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0月30日讯,万科(000002.SZ)拟31亿港元入股徽商银行,既出乎市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地产和金融的结合,似乎正呈现为行业趋势,目前涉及银行投资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渐成规模。
截至发稿,万科仍未对媒体入股徽商银行这一计划和意图作出回应,公司也并未发布公告进行说明,仅徽商银行在路演中作出简单的表态。据香港媒体的消息,徽商银行董事长李宏鸣在香港IPO投资者推荐会上有作出表态,万科作为基础投资者介入对于徽商银行而言是好消息,反映出中国大的改革趋势下不同产业资本开始进 行合作。
对此,一位长期跟踪万科的券商分析师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是徽商银行的招股敏感期,万科还没有对外公告作出投资意图的说明。她认为,入股银行对于万科而言,在地产业务上深入合作的空间并不大,万科作出该项投资应是出于提高资产收益率(ROE)考虑的,因银行的ROE水平普遍较高(约25%)。
对于ROE的考虑,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万科作出拟31亿港元规模入股的一个理由(相较万科的规模,若该笔投资规模过小,无法达到提高ROE的目的)。
关注此案例的香港资深投资人士温天纳[微博]表示,万科入股徽商银行对其地产业务、融资上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帮助,这样做应是策略投资中长期看好金融板块的发展。但他认为,目前内地地方债务问题较大,短期看投资地方性银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资本市场亦不是较想的投资标的。
徽商银行招股文件显示,万科作为基础投资者之一认购徽商银行的新股将接近8.84亿股,合计认购金额为4.19亿美元。从徽商银行发行总股本推算,万科的持股比例将在8%左右。一旦徽商银行完成上市,万科将成为其最大股东。
金融地产结合将成大趋势
万科涉足金融并非是无先兆。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早就曾多次表示:房地产说到底是金融问题,将来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几千亿的融资平台,你只是一个打工的。
而万科进入银行并非是首例,此前早已有绿地集团、越秀集团、合生创展、新湖中宝等房企涉足银行业。但作为行业标杆的万科,此举具备行业代表意义。
克尔瑞分析师朱一鸣分析认为,万科与相对于此前越秀集团收购创兴银行、绿地集团控股盘锦市商业银行等案例不同,后两者实行多元化经营,集团旗下的其它业务可与房地产业务相匹敌,因此不受国家楼市调控的限制。但对纯房企控股银行,国家监管部门一直对此严防死守。因为控制房企的银行信贷一直都是楼市调控的有效手段。
朱一鸣表示,万科是作为纯房企控股银行机构的案例,意义更加重大:国内纯房企与银行的联姻宣告正式解禁,今后行业与银行深度融合发展将成行业发展大趋势。因为控股银行可以为房企带来融资创新,其好处远甚于信托、基金、海外发债等融资方式。
就在上周,越秀地产(00123.HK)母公司越秀集团宣布以116.44亿港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01111.HK)75%的已发行股本,成为后者最大股东。
在大型开发商中,绿地集团入股多家银行的房企代表。2011年9月,绿地集团通过增资控股成为盘锦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而后入股锦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方证券、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等。
此外,北京城建(600266.SH)2.6亿元认购锦州银行1.3亿股新股;珠海华发集团出资3亿元,认购厦门国际银行增资后2.5%左右的股份。
今年以来,市场还传出安徽国购集团、新安金融、新华集团、华泰集团、恒泰集团、信地集团、金牛集团七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组建合肥银行的消息,这7家企业中有5家涉及房地产,或者本身就是以房地产为主业。
引发行业经营、融资模式变革
克尔瑞认为,房地产行业将进入金融地产时代,进而融资便利、成本优化。
克尔瑞认为,在纯房企控股银行后,将至少对企业发展形成多方面的有力支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能在房地产业务外形成多元化经营,形成另一高利润增长极。
朱一鸣表示, 房企控股银行,其相关投资本身就有可观回报,其盈利能力不亚于房地产本业,旱涝保收。因为投资中小银行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在万科、越秀的案例中,根据披露的信息,实现对相应银行控股的投资金额,就整个集团规模而言不会形成明显压力。
此外,则是银行的利润优势。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赚6117亿元,占据了全部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不少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20%。
入股银行会反哺企业房地产业务,对企业项目销售形成直接支撑。克尔瑞的最新报告认为,一直以来,房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银行的关系,因为银行一直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用于买地和进行房地产开发,而且也涉及向开发商的客户提供按揭贷款。有了自己的控股银行后,房企的境遇将大为改善。
近年,除入股银行之外, 房企涉足金融业务还包括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像金地集团(600383.SH)在2011年与瑞银共同发起房地产基金,并成立稳盛投资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金融业务。
大智慧通讯社梳理相关涉及银行投资的房企概念股一览:万科A(000002.SZ)/北京城建(600266.SH)、华发地产(600325.SH)、宜华地产(000150.SZ)、格力地产(600185.SH)、香江控股(600162.SH)、越秀地产、合生创展(00754.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