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投资人造蛋背后:饥饿威胁全球 替代食品前途无限

2014年06月06日 01:25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首先他是一位祖父,他切实地关心着儿童们的生活问题;其次,他发自内心地关注着那些颠覆性、将会为世界带来变革的科技

  宋冰

  乔希·蒂特里克,这位前大学橄榄球队后卫,正在向全球每年1.5万亿颗鸡蛋发起挑战,李嘉诚站在了他身边,他们一起煎了一颗“人造蛋”。

  李嘉诚为这颗蛋付出的价格是1.8亿港元,同时将乔希的“人造蛋”带入了香港市场。6月13日,香港百佳超市位于金钟的分店——“Great”美食购物广场将开卖用这种替代物所做的蛋黄酱。

  这离“人造蛋”的问世不过才9个月,乔希已经吸引了来自李嘉诚、比尔·盖茨、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和杨志远等人近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乔希当初的全部创业资金只有3万美元。

  仅仅6个月前,乔希还在美国全食超市里到处向顾客兜售他的人造鸡蛋蛋黄酱,“但人们绕过了我快速走向收银台。”乔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我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但就算是我也没有预料到今天会这么快地到来。”

  如何说服李嘉诚

  “李嘉诚和他的团队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投资的最终决定。”乔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是我的朋友桑尼·乌介绍我认识李嘉诚的,桑尼是Misfits的创始人,李嘉诚此前就投资过Misfits。”乔希说。

  Misfits是引领可穿戴技术的少数几家初创企业之一,去年12月获得了来自李嘉诚旗下科技投资机构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1520万美元的投资。

  “桑尼引荐之后,我飞去香港见到了李嘉诚,我向他介绍了我们公司的理念。”乔希说,“说服李嘉诚并不困难。首先他是一位祖父,所以他切实地关心着儿童们的生活问题,粮食危机、饥饿问题真正使他感到极其困扰;其次,从过去李嘉诚的一系列投资你就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地关注着那些颠覆性、将会为世界带来变革的科技,他真的在关心20年后世界是怎么样的。”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成立至今,已对科技企业注入共计3.5亿美元投资。其得力助手周凯旋曾称,李嘉诚对所投资的公司都是真的有兴趣,如果问起这些公司的详情,他都能一一讲出。

  与其他风险资本集团不同,维港的每笔投资都由李嘉诚个人出资,只有当这笔投资明显迈向商业成功后,它才会被转交给维港投资。

  李嘉诚分别在2007年末和2008年初向Facebook投资了6000万美元,当Facebook于2012年上市时,李嘉诚获得了至少5倍的投资回报,这夯实了其投资初创企业的想法,也让维港创建了一个品牌,在美国西海岸成为了质量和成功的标志。

  乔希对本报记者称,他计划4年之内赴港上市。

  明年进军中国内地

  乔希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从事NGO工作,帮助那些在街头流浪的饥饿儿童。这段7年的经历是他萌发创办Hampton Creek食品公司的缘由,因为“无论我做什么,我总感觉食物是最大的问题”。

  Hampton Creek公司旨在让食品更廉价更健康,同时降低食品生产对环境和能源的消耗。之所以选择鸡蛋,是因为作为可获得的最廉价的动物性蛋白质,鸡蛋在全世界都是基本食物。

  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食品专家创建了数据库,搜寻和为数百万种植物蛋白质绘制图谱,在总共尝试了1500种不同植物的组合后,Hampton Creek的科学家们最终研发出了一款含有来自豌豆、高粱和其他另外11种植物提取物的配方。用这种配方制作出的蛋黄酱和蛋糕,在口感、味道以及营养价值方面都与普通鸡蛋差别不大。

  这种替代品不含胆固醇,保质期更长,由于省去了饲料环节成本,价格当然也便宜,而且不用担心禽流感。

  “我们现在主要产品是用这种植物性替代品做成的蛋黄酱和饼干。在香港发布蛋黄酱时我们已经收到了良好的反馈,预计明年这些产品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乔希说。

