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下一个中石油?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下称*ST远洋)尚被笼罩在退市危机的阴影之中,又遭遇到新的大麻烦。
11月7日晚间,*ST远洋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3年11月7日接到控股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通知,公司执行董事徐敏杰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这一消息也使得当天午后开始流传的“徐敏杰被双规,中远前董事长魏家福被限制离境”的消息得到了部分印证。
但不管是对于中远集团还是*ST远洋而言,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将会影响到公司的“保壳”大计,随之而来的进一步调查或将引发高层更大的震荡。
敲山震虎?
“中远这几年连续的巨亏,除了航运业大势造成的原因之外,其内部管理上肯定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对于中远内部的调查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也有了比较多的进展,”一位航运业资深人士11月7日晚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之前大家一直在说内部风险控制存在问题,但其中有多少是市场因素,又有多少是人为因素,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1980年便加入中远集团的徐敏杰是中远集团核心管理层成员之一,曾经在中远集团旗下上海远洋、中远集运以及中远太平洋等多个公司担任要职,在调任中远集团之后主要负责主管安全方面的工作。
有消息指出,徐敏杰在11月5日被相关部门带走,但据本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徐可能在更早一周就已经被带走,而对他的调查更是早在去年年底便已经开始。
本报记者得到的消息表明,中远集团内部已经发文,明令禁止向外界透露此事的相关信息。并且可能由于事发较为突然,中远集团在事发后几天内一直未在公司内部传达此事,并且也没有安排其他人接替徐敏杰的工作。
虽然近年来中远集团旗下陆续被查出几起贪腐案件,但事涉集团高层领导的调查尚属首次。特别是在旗下核心平台*ST远洋连续巨亏,在退市的重压之下,很难相信一直在通过甩卖资产以及要求国家给予帮扶的*ST远洋能够避免最坏的结果。
3月初,*ST远洋已将旗下中远物流出售给了大股东中远集团,从而获得了19.6亿元的交易收益,并于5月再次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中远太平洋向中远集团出售21.8%的中集集团股权。
变卖优质核心资产的举措对于财务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无奈行业整体形势仍未转好,而此前的漏洞过大难以填补。根据*ST远洋今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34亿元,同比增长68.24%,但相比于上半年9.9亿元的亏损,三季度的亏损情况又有所加剧。近两年的财报显示,*ST远洋的净利润分别为-104.5亿元和-95亿元,如果四季度*ST远洋未能扭转亏损局势,将会最终退市。
巨亏显然并非完全受累于市场,内部贪腐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7月,中远集团下属大连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下称大连远洋)原总经理孟庆林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其事涉签订散货船租约中的违规以及非法牟利等行为。而“天价租船”正是*ST远洋近年来持续巨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更早些时候,中远集团旗下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宋军以及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原总经理徐惠兴先后因贪腐问题被控诉。
在大连远洋事发之时,一位中远集团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便表示,“这只是内部问题的一个缩影,如果继续调查下去还将暴露出更多,不排除会有级别更高的领导将会‘下水’。”
未曾想一语成谶,徐敏杰案是中远集团一系列问题的结案还是更多新问题发端,目前尚难定论。
事涉中远核心资产
在一位接近中远集团的人士看来,“徐敏杰与孟庆林在业务上并无交集,因此不大可能与孟案有瓜葛,很可能是新查出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将牵涉到更多中远内部人士。”
“如果说徐敏杰有问题,那最有可能的只会是在中远太平洋任职期间的问题了。”前述接近中远集团的人士表示。
尽管*ST远洋连年巨亏,但其持有约43%权益的中远太平洋一直被视为优质资产,也是少数可以实现盈利的业务之一。
中远太平洋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为全球第五大集装箱码头经营商,以及全球第四大集装箱租赁公司,码头遍布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四大港口群及海外枢纽港。
到2012年底,以总吞吐量计算,中远太平洋占全球市场份额约9.0%;在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方面,中远太平洋集装箱总箱队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2.0%。
徐敏杰在主事中远太平洋期间恰好是该公司在码头布局以及集装箱租赁业务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特别是在码头业务上,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次大手笔的收购。比如购得希腊比雷埃夫斯码头35年专营权以及国内海南、福州及扬州等码头项目的投资。
据曾经与徐敏杰在中远共事的一位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的消息表明,徐业务能力在集团内部为人称道,又有成绩,因此很受今年7月刚刚宣布退休的前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赏识。其一路升迁与魏家福的提拔息息相关。
这或许是徐敏杰在传言“出事”的同时,也有魏家福被限制离境传言流出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消息并未获得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