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凯
北京时间2013年2月25日整整一个晚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杨华一直处于兴奋之中。
让杨华兴奋的是,在历时7个月的拉锯战之后,中海油终于在第二天的早上6点钟完成了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的交割工作。至此,这桩涉及金额高达近200亿美元的收购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接下来,中海油面临的将是对尼克森的整合。杨华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交割的整合从交割完成时已经结束,后续业务上的整合则还需要3-5个月。
“与7年前收购优尼科失败相比,若要总结此次成功收购尼克森的经验,简单来说就一句话,这次的运气好一些。”杨华称。
不过,中海油的后续整合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尼克森旗下有超过60%的资产为“油砂”储量。相比于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油砂的开采难度、成本都更高。
完成交割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交割仪式在尼克森总部加拿大加尔加里市举行。交割仪式是在当地时间2月25日的15点举行,中海油方面的代表是中海油国际公司总经理方志。
方志同时也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0883.HK)的副总裁。为了顺利完成此次交割,方志早在几个月前就作为中海油的代表被派往加尔加里市。
与此同时,在远隔万里之外的北京,2月26日早上,杨华则和他的同事正在中海油大厦内兴奋的等待着结果。这是此次收购的最后一步。
“收购尼克森的交割于今天(2月26日)早上6点画上句号,昨天一晚上都很兴奋,时刻都在关注每一个进程,以及资金股票交割所有的流向到哪一步。”杨华说。
7个月前,中海油宣布,已与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达成协议,中海油将以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尼克森全部股份。
根据协议,此次收购单价为普通股27.5美元,优先股26加元,比尼克森前一个交易日股价溢价61%。此外,中海油还另外承担尼克森43亿美元的债务。
这意味着这笔收购的总价将高达194亿美元,仅次于2009年中国铝业发起的195亿美元收购全球铁矿和资源巨头力拓集团。
“我们一直遵循着价值驱动的并购理念。从资产的内在价值、资产组合、资产分布来看,收购尼克森对中海油的今后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协同效应。”杨华说。
尼克森公司成立于1971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纽约两地上市,总部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阿尔伯塔省省会加尔加里市,是加拿大第十四大石油公司。
在完成交割后,尼克森将成立新董事会。尼克森的声明称,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Kevin Reinhart将继续担任该职务,中海油执行董事李凡荣将出任董事长。
其他董事会成员分别为Rein-hart、方志、Barry Jackson,Thomas O'Neill、William Berry。在新董事会名单中,方志作为前期收购的中海油代表被委以重任。
并购细节
随着此次收购完成交割,关于前期并购的细节也开始浮出水面。
自从2012年7月底发起收购以来,业内均将此次收购与7年前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相提并论。
所不同的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折戟,而收购尼克森则成功。“相比于优尼科(失败),简单一句话,(收购尼克森)运气好一点。”杨华在回答《经济观察报》记者提问时说。
事实上,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计划早在2005年就已经启动。在杨华看来,此次收购尼克森的过程不是7个月,而是7年,准确的时间是从2005年12月开始,中海油就已经在密切关注尼克森的动向了。
当年6月22日,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计划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这项收购在当时被认为是“蛇吞象”。
中海油内部人士则透露,事实上,在选择优尼科为并购对象的时候,也考虑过尼克森,但由于优尼科的资产主要在亚洲,因而最终选择了优尼科作为并购对象。
资料显示,优尼科公司目前已探明石油及天然气储量中约70%位于亚洲和里海地区,60%的储量是天然气,绝大部分位于亚洲,主要位于印尼、泰国及孟加拉国等。
最终,收购优尼科的行动受到美国政府的阻碍而折戟,优尼科后被美国另外一家石油公司雪佛龙收入囊中。