  除了代替鸡蛋添加在其他食品中,一个更大胆的产品也将出现:可以煎或者炒出和煎鸡蛋、炒鸡蛋一样的东西。“这种产品还在最后的研发和测试,也会在明年推出市场。”乔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这种替代品到底会以“禽蛋类”还是“食品原材料类”进入中国内地?前者中国不予进口,后者将征收高昂税收从而削弱成本优势。乔希回答称,产品的原材料,即各种植物将从中国获取,会保证来自非转基因的本地农场。

  “现在正在和中国的政府部门与合作商进一步洽谈,研究未来在中国开设食品制造厂的可能性。”乔希表示。

  目前,乔希的人造蛋黄酱在北美3500家商店销售,他希望很快能进入 1.5 万家商店销售,并准备进入快餐食品产业链和食品服务企业。

  为满足这些要求,他将在年底之前进一步扩招三倍的员工,并将厂房扩大30倍。

  食物2.0时代

  Hampton Creek只是近年来硅谷食品创业企业中的一家,这些初创企业有着重构食品供应链的梦想,希望使用更少的土地、水和能源来满足更多人的食物需求。

  联合国[微博]预测,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2亿增长到2050年的96亿,但平均单人对肉类摄入的要求到2050年还要再增长一倍,动物性蛋白质的稀缺将恶化饥饿问题,价格更低廉、消耗资源更少的替代性食品将前途无限。

  华尔街也在加大筹码。去年,风险投资公司在与食品相关的创业公司中投入近3.5亿美元,而2008年这一数字只有不到5000万美元。

  在对Hampton Creek的第一轮投资中投下了数百万美元的比尔·盖茨和科斯拉创投还投资了其他代肉类企业。

  比如比尔·盖茨投资的另一家公司聚焦于模仿鸡肉本身。这家公司名为“超越肉类”,售卖的产品以植物蛋白制成,具有禽肉的味道和纹理。目前这些产品在美国全食超市和天然食品商店中都有出售。公司还在研究模仿牛肉味道的产品。

  彼得·泰尔也投资了一家名为Modern Meadow的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该公司将3D打印技术和生物组织工程结合在一起,来“打印”畜产品。这听上去异想天开的主意已经赢得了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彼得·泰尔等共计200万美元的资金赞助。

  有别于那些正在靠写代码告别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新一代食品科技公司们也在硅谷崛起。不过“乔希们”依然面临风险,在另一家鸡蛋替代食品公司 Natural Products工作的乔恩·斯特拉特福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需要的原料越特殊,产业链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另外,消费者们对于传统鸡蛋的偏好也会是一个障碍,毕竟鸡蛋本身成本已经很低了,而且替代品中的蛋白质营养效果还有待确证,不同国家还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法规。

  不过对于李嘉诚来讲这些风险都算不了什么,几千万美元不过就像设了一个观察仓;在信奉“宁可投错不可错过”的华尔街则更是如此,更何况这还是涉及到全球几十亿人未来吃什么的大问题。插图/吕知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北京奥迪车撞伤交警 现场武警站岗(图)
  • 体育法网-莎娃逆转连续3年进决赛 与新秀争冠
  • 娱乐杨幂今日出院女儿或露真容 父母问候媒体
  • 财经神秘卖房人多是官员 弃财保身被提上日程
  • 科技[策划]抢占用户入口:巨头入局商用WiFi
  • 博客加拿大取消内地富豪投资移民真正原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5后留学生学神传奇:垫底生的完美逆袭
  • 钮文新:股市的钱去哪了?
  • 林采宜:微刺激应选择定向降准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皮海洲:转板机制只是美好的愿景
  • 叶檀:向美国公布审计底稿不是卖国
  • 清议:银行暴利比你知道的还严重
  • 白腊:A股跌得够透才能涨得上去
  • 陈思进:影视与IT的好莱坞式融合
  • 沙黾农:不应在股票市场与民争利
  • 金岩石:经济转轨时期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