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书琴 夏晓柏 特约记者 彭立国 北京、长沙报道
1月8日,中联重科临时停牌,而停牌原因则是一封自称是国际投资者所发出的匿名举报信,该举报信对中联重科的财务提出质疑。
据香港明报报道,中联重科被匿名举报财务造假,举报信指出,中联重科将部分未实际销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订单计入正常销售额内,有夸大利润表现,其中,中联重科仅华东地区的销售额按年增长幅度足足夸大了10倍。
该份自称是国际投资者所发出的匿名信认为,在2012年整个重型机械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中联重科是内地同行中唯一一家录得前三季纯利及营业额有双位数按年增长的公司,当中存在“造数”可能。目前该举报信已经向香港证监会发送,并提供了一些材料。
有相关人士认为,该举报理由逻辑不通,举报内容是否真实有待考证,并对该举报信的来源产生质疑。
8日晚,中联重科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的收入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存在“财务造假,将部分未实际销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订单计入正常销售额内,以夸大利润表现”的情况。
是否有B类与C类销售
中联称从未有分类销售政策,更不存在B类销售和C类销售
1月8日早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因媒体报道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尚未披露的信息,根据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本所将于2013年1月8日开市起对公司股票进行临时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据香港明报报道,内地重型工业机械生产商中联重科被匿名举报财务造假,指其将部分未实际销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订单计入正常销售额内,以夸大利润表现。这封声称向香港证监会举报的匿名信所提供的材料更显示,利用这种方式,中联重科仅华东地区的销售额按年增长幅度足足夸大了10倍。
举报信附上一份据称是中联重科华东地区内部销售文件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将销售分成三种,一种是正常销售,另外则是B类销售及C类销售。
信中称,根据中联重科内部人士透露,正常销售是指已经与买家签订好,有确实出货及付款日期等等的正常订单,而B类销售其实是买家预期会购买,但未有出货日期、未付款,且产品仍放仓储的潜在订单,至于C类销售,则只是中联重科将一些旧有客户套上别间公司而虚构出来的订单。
同时,匿名信中表示,中联重科将根本未发生交易,甚至是虚构的B类销售及C类销售订单计入正常销售额内,制造出公司营业额大幅增长的假象,而当找到其它真正订单就用来填补取缔问题订单,被取缔的问题订单就以“客户退货”的方式作处理。
举报信认为,中联重科不只在华东区使用这种“造数”手法,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司可以表现优于同行,有双位数纯利增长。
8日晚,中联重科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从未有分类销售政策,更不存在B类销售和C类销售,公司所有销售均为正常销售。公司并无机会见到报道中所称的“内部销售文件”,并不存在此类“内部销售文件”。
同时,中联重科华东区2012年前三个月的销售数据为13.19亿元,与2011年同期的10.02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1.64%。
此外,公告还解释了公司表现优于同行,有双位数纯利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的进一步提升,使得产品订单增长,以及产品毛利率的提高、产品结构的优化”。
为何能逆势增长?
尽管中联做了解释,但仍有投行人士认为中联不具备逆势增长的能力
举报信对中联重科2012年度的逆势增长状态提出质疑,其认为,在2012年整个重型机械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中联重科是内地同行中唯一一家录得前三季纯利及营业额有双位数按年增长的公司,当中存在“造数”可能。
但也有相关人士认为,该举报理由逻辑不通,举报内容是否真实有待考证,并对该举报信的来源产生质疑。同时,据香港明报报道,该举报信所提供的所谓内部文件,并没有中联重科的公司名字、盖章等,真伪仍有待证明。
2012年中联重科在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工程机械行业产销增速持续回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逆势增长。对此,中信建投相关分析人士对此产生质疑,他认为中联重科不具备逆势增长的能力。
据记者了解,2012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291.20亿元,同比增长20.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21.47%。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91.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77%,净利润增长16.75%。
而其竞争对手三一重工[微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46%,净利润同比降23.42%。徐工机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7%,净利润则下滑了30.51%。
中联重科在半年报中对其逆势增长有如下解释:公司业绩实现逆市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拥有均衡的产品结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提升,以及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但中联重科同时表示,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信用状况存在差异的庞大客户群体面前,公司仍然可能面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中联重科董秘申科认为逆市增长还得益于成功的资本运作。他表示:“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募投项目都达到了预期收益,再用获得的收益进行投资,所以9年间公司没有再融资,可以说投资者的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2008年之后,中联重科开始频频资本动作:2008年,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等,收购全球第三的工程机械巨头CIFA100%股权;2010年,公司增发2.98亿股,融资55亿元;同年年底,公司H股挂牌上市,募集150亿港币,是1998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2012年,公司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在印度合资组建塔式起重机工厂。
时至今日,收购CIFA的聚合效应初步显现。申科透露,并购CIFA使得中联重科的技术实力大为增强,碳纤维、长臂架泵车相继推向市场,而协同采购则让中联重科每年节约采购成本超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