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黄岛爆炸事故续:8年间多次被警告风险

2013年12月06日 11:33  民主与法制网 
“11·22”中石化东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后,黄岛石化区的规划定位再成焦点。(东方IC/图) “11·22”中石化东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后,黄岛石化区的规划定位再成焦点。(东方IC/图)

  黄岛石化城:迟到的功能调整

  中石化东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后续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严定非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周东仁

  过去8年内,原国家环保总局、城市规划院所等机构,均对黄岛石化城潜在的风险提出警告,呼吁地方政府尽快调整城市规划与布局。今天,因为一场62人遇难的“11·22”中石化东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黄岛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调整的规划修编终于得以启动。

  黄岛“心腹之患”

  最后一名遇难者的遗体被找到,距离11月22日早晨10点30分的一声巨响,已经过去十天。这是中国石化史上最惊魂时刻之一,62人在“11·22”中石化东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遇难。

  2013年11月30日,“11·22”中石化东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处置现场指挥部决定,启动黄岛石化基地周边区域安全和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启动对黄岛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调整的规划修编。

  这个决定姗姗来迟。早在8年前,原国家环保总局就曾警告:黄岛潜在风险很大,城市规划和布局必须尽快调整,避免付出更大代价;两年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做的《黄岛老城区功能优化提升规划》里明确提示:北部城区数个居民小区处于化学危险品影响及安全控制范围,规划为“限制居住区”。

  黄岛的危险性并不仅仅埋藏于地下,还在地面上——南至淮河路、秦皇岛路,北至富源三十五号路,西至黄张路,东至辽河一支路共13.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中石化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丽东化工的60万吨芳烃项目等二十多家化工企业的装置已经形成规模。

  与这些项目配套的原料和成品罐区加上中石化、中石油、青岛海业、青岛丽星、中国船舶燃料等储运公司的油库,已经在黄岛形成了千万吨级的储罐区。从附近的制高点黄山上俯瞰这一区域,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白色圆罐。

  “栈桥已经着火,当时,火舌已经扑到储油罐了。”2013年11月24日,黄岛开发区消防支队教导员费超面对青岛本地电视台的镜头,冷静谈论当时救火过程。南方周末记者从画面中看到,10点25分的爆炸后,黄岛刘公岛路的暗渠再次发生爆炸,一两秒后,入海口的上千平方米的海面被点燃,一墙之隔,矗立着丽星仓储化工公司的25万平方米的轻质油罐。

  事实上,直到爆炸发生前,中石化、黄岛区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在泄漏可能导致的海洋污染和油罐面临的威胁,而管道不断挥发的原油蒸汽被忽视。几乎所有人都如此判断,丽东化工厂和其所属的丽星仓储化工的这片区域才是“心腹之患”。

  两张“黄牌”

  今天的石化岛,最早可追溯至三十年前。

  黄岛区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相距2.26海里。1984年,国务院在黄岛区批准成立经济开发区(即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享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开发区1985年3月破土兴建,最初只在黄岛区内划出了15平方公里的范围。到2012年,黄岛全区总面积已达274.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全区户籍总人口31.5万人。

  2001年2月,中石化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三方签订了“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合作意向书”,项目很快层层获批,2005年6月22日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年产1000万吨,由中石化、山东省和青岛市共同出资设立。

  2004年,青岛市在黄岛区划出黄岛区国际物流贸易服务片区和黄岛区重石化工业片区。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曾期许,青岛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基地”,而黄岛老城区则是这座石化基地的“基石”。

  还在“大炼油”蹒跚起步时,黄岛的致命隐患就被当时的环保总局“严重警告”。南方周末记者获知,黄岛区的北部临海区域开始大规模填海造地,第一批的项目就包括青岛三南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QTA)工程。2006年,环保总局对青岛三南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20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发现QTA项目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条便是,“企业对环境风险排查不重视,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环境风险自查。”

  曾参与评审三南化工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QTA)项目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5年初,他们原本是因QTA项目评审来到黄岛,但到了实地考查过后,觉得这里的规划布局问题更为严重。

  专家们在QTA项目的评审意见里直言:这里潜在的风险很大,无论从风险角度考虑还是从环境质量分析,在重化工区周边,尤其在下风向建设居民区都是不合理的。“如此严重的规划不合理性必须尽快通过规划环评来调整,避免付出更多的代价。”一位参与过当年评审的专家透露。

