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出风声到双方有意无意的“舆论”论战,今年地产界最大新闻之一的融创收购绿城股权交易一度扑朔迷离。随着孙宏斌和宋卫平意味深长的表态,宋卫平的回归看上去几成定局,不过在双方公告出来之前,一切也都有可能发生。一场交易,在情怀、仁义包裹下,成为一出商业与人情交织的大戏。老孙和老宋的背后,一直低调的九龙仓成为未来极大的变数。
新金融记者 刘君
宋卫平反悔
在10月中旬以蓝城董事长身份亮相的宋卫平还公开表示“事情做了就做了,不后悔”,但到了10月底,宋卫平似乎后悔了。先是诸多自媒体在微博微信热炒宋卫平回归绿城的可能性,接着来自绿城和蓝城内部的各个消息源也开始向外透露信息,表明老宋开始动了回归绿城的心思。
据了解,宋卫平与孙宏斌在10月底连续多次商谈,探讨这个被称为中国地产界“最大收购案”的未来。
就在宋和孙的商谈还没有结果之际,11月3日网上开始流传一封据说来自绿城总经理田强的内部信。值得一提的是,田强是融绿合作后由融创方面派驻绿城的高管。
该内部信先是强调绿城在新的管理要求下目标坚定、执行坚决,在 8、9、10三个月完成合约额352亿元、合同额283亿元、销售回款235亿元,体现了融创人马为主的团队推动销售的能力。同时指出绿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集团存货及储备的整体结构中,三线、四线城市的巨量存货依然存在,占到约60%;巨量的股东资金沉淀在大量的酒店资产中且在建项目中有大量可能会造成极大经营风险和现金流压力的大商公建项目;大面积、高总价、长周期的难点库存占据集团目前近1000亿元库存的60%,即使市场好转此类库存去化也难以明显提升;相当比例的项目产品成本远高于市场标准,成本远超市场售价的承载能力。”
在文中,其表示到目前为止,集团管理团队未接到任何来自股东层面的关于此说法的正式信息,此说法只是部分股东关于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一些想法,还在探讨阶段,可行性尚待商榷。
“从这篇内部信的内容来看,一是强调了融创团队入驻以来的成绩,二是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上海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宋会雍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在将近10天的沉默后,11月5日宋卫平方面率先发声,表示将要回归绿城,并对作出这个决定列出三点理由:一是接到大量业主对于质量问题的投诉;二是业主对失去宋卫平的绿城表示担忧;三是双方在做事和考虑问题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
随后孙宏斌在微博上意味深长地表示:年轻的时候争强好胜,曾经赢得畅快淋漓,也曾输得一塌糊涂,但是我不后悔。年纪大了点后,希望多做些双赢的事,少做些一赢一输的事,不做双输的事。实在做不到,就保护你的员工的权益,保护股东们的利益,保护家人的平安幸福,支持你的朋友们。不做好人,不做坏人,做人。
杭州汉嘉地产顾问副总经理陈焕春表示,从双方目前的表态来看,宋卫平回归绿城几成定局。
多舛的交易
就在半年前,宋卫平和孙宏斌这对在房地产界以经历丰富著称的巨头,曾上演了一出惺惺相惜的“禅让”剧情。5月中旬的发布会上,宋卫平以一句“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表明愿意将自己一手打造的绿城交给孙宏斌的决心,认为更有斗志、更有激情的孙宏斌最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
那时,在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中,宋卫平和老搭档绿城集团副董事长寿柏年感到了身体和心理的疲倦。尤其是2011年年底至2012年年初,绿城资金链紧绷,净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148.7%,企业几次处于“生死的边缘”。在宋卫平的高品质战略和规模化发展的战略下,每一轮调控中,绿城都是最先受到冲击的房企,重品质轻销售的企业特点,又决定了绿城很难在行业低迷期能做到销售的逆势扩张。宋卫平当时给出的退出理由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老搭档寿柏年的身体几次“亮红灯”,而自己也希望去新平台开发养老地产、农业等领域。
随后就是孙宏斌的融创高管团队逐步接手绿城的各项业务,在最能发挥能力的销售领域大展拳脚。孙宏斌长期在杭州的绿城总部办公,在他的亲自督导下,由融创和老绿城人合并而成的新绿城团队在销售、回款、拿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与此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开始逐步传出。先是宋卫平二次创业打造蓝城平台时,与孙宏斌掌权后的绿城展开了“抢人大战”,最终大部分绿城的老部下并没有追随宋卫平,而是选择留在绿城。随后宋卫平开始接到以前的合作伙伴和老客户反馈的信息,表达对孙宏斌治下绿城一些做法的不满。在宋卫平的字典里,客户永远放在第一位,即使他们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老宋也愿意一一满足。而孙宏斌则是一个更纯粹的商人,企业的运营被他始终放在第一位。两人这种理念的不同,也被外界认为是最终促使宋卫平下决心回来的原因之一。