收购优尼科失败后,中海油并没有放弃继续在海外市场上寻找合适的并购机会。但由于尼克森的资产主要是油砂及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产,这些资产当时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包括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产的开发变得容易。尤其是美国掀起了页岩气革命之后,尼克森的非常规油气资产变得更有价值。
杨华称,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可以分为三步来看。首先是战略驱动,要明白为什么要收购尼克森;其次是长期跟踪;最后才是在遵循价值驱动的原则下理性出手。
在杨华看来,收购尼克森最难的地方在于把握收购时机和把握价格区间。“很长一段时间,我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市场,NXY(尼克森在纽交所的上市代码)是我经常看的一只股票。”杨华说。
时机出现在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破坏了全球油气资源的组合,一些不堪重负的油气公司开始通过出售资产艰难度日。但对于收购方来说,经济危机确是“好事”。
尼克森的业绩也开始出现下滑。财报显示,2008年尼克森的净收入为17.15亿加元,2009年则暴跌至5.36亿加元。2010年升至11.27亿加元,2011年又跌至6.97亿加元。
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也不平稳。2008年,尼克森经营性现金流为43.54亿加元,2009年为18.86亿加元,2010年为23.92亿加元,2011年为24.97亿加元。
此外,尼克森主要是一家勘探公司,主要业务均在上游,这需要巨额的前期勘探投入。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尼克森在高涨的勘探投入下不堪重负,只能选择寻找投资者。
杨华在总结收购尼克森的成功经验时称,与当年收购优尼科失败相比,此次之所以能够收购尼克森成功,简单就一句话,运气好一点。“另外一个因素是,这次的主战场在加拿大,而不在美国。”杨华说。
后续整合
如今,中海油终于如愿以偿,将尼克森收入囊中。杨华说,未来不会排除还会继续发起大笔并购,关键是看是否有价值。
“并购之后的整合是创造价值的关键。”杨华说。
据杨华透露,整合过程分为立刻的、短期的和稍长时期的三部分。其中,立刻的整合已经在交割之际就已完成,后续的整合还需两步走。“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或者5个月是整合密集运作期,两家公司的计划、财务、勘探、开发等十几条业务线要进行对接。”杨华说,“过了这三五个月后,还有一段更长的重要整合时期,是价值理念、文化的深度融合,有的要一两年,有的可能需要三四年。”
尼克森成为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后,中海油承诺将保留全部原有员工,而中海油方面派驻尼克森的人员安排还正在制定之中。
目前,中海油已着手安排新公司的构架,将把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加尔加里作为中海油在北美和中美洲的总部,管理价值约80亿美元新增资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记者称,收购成功、完成人事安排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中海油所要做的便是如何让尼克森的油气资源为自己所用。
尼克森旗下的资产包括勘探、开发和在产项目,主要分布于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尼日利亚海上、墨西哥湾、哥伦比亚、也门和波兰。其中,常规油气、油砂和页岩气为其三大核心业务。
目前,尼克森的探明可采储量为10亿桶油当量左右,概算储量为20.22亿桶油当量,远景储量则为56亿桶油当量。2012年第二季度,尼克森的平均日产量达到20.70万桶油当量。而2011年中海油全年平均日产量则为90.9万桶油当量。
通过并购尼克森,中海油的证实储量增加了约30%,产量则增加了20%以上。
但尼克森资产组合中,油砂资产占了该公司储量中的60%。与页岩气、页岩油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相比,油砂的开采难度和成本都更高。
业内一般认为,只有当国际油价长期维持在80美元/桶以上,油砂项目的勘探开发才具有商业价值。目前,国际油价仍然在90美元/桶以上。
2010年,中海油与阿根廷Bridas Energy Holdings Ltd将Bridas Corporation改组为一家双反各占50%的合资公司,交易价格为31亿美元。
但如今,中海油对Bridas的整合并不理想,正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各占50%的股权结构带来了诸多管理问题;而阿根廷对油气资源的加强管制也让整合难度加大。
不过,杨华称,由于尼克森超过90%的储量位于稳定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财政制度具有吸引力,因此资产组合的地缘政治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