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易主:宋卫平不满不正常的楼市

2014年05月24日 10:51  中国新闻网  收藏本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中新网5月24日电(房产频道 马榕 林波 邵思翊)绿城中国易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5月22日晚,融创中国公开宣布,斥资62.98亿港元收购绿城中国24.313%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将与九龙仓并列成为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自明年3月1日起,孙宏斌将担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一职。

  紧接着,5月23日下午三点,融创和绿城在杭州黄龙饭店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浙江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孙宏斌、浙江绿城集团副董事长寿柏年等出席,就此宗大额股份收购案公开发声。绿城“精神教父”宋卫平首次全方位揭底出售绿城股份的原因,表示对房地产的担忧是重要因素之一。孙宏斌也称,自己一直对房地产市场挺悲观的。

  绿城多磨难 “对市场的担忧”由来已久

  发布会上,记者对宋卫平出售绿城股份的原因提出疑问:是否是源于对房地产市场的无奈?年近花甲的宋卫平掩面,继而坦言称:“对房地产的担忧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担忧与目前各地房地产市场下行走势相契合,也与绿城一路执着发展、却遭多年坎坷息息相关。

  自创建以来,绿城就用“精耕细作”的建筑理念,培养了一群忠实的“绿粉”,同时也造就了绿城紧绷的资金链。2008年,在房地产调控下资金链本已脆弱不堪的绿城,因一笔到期美元高息债而面临破产危险。但随着金融危机来临后国内信贷的大松绑,绿城解除了危机,并迎来了2009年全国范围内的大举“圈地”。当时,宋卫平放出豪言,“增加200—300亿买地的钱,三年以后我们大概可以赶超万科。”

  始料不及的是,三年后的绿城再次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2011年,房地产调控进入寒冬,绿城集资门、收购门、信托门、破产门等一系列负面消息疯传,大举拿地造成高负债的绿城在应对市场危机时一度难以自愈。后来,SOHO以收购绿城两个项目、九龙仓以42亿元受让绿城24.6%的股权、融创以33.7亿入股绿城9个项目帮助绿城度过了难关。

  经历了两次生死劫难,宋卫平意识到了绿城对市场大环境的依赖,也累积了对市场的担忧。在5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宋卫平说:“在05年、08年、11年调控之后,房地产行业已经变得十分扭曲,大多数企业都遇到了困难。”他指出,绿城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1年的诸多艰难困苦后,面对调控的持续,“需要更加具有战斗力的人带领企业发展。”这些原因,在宋卫平看来,占促使他卖掉股份原因的30%。

  宋卫平不满“不正常的房市”孙宏斌力挺“看衰”

  关于出让股份的另外70%促动力,宋卫平在发布会上说:“第一,我们(宋卫平和寿柏年)迟早会退休;第二,有舍才有得;第三是一种不满——为什么调控把市场弄成这样?”

  5月17日宋卫平为股权转让一事发布的公开信,不仅说明了意欲退休的想法,也透露出了他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忧虑:“这些年,只看到越来越多的绑缚,未能有喘息之机。”宋卫平举例说,绿城6年前在无锡拿了地,如今盖起了当地出类拔萃的好房子,价格也不贵,但被限制的客户太多,就成了难以消化的库存。

  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宋卫平再度表达了类似观点,“调控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直不正常”。在他看来,那些年不合理的调控没有得到纠正,企业应该有的正常市场也没有修复,这是绿城走向“股权出让”的重要外部因素。“有一部分是环境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我国自己的原因,能力、经验等,都还是需要学习和进步。当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宋卫平称。

  对于房地产走向的看法,孙宏斌与宋卫平默契十足。孙宏斌说,“我一直对这个市场挺悲观的。现在经济下滑压力很大,产能过剩是各个行业都有的问题。房地产也一样,三四线城市供应量很大,在整个经济的下行压力情况下,房地产想好是很难的。”不过,孙宏斌也表示,不管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会有一个选择来让房企去生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鲁木齐暴恐案告破4名暴恐分子被炸死
  • 体育汤杯中国12年首无缘决赛 尤杯女队进决赛
  • 娱乐董洁经纪人被判致歉潘粤明 赔4千资料费
  • 财经中央发重要信号:能源局3天4官员被查
  • 科技迅雷提交招股书拟赴美上市
  • 博客黄佟佟:真人秀是女神许晴的天敌(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入学116公斤毕业减半 小胖妹变女神(图)
  • 梁建章:北京该不该严控人口
  • 谢作诗:限购令没走限降令来了
  • 天天说钱:2000点是A股的遮羞布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
  • 朱大鸣:不对称调控将让房价发生暴涨
  • 叶檀:内幕难求证 王亚伟时代结束
  • 易宪容:国内楼市旧式调控将寿终正寝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