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记者 陈一昀 郑州报道
简介:双汇虽未在瘦肉精事件中沉落,但险些“丧命”的它即便是在事发两年之后,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敢掉以轻心。
双汇的救赎
双汇虽未在瘦肉精事件中沉落,但险些“丧命”的它即便是在事发两年之后,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敢掉以轻心。
疑虑尚存
对于2011年3月15日曝光的瘦肉精事件,或许不仅是双汇,消费者和媒体至今都心有余悸。
2013年3月15日,百名消费者与百余名媒体记者被邀至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双汇)参观其生猪定点屠宰与分割车间。
在屠宰车间内,经过一道道工序后,透过玻璃墙,“瘦肉精在线头头检测台”几个红色大字最为醒目。郑州双汇工作人员解释说,这里安排专职人员逐头从生猪的膀胱中汲取尿液,一到两分钟就能得到检测结果,对发现问题的生猪,会进一步检测并上报官方动检做最终判定,严格遵照判定结果依法处置。
在场的工作人员与参观之后座谈会上负责双汇食品安全的副总李红伟都反复提到,膀胱及测试都有编号,生猪上面也标有编号,检测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这个时候,(猪的)头、蹄、尾与胴体都在可控范围内,都可追踪到位,一一对应,包括红脏和白脏,确保检测结果在线。”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解释并未完全解除消费者及媒体记者的心中疑虑,毕竟“生产流水线一直在走”,即便“这边检测出来,可能也不知道是哪头生猪的”等诸如此类的讨论不绝于耳。
此外,还有参观者表示,瘦肉精应该从源头上把控,“看生猪吃的是什么”,而不仅仅是中间环节的检测,“生产流水线那么长,运猪进来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但是我们在那里那么久没看到有进的”。
事实上,大巴车带参观者到达郑州双汇时,已经将近9点50分,而大概10点30分时已经参观完毕,前后约40分钟。
双汇集团副总及新闻发言人刘金涛告诉新金融记者,郑州双汇是双汇集团最新投资建设的一个工厂,屠宰生产线于去年投产不久。郑州双汇总经理潘广辉补充说,其肉制品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6月主体工程封顶,12月底竣工投产。
在这样一个新建的工厂里,生产流水线设备是崭新的,技术人员着装与车间内环境是干净的,那么是否等同于双汇老工厂的车间也一并如此。再者,行程安排只有屠宰和分割车间,并未涉及问题频发的火腿肠等肉制品加工车间,即便郑州双汇的产品质量有所保障,或许也无法断言整个集团全然如此。
对此,刘金涛表示,在场的不少媒体朋友曾参观过双汇的其他工厂,比如河南的漯河、济源,及江西的南昌,而郑州双汇作为最新投资建设的工厂,与其他近些年投资建设的工厂相比,在规模与技术装备上基本是统一的,至于“我们以前的老工厂,它的技术装备也远远领先于同行业。”
转型为稳
虽然存在种种疑问,但就参观所见而言,车间内技术人员的娴熟动作是毋庸置疑的。据工作人员介绍,屠宰车间生产线的生产速度为650头/小时,平常每天工作6小时,仅一个班次,产能为3000头左右,而由于生猪屠宰行业受节假日影响,彼时每天的工作时间会延长至8到9个小时,产能随之达到5000到6000头不等。
除双汇本身的技术人员外,车间内着蓝色工作服的是郑州市畜牧局在此的官方驻厂动检人员,共50名,自生猪入厂直到最终发货,均有官方驻厂动检人员把关。此外,车间内还配备一些内部品质检测人员,对猪肉的品质进行档次和要求的划分。
在经过屠宰、分割等一系列工序后,这里的冷鲜肉可流向3种渠道——加盟店、连锁店及商超系统。其中,连锁店属于双汇集团下属商业公司运作,而加盟店与商超归销售公司负责,虽都面向全国,但目前“连锁店分布的没有那么广,河南占的比重大一点,其他地方相对来说少一点。”郑州双汇生产负责人说。
刘金涛也表示,由于南北地域不同,消费习惯和气温状况也不一样,“我们先紧着北方的发展,南方只有通过冷鲜肉在大型超市(销售),先这样去满足,当宣传普及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些人进入到这个行业,经销、开加盟店。”
至于规划,他表示,集团将围绕工业发展商业,“我们的基地建到哪儿,我们的商业连锁就要跟到哪儿,商业促进当地工业基地的发展。”
而有媒体同行反映,瘦肉精事件后,陆续有一些双汇连锁店退出,其下游渠道可能受到影响。对此,双汇集团总裁张太喜的说法是,“这里面有我们管理不善的问题,或是选址有问题,有的店是家庭开的,开不了或赔钱,有很多因素”,同时他还表示关店是个别现象。
就瘦肉精事件对双汇所造成的影响而言,中国肉业网分析师何中华告诉新金融记者,尽管瘦肉精是行业性问题,但它对双汇的影响是全面的,直接影响是3个月,间接影响至今犹在。
张太喜在此次座谈会上曾多次强调要牢记3.15,并宣读双汇将迎来的3个转变——产品由高中低全覆盖向中高档转变,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以及由国内企业向国际化大公司转变。
目前来看,双汇的最大转变莫过于对外界日益开放的态势上,而其对安全筹码的加重无疑是它在瘦肉精教训之后的最大惊醒,“稳”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