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试错:新能源萎缩 向油气公司回归

2013年04月15日 18:47  《能源》 
能源杂志封面图。 能源杂志封面图。

  中海油试错

  经过几年的试错,中海油先前打造的新能源版图正在萎缩,并由全方位布局转向择优发展。突出主业和押注煤制天然气,这家传统的企业正在向一家更纯粹的油气公司回归。

  文 | 本刊记者 范珊珊

  在内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台台缓慢转动的巨型风机矗立于此,与当地遍野绿色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这是过去几年间,风电在中国狂飙猛进后的结果,一批批不同身份的投资者涌入这片广阔土地,其中主力当属“国家队”。

  历经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新能源市场迎来了拐点,经济危机、产能过剩、电力输送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让投资热潮逐渐散去。投资者对市场看淡、大批制造企业倒闭,甚至带头大哥也以惊人的速度陨落,令人唏嘘。

  因而,在此前对新能源一向看好的疯狂投资者们也渐趋理性,在固定收益率保证不了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试图从中抽身。作为中国石油三巨头之一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正是其中的一员。就在两三年前,它还算的上是新能源领域最激进的投资者之一。据当时媒体报道,从2006年下半年到2010年,中海油批准的新能源投资已逾百亿元,涉及风电、动力电池、生物质能等领域。

  从2010年开始,随着市场的骤变,中海油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开始发生转向,甚至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除保有原有项目外,投资开始回缩,并由此转向其他清洁能源领域。相较于三年前大举杀入的豪情壮志,作为中海油六大业务板块之一的新能源,地位开始被逐渐放低。除了市场本身变化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带来了这些转变?中海油新能源板块的下一步将走向何处?

  “上岸”动力

  早在中海油成立之初,就提出了除了担任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职责之外,实行多种经营。历经几任领导之后,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

  从2004年开始,中海油对新能源行业进行关注,并且逐步确立了新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以风能发展特别是近海风能发展为重点,同时开发生物质能,加强煤炭综合利用,研究并适时进入太阳能领域。

  2006年8月,中海油党组决定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由此将原先三级单位新能源板块从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新能源办公室。翌年,时任中海油总经理的傅成玉在中海油年度中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新能源产业的推进步伐。CDM(清洁发展机制)、“工程油藻”一系列新名词出现在该次会议上。

  从当时情况看,相较于中石油、中石化庞大的体量,中海油并没有明显优势。传统陆上油气资源主要由两大石油公司瓜分,而两大油企也不满足于陆地,希冀进军海上资源。2009年,中海油垄断了20多年的海上对外合作专营权被打破。另一边,除了在海洋油气大有作为外,“做大做强”的中海油也希望通过“上岸”发展进行扩张,这无疑给中海油出了一道难题。

  发展新能源不失为一条路径。特别是当时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中海油在液化天然气市场的成功让管理层明白,提早布局新领域有助于抢占未来市场。

  2008年12月,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变身为中国海油直属全资二级子公司。也就是在一年前,中海油在渤海油田的突破吸引了风电同行的注意。一台装机容量为1.5MW的风机矗立在渤海湾,并实现并网发电,这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史上零的突破。得益于其在海上作业一系列经验,此项目确立了中海油海上风电建设运营的先发优势。

  2009年,也就是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中国新能源特别是风电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中海油投资的新能源项目在各地开花,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据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内部人士回忆,当时考察研究了很多项目,那一年也是新能源公司的鼎盛时期,几个项目同时开工,特别是在风电和生物质能领域都进行了新项目的开发,新能源产业链也初步形成。

  2009年4月,中海油第一个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化德风电场一期项目开工,装机容量为49.5MW,当年12月实现并网发电,这是中海油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风电项目。

  而后,海南东方四更风电项目(48MW)、甘肃昌马风电项目(201MW)、二连浩特风电场一期项目(49.5MW)相继实现并网发电。

  除了在风电领域集中投资外,2009年,中海油在生物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再次发力。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三个国家级生物柴油示范项目,分别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投资。2009年3月,中海油年产6万吨海南生物柴油示范项目开工,12月进行试车。几乎与此同时,海油碧路生物能源蛋白饲料项目开工建设,设计能力为27万吨/年脂肪酸甲酯。

  此外,一次机缘巧合也让中海油杀入另一被看好的领域——动力电池。

  与此同时,天津市政府希望中海油投资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帮助其建设20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考虑到与天津市战略合作关系,并且恰巧在新能源领域找寻机会,中海油接下了天津市政府抛出的“橄榄枝”。2009年11月,中海油新能源公司重组天津力神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完成了力神公司股权划转和增资扩股工作,向力神公司注资21.3亿元,成为力神公司大股东。

