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雷
2月21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正式宣布,将公司名称由苏宁电器[微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更好地与企业经营范围和商业模式相适应。
历经20多年发展,家电零售龙头苏宁电器已家喻户晓,品牌价值逾800亿元。如今改掉金字招牌,是被迫之举还是主动谋变?新战略又将如何落地?
面对电商冲击,企业要主动
在新的商业环境下,传统零售业不断遭遇挑战。去年底,企业家马云[微博]在与王健林展开电商巨赌时预言,2020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将占到半数份额。“零售业衰微论”不能不引起苏宁的高度关注。
“如果按照这样的假设,未来10年的消费市场,不消分流一半的销售,现在所有的零售企业都将丧失利润和生存能力。”张近东在企业内部讲话中表示,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信息进入网络化传播,货币变成电子化结转,商品实现自动化拣配。
张近东认为,面对零售要素的变革趋势,正确的态度是掌握变革的零售技术手段,改变自己、参与变革,创优自我、主导变革。
在历经3年的线上业务运营后,苏宁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电子商务的主力军应该是“店商”,而不应该是电商,无论“店商”还是电商,零售盈利的精髓都取决于本地化经营和服务;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由零售企业自己主导,而不是由电商服务商主宰。
“零售业的春天只能由零售企业自己去开创。”张近东认为,未来的零售企业,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没有线上就没有线下,有了线下才能有更好的线上。云商模式必将成为零售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更名并非偶然,为去电器化
“云商可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核心是以云技术为基础,整合开放苏宁前台后台、融合开放苏宁线上线下,服务全产业、服务全客群。”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苏宁新模式已从概念构想、试验模型,进入到市场化应用、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苏宁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仔细分析,所谓的云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全品类经营、全渠道拓展,经营范围由主打家电产品延伸至百货、图书、母婴用品等众多领域;另一方面,转型云服务模式,苏宁已经构建面向内部员工的管理云、面向供应商的供应云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云,并逐步推进“云服务”模式的全面市场化运作。
对于熟悉苏宁的人士而言,其更名并非偶然。早在去年3月,张近东就公开表示,苏宁实施去电器化战略,企业名称中要去掉“电器”两字,毕竟电器已不足以涵盖其业务范围。与此同时,他还高调宣称苏宁的目标是“沃尔玛+亚马逊[微博]”,而不再是以往常挂在嘴边的“打造中国的沃尔玛”。
近年来,我国网络交易日益火爆,而家电连锁业走势则不容乐观。苏宁电器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4.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3.52亿元,同比下滑31.28%。同期,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11%,网购冲击因素日益凸显。
调整组织架构,成败还在人
为适应云商模式特点,苏宁全面调整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矩阵式组织转变为事业群组织。在总部经营层面,打造线上电子商务、线下连锁平台和商品经营三大经营总部,涵盖了实体产品、内容产品、服务产品三大类28个事业部,形成“平台共享+垂直协同”的经营组合,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全品类拓展。同时,苏宁海内外大区数量增至60个,城市终端增至200多个,以增强全地域覆盖和精细化运营能力。苏宁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人才选拔晋升,总计有3000多名知识型、年轻化干部得到晋升。
苏宁总裁金明表示,苏宁将着力推进线上和线下的虚实融合。比如,产品实现两平台共采共享,依托客户大数据实现精确营销,线上线下推广协调进行,售后与服务也将融合。这背后则是供应链、营销模式与系统架构的重整。
据了解,为支撑苏宁的全品类和平台式发展,苏宁未来3年将投入220亿元建设60个地区物流基地和10多个分拣中心,苏宁人才队伍将再扩充3.5万人。
对于苏宁商业模式再造,业界专家表示,方向很明确,战略也已清晰,现在关键是如何踩准节奏加快落实。实施难点不在于资金、资源,最大的挑战还是人的问题。苏宁原有团队的知识与能力能否跟上业务的发展,引进的外来人才与原有团队能否很好融合,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云商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