香港证监会[微博]对于双方一致行动人的质疑,为这桩并购案增添了新的羁绊。这桩本应在几个月内完成的交易,至今依然没有结果,就与香港证监会的疑虑有关。按照香港证券市场的法规,若孙宋二人被认定为一致行动人,因其共同持股比例超过30%,将触发全面收购要约,按每股收购价12元计算,孙宏斌至少要拿出196亿元做出全面收购。虽然在绿城中期发布会上,孙宏斌表示即便全面要约也会坚持收购绿城。但在当时就有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收购对孙宏斌和融创来说,将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对于上市房企来说,原则上只要交易没有最终达成,就有可能出现变数。”陈焕春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由于融创绿城合资公司在长三角发展势头良好,双方还是会继续合作。
对于宋卫平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找钱。“其一手打造的蓝城,业务集中在代建、养老、健康、农业四大领域,除代建外,其余三个都处于前期‘烧钱’领域,可以说老宋手里的资金并不富余。即使孙宏斌只是要一个适当的股份溢价回购价格,宋卫平依然需要寻找外部的资金援助。”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总监薛建雄分析表示。
后续影响
宋会雍认为,对于绿城和融绿公司的员工来说,高层的变动并不会对当下的运营产生很大影响。该拿地拿地,该卖房卖房。现在看双方的情绪还是很平和的。尤其这几年融绿公司在上海市场份额提升很快,团队冲劲很足,应该会延续这种态势。“不过具体影响还要在正式公告之后才能看出。”
也有人明确表达了担忧。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首先是绿城团队的稳定性堪忧,目前的绿城团队既包括原先绿城的部分高管,也包括融创派驻的新高管,是二合一的团队。但是今天老宋回去,沿用这个班底已不现实。其次是业务能否保持持续性存疑。一旦团队动荡,再加上市场波动,那么经历了年初下探、上半年重创、年中回稳和8月以来的回升的绿城,会不会在年末再度掉头而下。第三则是绿城的未来,进入2014年,行业格局发生改变,从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到高位运行的竞争时代,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这次折腾之后绿城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被打上问号。“2009年有4万亿,2012年有九龙仓,2014年有孙宏斌,那2015、2016年再碰到危机时还会有谁?”丁祖昱表示。
限购、限贷层面大幅松绑的政策环境,为宋卫平的回归提供了更多信心。“宋卫平此次如果最终回归,还将会面临之前就无法解决的那些难题。比如在风险和成本管控方面的不足。”陈焕春表示。
第三方势力
在宋卫平和孙宏斌在分分合合中不断吸引聚光灯时,在绿城股份构成中另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九龙仓却异常低调。无论是今年5月宋卫平宣布孙宏斌为接班人掌舵绿城,还是如今宋卫平计划回归,九龙仓鲜有明确表态。
在2012年绿城资金链最危急的时刻,九龙仓以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形式向绿城注资50.98亿港元,与孙宏斌一道成为将宋卫平的绿城拉出困境的重要力量。交易完成后,九龙仓的持股份额增至24.6%,成为当时仅次于最大股东宋卫平被摊薄后的25.4%的第二大股东。按照当时签订的协议,若3年后,九龙仓将可转债悉数换为绿城股份,其持股份额将增至35.1%,将一跃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我觉得当初宋卫平拉融创进来,就有联手防止九龙仓借机发难的意思。虽然九龙仓一直强调自己在绿城属于财务投资,不过也无法保证其在对绿城政策方向不满意时不会出手。”薛建雄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九龙仓的态度暧昧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观察孙宏斌和宋卫平权力不断转移后,绿城的业绩走向,是否符合其财务投资理念;二是一旦2015年债转股持股数超过30%,是否要提出全面收购建议。
薛建雄表示,目前绿城的股份构成中,宋卫平、孙宏斌、九龙仓构成了三角局面,对于孙宏斌和宋卫平来说,保持一个合作的状态比对抗要合适得多。“虽然两人和身后的团队在产品观念、销售理念、团队接触中会有各种摩擦,但目前看也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以一个理性的态度解决绿城的问题,让公司保持平稳对双方来说是最重要的。”薛建雄表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