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觉龙头水晶石跌落云端:豪赌北京奥会一举成名

2014年05月09日 13:21  《商界》杂志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 吴嘉雯

  水晶石创业19年,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迫不及待冲向最高点,却发现除了下落,已经无路可走。它的失落固然有时不我与的原因,却又不仅仅是时势使然那么简单。

  在国内鱼龙混杂的数字视觉领域,水晶石一度无比耀眼。

  在最风光的2011年前后,它拥有3500多名员工,在北京、上海、洛杉矶和伦敦等国内外10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及办事机构,年收入超过15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波”将水晶石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业内人士比喻:如今的水晶石就好比一幅十字绣,表面看着风风光光,但背面的线头却交纵错杂不堪入目。

  ——19年来,卢正刚以区区几万元起家,乘势而起成为业界巨头的传奇,就此落幕了吗?

  时势造英雄

  在新兴的数字视觉领域,没有一个样本可以供卢正刚参考。毕竟,他是最早发现这片蓝海的人之一。

  1995年,供职于北京一家建筑设计院的卢正刚,发现了建筑图纸视觉化的趋势。当时的电脑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图形处理,他认定这种可以直观看到建筑效果的技术,在未来将潜力无限。

  于是,23岁的他从设计院辞职,向家人借了1.2万元,买了几台电脑,找了两位同伴,三人在一间18平方米的招待所宿舍里开始创业。他们将业务定位于建筑可视化,主要为房地产和设计公司制作三维建筑效果图。

  创业头几年,中国的数字视觉行业发展缓慢,很多业务相似的工作室慢慢失去了信心,纷纷转行做了建筑设计,但年轻的卢正刚一直坚守了下来。

  后来回想起来,卢正刚常常庆幸自己刚好踏进了一个技术与创意结合的空白地带。“我是个喜欢做第一的人。如果继续做建筑设计,很难成为第一,因为和国外有很大差距。但数字图像不同,这是个新行业,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机会不期而至。1999年,水晶石参加了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竞标。当其他竞标方用厚厚的设计图纸和数据文件来陈述时,卢正刚依靠三维图像技术制作了一部长约5分钟的建筑动画影片。这种直观而形象的表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在场诸多业内人士的青睐。

  水晶石从此在业界声名鹊起,不少国内外的建筑设计院开始与其合作。而真正助推水晶石壮大的,是1999年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上,楼盘在预售时多半还未完工,而很多购房者并不能完全理解平面图纸,但如果用数字视觉技术做出三维图像,购房者就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房子盖好后的效果。这无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开发商的销售率。

  卢正刚随即将房地产开发商锁定为重点客户群,逐渐形成了以三维图像技术为核心,覆盖前期产品规划设计、中期建设控制、后期营销推广及包装的数字体验服务体系。截至2008年,水晶石拥有万科、鲁能等600多家开发商客户,覆盖了盘古大观、万科中粮假日风景等国内70%以上的高端楼盘。

  时势造英雄。卢正刚没有想到,水晶石在不经意之间就成了历史潮流的幸运儿。

  一颗耀眼的星

  时至今日,水晶石当年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兴奋感仍然刺激着业界。究其原因,不过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两次机会,的确千载难逢而又如梦似幻。

  1998年11月,北京宣布再次申办奥运会,卢正刚认定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于是,他进行了一次商业赌博:动用当时公司三分之一的财力,成为申奥热心赞助商。

  当时北京还没有申奥成功,很多人劝卢正刚不要耗费那么多的资金和精力。因为这样的“冒险”无论输赢,都会使水晶石陷入尴尬:假如申奥不成功,赞助投入将化为乌有,那时的水晶石能否承受这样的打击尚未可知;即便申奥成功,水晶石也不知道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更不用说商业上的回报了。

  但卢正刚仍然孤注一掷,好在北京申奥成功,水晶石算是赢了一半。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业界不得不佩服卢正刚最初的商业直觉。

  北京奥运会筹备之初,开幕式需要一个长达240余米的影像设计,这即使放在全球科技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项设计不但形式复杂多样而且工程量巨大,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难以企及的是高标准的艺术呈现效果。这让国内整个数字视觉领域只能望而却步,除了卢正刚的水晶石。

  当时仅有50人规模的水晶石,凭借申奥过程中的良好表现,顺利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有员工回忆当时:年轻的卢正刚意气风发,不但亲自参与设计,更让每一个参与设计的员工都佩戴奥运标志,以表达水晶石能够担任此项工作的无上荣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水晶石参与制作的《千里江山图》卷轴惊艳世人,而水晶石亦由此跨入文化艺术领域,成为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典范。

  同年年底,水晶石与高性能服务器厂商曙光公司联手,成立了亚洲最大的渲染平台“曙光水晶石数字技术联合实验室”,旨在为IT制造商和数字视觉行业的深入合作开辟出一种全新模式。