  “动力电池投资成本太高,资金缺乏制约了力神的发展,中海油的注资对力神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海油一位内部人士评论道。

  为了完善在新能源动力领域的产业链,中海油还与中国普天集团合资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布局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

  从2008年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成立至今,中海油新能源板块逐渐成形,业务范围涉及风能、生物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据中海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已有4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已投产的海油碧路公司和海南生物能源化工公司,2011年共生产生物油料18.92万吨。

  虽然建成了一系列项目,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这让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开始考虑改变投资重点。

  理想与现实

  2013年初,中海油网站上的一则消息称,新能源公司在2012年扭亏为盈。在成立4年后,这是新能源公司第一次实现盈利。2012年,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实现风电上网电量6.7亿千瓦时,生产生物柴油5万吨,各种类型电池生产3亿安时,营业收入6.5亿元(未合并力神公司营业收入30亿元),实现盈利993万元。而在2011年,新能源公司亏损达3.1亿元。

  在新能源公司内部,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这是理想与现实差距的真实写照,几年的累计投资并未带来理想的回报。在新能源行业,这并非个例。风电的大规模限电、生物质能补贴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都为在这些领域投资的企业增设了障碍。

  虽然长远看,中国必然迈向低碳经济,传统能源的消耗将逐渐被新能源所替代。然而,当前新能源尚处于初级阶段,造成传统能源公司奔赴新能源领域时不得不承担上述痛楚。

  今年已经51岁的郑长波,2003年从中石化转会中海油担任总经理助理,2006年起兼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新能源办公室主任,而后一直担任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伴随着中海油新能源公司的成长,这位之前一直专注于炼化行业的高管,逐步意识到新能源在中国发展的现实与瓶颈。

  在新能源公司盈利消息发布的第二天,《能源》杂志记者试图联系郑长波进行采访,他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提到:盈利只是一个小的进步。

  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公司工作人员看来,郑长波是一位非常谦逊和敬业的企业管理者,而新能源公司这几年的业绩也给他增加了很多压力,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升迁。

  据上述人士透露,整个2012年,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投资几乎停滞。除了已经核准的山东潍坊和锦州风电项目以及内蒙古二连浩特二期项目继续进行之外,没有再扩充其他项目。

  “虽然中海油建设了海上风电第一台风机,并且拥有海上平台的施工能力,但是从现实看,海上风电成本较高,收益率较低,我们就放弃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海油就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并且开始提前布局海上资源。2007年,中海油与山东威海市政府签订了总投资210亿元的海上风电开发协议。

  2010年,中国首轮海上风电招标,中海油也参与了投标,投标电价超过1元/千瓦时,无奈的是,参与此次竞标的电力企业报出了更低的价格。“在当时,那么低的价格根本无利可图,我们没法接受。对于威海的海上风电项目,在公司内部,近期也没有再提起。”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中海油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试水停止。风电项目的开发,趋向于陆地资源。“和发电企业相比,我们开发风电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在陆上,划分的资源禀赋也不是很好,更何况内蒙和甘肃地区的限电问题严重,直接影响盈利。”新能源公司一名人士对记者表示。

  而在中海油进入的另一领域——生物质能,也是困难重重。除了生物柴油项目,中海油在几年前也研究生物乙醇。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同时进行前期研究工作的生物乙醇项目有四五个,但是在路条下发之前,退了出来。而其生物柴油项目,2010年初已经生产出合格产品,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至今仍处于试销售阶段,尚未达到满负荷生产。此外,原料小桐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周期,海南东方项目一部分原料由其他原料代替。

  由于生物柴油需要掺入柴油进行售卖,因而需要当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据上述人士透露,此项目至今未获得财政部的验收,迟迟拿不到补贴。在木本油料生产生物柴油并不顺畅的情况下,中海油内部也开始研究使用地沟油为原料,但同样面临难题。

  “从地沟油整个量上看,可以满足需求,但是收集很困难,存在很大问题。中海油还在研究,没看到太大的进展。”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表示。

  “生物柴油原料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地沟油,一类是木本原料。木本原料比如小桐籽要想发展起来,问题是非常多的,客观上讲不尽如人意。中国的气候环境不太适合此类高产油料作物。况且还有一个3到5年的生产周期。而地沟油,收集很困难。”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生物质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序对《能源》杂志记者称。