  就在专家评审时,毗邻的一个更宏大的项目——由韩国GS集团牵头投资的青岛丽东化工厂已在施工。这是“世界级石化基地”的一大步,丽东化工的进驻,已经引起居民的警觉。“我们小区(北海花园)是2000年建的,他们(丽东化工)是后建的,开窗就能闻到一股酸臭味。”北海花园小区居民曾安称。

  环保部一位专家透露,据他们的记录,当时,毗邻重化工区的地方已建成众多的住宅小区,最近的居民小区距离丽东化工的厂界不足200米,且在次主导风下风向。居民区位于与重化工区一路之隔的南部,该区域各类油品和化工原料储罐估计有几百万吨,按开发区的规划,预计重化工区建成后将具有几千万吨规模的储罐区,潜在环境风险大,对位于下风向的居民区构成严重的威胁。而尤为严重的是——当地政府至今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周边还在建设居民区。

  2006年,环保部以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为由,拒收丽东化工提交的竣工环保验收申请。但是,2007年5月22日,丽东化工厂竣工投产。

  规划环评“先上车再补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石化企业布局多集中在水源地和居民生活聚集处。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存在环境安全隐患是显而易见的。但更为严重的环境隐患是,各地区正在新建的“石化园区”、“大型石化基地”。新旧大型化工园区或项目聚集在一起,会产生污染叠加效应。

  自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后,国家环保总局就启动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据大排查结果显示: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随即呼吁,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规划环评要进入项目审批和宏观决策中。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5月编制的2003至2020年黄岛的土地利用规划,发现4个多平方公里的黄岛街道被包围在三大片三类工业用地中间,中间仅有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的街道和绿化带相隔。包括崇明岛小学在内的学校用地,北海花园等大片居住区在内的二类居住用地,都直接与之相邻。

  而在2011年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黄岛老城区做的功能优化提升规划里,大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区都被包含在“化学危险品影响及安全控制范围”内,这一区域包含老城区北部的5个居住小区以及黄岛区第二中学等单位。这片区域被规划为“限制居住区”,在未来的没有给出明确时间的“远景规划”里,这片区域被建议改为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一类工业用地。而这一次事故造成的死伤,基本就在这片区域的中心位置。

  2007年7月,黄岛区政府开始对“规划环评”补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了对黄岛石化基地的规划环评。最终,后者给出了区域内“发展定位、布局存在矛盾冲突”的结论。

  就在2013年4月8日,青岛炼化发布“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信息及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公告。消息一出,很多黄岛乃至青岛的市民都公开质疑这一地区是否还能继续承载高污染高能耗的大型项目。

  上述大乙烯项目规划在青岛大炼油北侧,由黄张路、辽河路以及现有昆仑能源LNG仓储项目围合形成,占地面积约170公顷。根据大乙烯项目的环评报告,胶州湾的这一片海域活性磷酸盐和硫化物已经有相当的超标率,厂址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也多项指标超标,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从2005年环保专家提出要做规划环评,到2012年8月黄岛经济开发区石化工业园区完成规划环评报告,七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工业区已然经成型。

  北京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环评专家说,石化类工业园区应当先完成规划环评,然后再对其中单个项目进行项目环评。但规划环评往往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规划环评这块,先上车再补票是普遍现象”。(来源:南方周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曼德拉病逝享年95岁 生平 生前影像
  • 体育世界杯抽签:死亡组怎诞生 曼德拉足球情
  • 娱乐《私人订制》未过审查 或将调整范伟台词
  • 财经人民日报谈不动产登记:难挑降房价大梁
  • 科技中移动否认与苹果达成协议 称仍在谈判
  • 博客上海严重雾霾(图) 老外撞大妈拍照者致歉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禁说汉语食堂大妈拼音报菜名
  • 乖乖老鼠:比特币为何不能成为通货
  • 朱大鸣:高层重申房地产调控意味什么
  • 梁建章:北京的承载力有多大
  • 叶檀:降低公务员饭碗的含金量
  • 刘杉:中国进入自贸区时代
  • 林采宜:我国优先股市场到底有多大?
  • 陶冬:2014年中国经济的看点
  • 何亚福:处罚张艺谋超生是逼富人移民
  • 张维迎:中国改革的前景和方向
  • 江濡山:卡梅隆访华 谁在给谁唱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