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太阳曝资金链断裂隐忧 光伏企业债务危机何以化解
新华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韩莹、杨溢仁)近日,“超日太阳倪开禄留下数十亿债务外逃”传闻事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尽管4日倪开禄回国打破其“跑路”传言,但超日太阳资金链紧张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在光伏行业整体困境面前,超日太阳显然只是“冰山一角”。
超日太阳深陷资金断链危机
2012年12月27日下午,微博实名认证为“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的人士称,超日太阳能创始人兼董事长倪开禄失踪,极可能已离开中国,留下数十亿债务和超过1000名以上的员工,本地多家企业因借贷和担保受到牵连,一石激起千层浪。
进入2012年以来,超日太阳资金链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2010年11月18日该公司在国内上市,作为超日太阳第一大股东的董事长倪开禄曾先后十多次将手中股权质押给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便融资贷款。
截至目前,倪开禄手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积数为3.15亿股,占该公司的37.36%,而其手中总持有量仅为37.38%,这表示,倪开禄所持股权的99.95%都已被质押用于融资。而另外,超日太阳第二大股东、倪开禄的女儿倪娜也在去年将手中股权的96.74%质押给多家信托公司,用以申请银行贷款。
超日太阳近年来通过多次大量的股票质押发行信托产品,其“11超日债”涉及金额高达10亿元,若该公司财务状况继续恶化,这批债务或将面临兑付风险。
资深信托人士刘擎指出,超日太阳的致命问题不在于股票质押给信托,而在于现金流量表极度恶化,尤其是经营现金流。三季度收入10亿元,应收账款33亿元,这个比例在所有上市公司中都是畸高的,而这些账款是否能收回还是一个问题。即使收回,是否符合信托和债券投资人的时点要求,也是个问题。
超日太阳董秘顾晨冬对记者坦承,公司目前确实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一开始只打算抵押50%的股权,但随着股价不断下跌,才被迫全部抵押。”
多方协调寻求解决方案
尽管倪开禄已经回国,但超日的财务问题仍然存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超日太阳应收账款为33.42亿元;短期借款17.78亿元,应付票据6.8亿元,应付账款9.9亿元,长期借款1.5亿元,应付债券10亿元,合计约46亿元,而目前公司净资产不到30亿元,资不抵债已成定局。
从超日太阳当前的账面资产上看,公司36亿元的应收账款黑洞深不见底,流动资产却仅有10亿元,在其信誉破产的情况下,与50亿元总负债相比,缺口很大。
无疑,这家财务风险巨大、过往承诺屡次放空的公司存在相当多的风险隐患。业内人士认为,实际控制人将全部股权质押,必将面临可能失去控制权的局面。而企业目前的造血能力堪忧,只有多方协调下,获得一定的宽限期,超日才可能从债务泥团中走出。
顾晨冬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拟定化解风险、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具体计划。“我认为,还清全部的账款最少需要半年时间,公司正在通过催收应收账款、处置资产、开展代工等方式回笼资金。”
“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不太可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但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会提供适时的帮助。”顾晨冬坦言道,“而对于信托危机,目前已经与部分信托公司达成协议,毕竟信托公司也不希望看到企业倒闭,无法回收资金。”
光伏企业“人人自危”
超日太阳出现的资金困难是眼下很多光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虽然近期国家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但笼罩在光伏业上的寒意并未散去,不少企业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信贷危机仍然难解。
新世纪评级方面认为,这些政策和行动从长期看,虽会对国内的光伏企业形成一定的支持,但各个企业的业务及财务状况有所不同,较难在短期内扭转其经营困局。而且,单纯在政策和财政补贴上支持光伏产业并不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才是根本之策。
统计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41家光伏企业应收账款高达316亿元,因行业低迷,这些款项兑换难度较大。
事实上,最早暴露资金问题的还是国内光伏企业的龙头赛维LDK。去年11月21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因为1笔亿元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清偿,被上海农商银行告上法院,被称为中国光伏业“债务违约第一单”。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认为,从行业的成长来看,光伏产业依然面临着一种结构性的调整。原来是以外需为主,但现在要逐步转向内需为主,这种调整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也不是能够立刻就好起来的。
更有业内专家判断,如果光伏企业不能迅速打开国内市场,库存难以消化将会更加影响银行的信心,很有可能引发银行新一轮信贷危机,届时光伏企业将陷入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