  这一年,水晶石的规模与营收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10倍,不仅成为拥有2500多人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数字视觉企业,更走出国门,在新加坡、迪拜、东京和伦敦设有分公司,年销售额近两亿元。

  好事成双。由于在奥运会中的良好表现,水晶石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多媒体设计服务商”。卢正刚又一次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在上海世博会中以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撼动全场。它高6.3米长130余米,是原图的30倍,整个活动画面以4分钟为一个周期,展现了城市的昼夜风景。

  借此,水晶石名利双收,不仅收入过亿而且拿奖拿到手软,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成了整个行业至今无法逾越的标杆和传奇。一位水晶石的员工回忆当时集团年会上春风得意的卢正刚:“他两眼似乎都透着光芒,仿佛全球第一指日可待。”

  脱缰的野马

  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功,任何人都无法平静,卢正刚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他缺乏经验管理的经验,水晶石该如何发展,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接触资本。

  2007年之前,水晶石增速稳定,每年收益增长保持在稳定的40%左右。但卢正刚明白,水晶石的长处是技术,以及对市场的把握,短板则是组织结构优化、财务管理等企业经营环节。于是,2007年水晶石引入君联资本,卢正刚意欲借助资本方的资源补上短板,双方把上市定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收益爆发式增长,再加上有了资本支持,水晶石顿时光芒万丈。更重要的是,2010年后的水晶石在相关政府部门眼里,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各级政府的大笔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拥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占比,从原来的20%迅速上升到40%,甚至一度超过50%,这让水晶石成了业界人人都艳羡的企业。

  然而,这般光鲜背后,卢正刚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时的水晶石好像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再是他握着缰绳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而是水晶石跑向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放纵”带来的隐患很快爆发。不管是政策环境的调转风头,还是水晶石自身的弊病,接踵而来的内忧外患压得卢正刚透不过气来。

  大笔政府订单可以让水晶石在短时间内不愁没有业务,但这些项目大多“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无论项目本身的业务要求,还是项目回款进度,都让水晶石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比如,某地政府举办一场晚会,水晶石原本只负责数字视觉的板块,但客户往往要求水晶石将舞台搭建、音响效果等板块全部打包。尽管卢正刚在内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专注,但在较为强势的政府客户面前,水晶石不得不妥协。一位水晶石的一线员工透露:“比如很多舞美工程板块,根本就不是水晶石所擅长的,不但分散了精力和资源,还往往需要公司垫资,很影响现金流,而且利润也不高。”

  更无奈的是,政策风向风云突变。2012年以来,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影响下,各级政府纷纷节省开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本蓬勃的展演市场。水晶石不但失去了大量事业单位意向性的展演订单,甚至已完成项目的尾款都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拖欠,严重威胁到了现金流。

  屋漏偏逢连夜雨。扩张中一头撞上市场萎缩的水晶石,在内部也裂痕丛生。

  为了迎合政府单位的市场,卢正刚不得不增加了设计、策划与集成等诸多部门,使水晶石介入越来越多的陌生领域,摊子也越铺越大,其员工数量一度曾达到3500人。在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卢正刚曾颇为无奈地说:“本来是文艺青年,现在变成装修队了。”水晶石原本是一家技术和创意公司,现在却更像是工程公司。“每当遇到一个新项目,学习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

  迅速扩大的水晶石暴露出了内部的管理短板。一位内部员工透露:卢正刚初期的领导风格是推崇高质量的产品、追求技术达到国内顶尖。但公司做大之后,机构越来越臃肿,卢正刚分身乏术,员工和高层都开始浮躁。

  为了实现上市的目标,水晶石管理层一味想把公司继续做大,卢正刚甚至在一次公开报告中宣称“要打造万人公司”。但这艘行业巨舰该如何协调运转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水晶石深圳分公司的一位员工坦言:“以前公司很有凝聚力,现在天天都在内斗,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他举例,该分公司有个同事签了一个几千万元的大单,如果按公司正常提成比例计算可以拿到100万元。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公司干了两件事,一是找这个人谈话,说这个项目比较特殊,能否就按一次性奖励30万元的方式发放;二是调低了一直以来的提成比例。

  在管理上诸如此类的折腾,让不少员工越来越失望,甚至失去了最初对水晶石的那种感情与激情。内忧外患之下,水晶石只剩上市这挽回颓势的一招。

  模式的烦恼

  卢正刚并非没有反思。2011年末,他曾告诫全公司:“水晶石不应该是亢奋的、得瑟的,不能得志忘了本”,并清醒地判断“有人在玩政治,不良风气已经在侵蚀水晶石”。

  然而,扩张潮水之中的水晶石,已经身不由己。

  一位离职员工透露:“从公司进入上市阶段起,每个部门的目标都定得非常高,至少在员工们看来,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公司高层不管不顾,不但没有将业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还在业绩无法完成时采取降薪等惩戒手段,员工们对此只有默默忍受。”