  “国家产业政策一直没出台,过去那么多积极投入的企业都往后退了,其实也包括我们。”上述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人士称。

  虽然项目的回报不尽人意,但2012年对于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来说意义非凡。

  2012年,新能源公司管理层加大了对公司内部成本的管控,为扭亏为盈做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政策面上也获得多项支持,如获得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等四项国家支持政策,累计获得财政支持约0.9亿元。同时,积极申请动力电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等。

  然而,在中海油这个动辄上千亿利润的庞然大物面前,不到1000万的盈利令新能源公司的处境颇为尴尬。

  押宝煤基清洁能源

  3月下旬,新能源公司因为国家发改委突如其来的一纸公文忙碌起来,上述内部人士称:“这次发改委给了我们一个大的惊喜。”

  他口中说的惊喜是发改委对中海油新能源公司申请的内蒙鄂尔多斯以及大同煤制天然气项目发放了路条,同意开展前期工作。这两个已经准备了4年的项目让新能源公司的员工们变得异常兴奋。发改委对这两个天然气项目的放行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发电集团下属新能源公司不同的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能源业务如风电、生物质等,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承担着另外一块业务——煤基清洁能源。

  据新能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早在几年前,中海油就联合清华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即对煤制天然气在供暖和发电两大领域利用路线的全生命周期能效进行分析,并与煤炭直接发电和供暖的利用路线的全生命周期能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煤制天然气用于供暖的技术路线全生命周期能效较高,并显著优于煤炭发电再供暖技术路线,同时煤制天然气机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相关路线的能效,基本介于煤炭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路线和煤炭平均发电技术路线之间。

  在多次研究和比较中,新能源公司坚定了发展煤制天然气的信心。

  事实上,对于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准备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全球智库峰会上,时任中海油总经理的傅成玉公开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对于解决中国问题,风电等技术可以是一个补充,但是不能成为一个主体,真正的还是煤。中海油这些年加大了对煤的清洁利用研究和项目实验,和国内的企业包括民企一起合作,做了一些工作。在煤转换为天然气方面已经选定了两个大项目,未来五年会形成年产100亿方的煤制气。这个转化过程中,和原来的用煤再发电相比,热效率会提高10%。

  同年,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就煤基清洁能源合作项目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项目主要包括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装置,配套两座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煤矿及附属洗煤厂、煤矸石电厂。在签约仪式上,傅成玉对外称:“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势要求中海油上岸发展清洁能源;山西谋求转型发展,需要对煤清洁利用。在这个基础上,双方一拍即合。”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以煤化工产业园为特色的大路园区,也吸引了中海油的注意力。也是在2009年,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其另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也将布局于此,投资高达250亿元。

  不巧的是,当时几乎已经落定的两个项目却遭遇政策“紧箍咒”。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加强煤化工项目审批管理。《通知》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以下项目: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文件中明确指出将煤化工项目审批权收回国家发改委,“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

  国家政策的收紧令中海油煤基清洁能源的发展计划放缓。“项目申请早已报送发改委,但没有收到明确批复,不能从银行融资,项目推进缓慢。”今年初,中海油能源研究院一名人士对记者表示。

  也就在短短两个月后,中海油两个煤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准生证”。这家急切“上岸”的公司找到了新的登陆点。

  “其实,这两个项目前期工作报送核准的相关资料我们早已准备好,只是这两三年的时间,有些技术、监测数据等发生了变化,一些材料需要进行修订。但因为我们基础工作做了很多,应该很快会完成前期工作。”上述新能源公司人士表示。

  据《能源》杂志了解,中海油与同煤集团合作的项目将在上下游以相互参股方式进行,煤炭资源主要由同煤集团控股,下游煤制气项目由中海油控股,具体方案尚未确定。鄂尔多斯煤制气项目,当地政府已经给中海油预留了配置项目的煤炭资源。

  此外,围绕以上两个煤制气项目,一条贯穿黄河中上游直达环渤海地区、途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四省市的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也在酝酿之中,被称为“北线计划”,等待发改委的批准。届时,产自内蒙、山西的煤制天然气将直达环渤海地区市场。

  借此,中海油在油气管线的争夺中,可以再下一城。而目前,中海油在管道方面的优势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据彼时中海油的规划,到2020年,将为环渤海地区提供150亿方/年稳定的天然气供应气源。但由于路条发放时间晚于预期,时间表一再推迟。

