报行为了。事实上,在线旅游也是典型的赢者通吃市场。参照国外市场,其并没有出现多头现象,只有Expedia和Priceline两大巨头,这两家企业经过多年的并购、投资,已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在线旅游领域并没有完全形成固定的格局,但是,根据相似的市场性质,预计今后将会形成单一巨头或双巨头的市场格局。而其中份额较小的“老二”注定将会更难以生存。目前,除了携程盈利之外,国内的其他OTA公司都处于亏损。 在当前,靠补贴,甚至不惜巨亏来获取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投资人显然更青睐于一个占据绝大市场份额的玩家。

  从更大的领域看,在互联网行业中,新形式下的垄断,其界限更加难以辨别。仅靠市场份额来判定一家企业是否垄断,或已不足以清晰地说明问题。BAT等巨头均遭到垄断的质疑。易到用车在滴滴与快的合并之际,也对该合并提出了和去哪儿相同的涉嫌垄断举报,但至今没有结果。此次在线旅游两巨头的相互举报,结局仍不得而知,但这或许能够唤起全行业对于“传统垄断”和“互联网垄断”的关注和了解。(编辑 黄锴)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