  不惜代价冲刺上市,其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2013年,国内资本市场IPO闸门紧闭,水晶石上市宣告失败。这犹如一记当头棒喝,一下子把卢正刚和水晶石从云端打回到现实中。

  就在上市失败前夕,卢正刚已有所察觉。他曾对外表达过自己的烦恼:水晶石尚未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又因为快速发展,导致人员流失。

  实际上,除了资本市场大环境之外,水晶石上市之败,归根结底在于其过于依赖各级政府客户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不但硬生生将一个以技术和创意主导的水晶石,改造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将水晶石的命运与政策风向紧紧绑在了一起。

  其实在商业模式上,卢正刚也曾做过努力。在水晶石最鼎盛之时,他把公司的主要业务分成三个板块,分别是数字特效、技术培训和影视动漫。在他的构想中,数字特效自然是水晶石引领行业的“金字招牌”;而培训学校不但能为水晶石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还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影视动漫则顺应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但事实并未如他所愿。培训学校确实为水晶石输送了人才和资金,但也培养了一大批竞争对手。在原本就不规范、门槛较低的业内,这些竞争对手开始以低价抢夺市场。比如水晶石报价100万元的项目,一些工作室50万元就做得下来。对于很多中小客户来说,就算水晶石的招牌再响亮,也没有直接省钱来得实在。

  而影视动漫制作业务,因为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一领域,就连好莱坞的特效公司都没有好日子过。2013年,在帮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5亿美元票房和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之后,美国顶级视觉特效公司Rhythm&Hues因为现金流枯竭,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而水晶石在制作了电影《赤壁》和纪录片《大国崛起》等影视作品后,由于后来资金链的愈加紧绷,再难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

  上市无门,求变无法。坠入绝境的水晶石最终失去了昔日的光彩。2013年,水晶石裁员近1000人,共有10多个部门干脆被撤销。

  路何在

  无论水晶石目前的情况如何糟糕,在同行眼中,它依然是一家值得尊重的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商界》记者:在这个行业中,大大小小的公司,或多或少地都跟水晶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是水晶石员工离职自主创业,有的则是毕业于水晶石培训学校,还有的把水晶石当做模板,全盘复制其所有的模式。“说它是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一点都不夸张。”

  然而即便如此,水晶石还是逃不过虎落平阳的悲哀。

  2014年3月,一篇名为《别哭,水晶石》的网文横空而出,指出水晶石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大批被裁,公司即将申请破产等,把水晶石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是“水晶石即将破产”的传言。

  对此,卢正刚马上做出了回应。“过去的几年水晶石发展太快了,我和一些管理者有些飘,速度太快,规模失控,现在我们在还以前的管理账,还得很辛苦、很压抑。”

  他开始尝试着将视觉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并鼓励公司内部人员独立承包工作室,变成水晶石的合作者。企业由小到大,如今再由大做小,或许这种小而精的工作室更符合创意型公司的特点。

  “如果水晶石能撑下去,今后就定位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帮助客户挖掘更多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晶石将从中国最大的图像制作商,变为一家专业的视觉创意管理公司。

  然而,这一变革求生的做法,又招来业界质疑。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外包虽然短时间可以解决一定程度的人力与管理问题,但终究不是正途。如果水晶石只负责收钱、转发项目和提意见,而不直接对制作团队负责,那么业务质量就会出现差别。而分离后的工作室,与其他同行的差距明显缩短,竞争力将被大幅削弱。

  无论如何,水晶石这个曾经的行业巨无霸,不得不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得以喘息。但对于“诸如数字视觉这样的文化创意企业,该不该规模化扩张,该如何规模化扩张,又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这一系列的命题,业界传奇人物卢正刚已经无法回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新疆阿克苏处置袭警案击毙1人抓获1人
  • 体育威少三双雷霆1-1快船 铁塔28+9步行者1-1
  • 娱乐孙红雷幽默回应撞脸宠物犬 大气自黑获赞
  • 财经4月CPI同比上涨1.8%创18个月新低
  • 科技传苹果拟32亿美元收购音效厂商Beats
  • 博客菲律宾抓扣11名中国船员背后有猫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女老师变火锅西施:美貌似女神(图)
  • 黄有光:中长期人民币实质汇率会升值
  • 易宪容:楼市调整 中国准备好了吗
  • 竹子:以制度变革激活股市存量
  • 叶檀:老干妈是巴菲特喜欢的公司类型
  • 徐斌:央行全面降准的预期开始抬头
  • anmin:中国经济的庸医诊断
  • 展锋:大盘冲高回落 信心缺失很致命
  • 傅蔚冈:注定荒芜的高铁新城
  • 徐小明:驳期指闪电论和遛狗论
  • 水皮:股市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