  “本来预期是2011年能拿到路条,以煤化工项目5年周期来算,2015年项目能完工,但是现在推迟了两年时间,项目预计在2017年左右完成了。”上述新能源公司人士说。

  虽然中海油在煤基清洁能源领域刚刚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但其对于煤制气产业的野心显露无疑。

  除了在煤化工重镇山西、内蒙,在另一集结地新疆,中海油的工作人员也多次造访寻找合伙伙伴。在新疆伊犁,山东能源集团下属企业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几乎占据了煤炭的半壁江山。碍于煤炭运输的困境,新汶矿业也需要为煤炭寻找新的出路,他们也寄希望于煤炭的就地转化。中海油就是其考虑的合作伙伴。据上述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双方合作方式还未最终敲定。

  此外,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在澳洲早已斩获78亿煤炭资源的51%权益,按照发展规划,其将在包括海外资源的北、中、南区域重点开发项目,进行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布局。

  在煤制气技术领域,中海油也在试图研发新的技术路线,“海油正在和一些企业进行接触,比如正在和新奥集团合作研发一种新的催化气化技术,提高煤制气的转化效率。”

  按照示范项目类别来说,大唐集团已经进行了首项示范,同样作为示范升级项目,中海油应该尝试一些新的技术路线。

  “发改委的路条一下来,总公司除了生产人员外,大部分工作人员集中精力投入到这两个项目中。”毋庸置疑的是,煤制气业务将成为中海油新能源公司近几年中的工作重心。

  转向背后

  也就是在两年前,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在2011年制作的对外宣传册上,明确表示:未来进入风电行业第一阵营,并且规划到2015年,建设完成300万KW装机容量,力争实现500万KW风电装机容量。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目前公司内部,对于风电和生物质能态度是,暂时不开发风电和生物质能新项目,集中精力做好两个煤制气项目。”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一工作人员说。

  在中海油内部人员看来,由于新能源公司一直以来效益不好,所以在公司内部对于发展新能源板块有不同的声音。由于受到新能源大环境的影响,投资策略的调整,人员的流动也是新能源公司不得不面临的困难之一。此前,一些业务人员,也离开了新能源公司,投奔新主。

  的确,相较于传统的油气行业,新能源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是其不能忽视的短板。被视为财大气粗的石油企业,并非不在意投资回报。如果项目达不到内部收益率规定,也很难实现。

  因而,在试水新能源领域几年后,在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内部,此前提出的在煤炭富集区和风力富集区,打造新型能源链的说法也逐渐淡化。

  事实上,中海油新能源版图是由前任总经理傅成玉一手打造。他曾在多个场合指出,中海油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单纯的石油公司,并指出新能源将成为中海油的核心业务之一。

  “国家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决定了中海油应从单一的石油公司向综合型能源公司跨越,而新能源正是实现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战略目标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探索了几年之后,新能源发展的预期并不如之前所料。在放弃进入太阳能领域之后,风电和生物质能这些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项目逐渐被放低。

  2011年,傅成玉入主中石化,中海油董事长由原中石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宜林接手。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宜林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勘探专业和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从1996年到2011年5月,历任中国石油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中国石油股份新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地处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年产量突飞猛进,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而后,王宜林调到中国石油总部,进入高管层,分管科技、安全、环保等工作。

  一直在传统油气行业工作的王宜林接手中海油后,提出了“二次跨越”,突出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牢牢把握“突出、加快、有效、集约、择优”这一发展方针。即突出发展油气主业,加快发展液化天然气、煤层气产业,有效发展油田专业技术服务、油品销售和石油贸易,集约发展炼油化工、综合服务和金融等产业,择优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上游更大,下游更优,专业技术服务竞争力更强”的基本产业布局。

  对于新能源产业提出的“择优”发展,令新能源公司在战略上做出了调整。为了使“择优发展”的发展战略更好地“落地”,对可再生能源业务相关优化重组,其中提出谨慎且有选择地开展风电项目开发。

  煤制天然气也是“择优”的结果。

  不难看出,中海油的新能源板块业务正逐步向主业靠拢。据中海油规划,待两大煤制气基地的项目完工之后,通过管输管线,运到下游销售市场,而销售主要由另一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负责。借由煤制气项目,中海油内部资源也得以整合。

  即使转战煤基清洁能源领域,其中的风险不容小觑。“对于煤制天然气的未来市场,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较低,其经济效益如何还有待考验。此外,内蒙和山西煤化工项目必须依赖黄河水,水资源的利用也存在担忧。从后期展望看,黄河水资源量有限,发展前途没新疆好。”一位煤化工专家提醒道。

  在过去几年间,国际石油巨头BP涌入新能源领域,斩获一席。而如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也试图从经济效益不太理想的太阳能行业剥离。毫无疑问,和BP逐渐退出新能源行业一样,中海油正在朝着一家更纯粹的油气公司回归。

  公司的取舍

  经过几年的探索,中海油最终做出取舍,而“弃电挺气”战略,增加了这家公司在未来清洁能源争夺中的主动权。

  文 | 本刊记者 范珊珊

  在北京东北四环的一座写字楼里,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位居于此。与总部大气的设计相比,占据两层楼宇的新能源公司看上去丝毫没有油气公司应有的气派与豪华。

  在新能源“国家队”里,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属于低调的一类。在其成立的四年多时间里,对外发布的信息屈指可数,媒体对其关注也不为多见。

  与大笔杀入新能源行业的同行们相比,中海油新能源公司的成绩略显单薄。到目前为止,其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相当于国内最大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2012年新增量的1/4。

  而在中海油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初,一度雄心勃勃。在风能开发领域,更是提出了“以陆为主、规模发展、集中管理”,开发大项目、建设大基地,“大干快上”的跨越式发展。

  这条发展思路几乎是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缩影。

  在现实中,受资源禀赋及限电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发现这条发展思路并不适用。新能源带来的回报并不能如油气投资那样立竿见影。在这个快速更迭的行业,如果你没有更先进的技术和大规模产业化的成本优势做依托,将很快被市场淘汰。

  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一位中层领导甚至表示,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也许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大规模上网造成了限电问题严重,这种模式可以在沿海地区进行试用,但并不适于用西部地区。

  作为一家油气企业,中海油进入电力行业技术上并没有太多优势,同时在资源争夺上能力不足。而在生物质能的项目中,原料种植与收集困难、国家政策不明晰等问题也逐渐显露。

  “试错”之后的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减少或停止了不能满足内部收益率要求的项目。在被认为没有天花板的天然气市场,发掘新的机会。

  国家主管部门对于煤制气项目的放行,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在未来,两个煤制气项目加上一个管道项目如果顺利开工,总投资将超过600亿。这也就意味着,在对于未来清洁能源市场的争夺中,中海油这次选择了天然气。

  毫无疑问,这是和中海油主业紧密结合的一次尝试。在进行了多次试验和考评后,新能源公司的最终决策,无疑是对其自有资产的一次重组和优化。

  在国际上,中海油的做法并非个例。早在30年前就开始在太阳能行业进行探索的BP,经历多年的发展,在太阳能设备制造领域夺得一席。但随着太阳能企业增多,BP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从2009年开始,BP在美国、西班牙、澳洲等地的工厂陆续关闭。2010年4月20日,BP在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导致BP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公司现金流缩水。因而BP决定退出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业务领域,其中就包括近两年来市场收缩、盈利每况愈下的太阳能市场。

  从另一角度说,资产的重组和优化也是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取舍。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影响企业多元化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像中海油的抉择一样,石油公司对于新能源的探索尚处于初期阶段,集中优势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就像中海油一位前任领导向记者所说的那样,不论多元化怎么发展,都不能影响到主业。对于中海油而言,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始终摆在首位。想发展新的产业,必须积累人才和技术,并且掌握好度。不论什么时候,都坚持发展主业,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国首度公开陆军全部18个集团军番号
  • 体育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 两人死亡 视频
  • 娱乐南派三叔坦承出轨婚变:我是人渣
  • 财经温州炒房团被套牢:有人跑路有人跳楼
  • 科技中移动重构飞信:启动服务商招标
  • 博客美国博主亲历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
  • 读书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 教育复旦研究生遭室友投毒 据称刚获考博第一
  • 育儿深圳超30万儿童首获成长补贴今起申报
  • 刘军洛:黄金大抄底与新鸦片战争
  • 雷永军:2013年中国乳业看点
  • 张五常:中国房价涨幅为何冠于全球
  • 姚树洁:法国部长比中国科长穷得多
  • 叶檀:低收入者应逃离北上广
  • 徐斌:全球信用扩张周期现在还未结束
  • 金岩石:为何说北京豪宅该卖天价
  • 谢作诗:妓女比贪官高尚100倍
  • 姚树洁:谁拒绝参加撒切尔夫人的葬礼
  • 张庭宾:日元贬值助TPP摧毁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