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光明70亿收购英国维他麦完成 曾出海屡受挫

2012年11月08日 02:3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本报记者 潘洁

  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正式完成。昨日,国内食品巨头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Lion Capital LLP (简称“利安资本)基金联合宣布:光明食品将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60%的股份,该项目交易对价近6.8亿英镑(约合68亿元人民币)。据悉,维他麦企业价值为12亿英镑(包括企业股权和负债),余下的40%股份将继续由利安资本和管理层持有。

  “国际化”融资渠道

  公开数据显示,光明食品2011年营业收入769亿元,净利润26.5亿元。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收购光明食品的自有资金并不充裕。业界认为,融资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是当前海外收购的一大难题,但此次光明的融资方案却十分“讨巧”: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其带有强烈的“国际化”色彩,合作方囊控了汇丰、苏格兰皇家、巴克莱、荷兰合作银行、澳新等外资银行,这与中资银行的融资数量比例基本达到1∶1。

  “光明食品将利用维他麦的资源协助它开拓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于此次收购,光明食品董事长王宗南预计,其今后在中国的销售增长将有望高于中国谷物麦片市场年均增长水平。他同时透露,光明食品将尽快安排该公司赴香港上市,又预计每年可给其带来约50亿元的收入。

  而据了解,作为英国第二大谷物类和谷物条食品生产商,维他麦旗下的品牌自1932年开始在英国生产和销售,至今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早餐谷物品牌,约占英国14.5%的市场份额。有消息称,两年前,维他麦品牌通过专营进口食品代理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超市售卖,比如上海的第一八佰伴,但年销售额仅有600万元。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谷物早餐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维他麦首席执行官这样表示。事实上,目前,中国谷物麦片市场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由于主打健康和养生牌,利润空间扩大,已有多个品牌觊觎该市场。

  “对于维他麦公司而言,当前欧美澳等国食品需求增幅趋缓,企业盈利空间下降,亟需开发新市场。此外,由于受到经济下滑、企业经营不善、资金短缺等影响,企业需注入新的资金,用于发展。并购后,市场问题、资金短缺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光明而言,通过并购,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实现其海外扩张,从而推动自身企业机制的全面国际化发展。

  光明“出海”屡受挫

  作为仅次于中粮集团的知名食品企业,光明集团从2009年开始便加快其国际化战略,频频“出海”,但却屡屡受挫。资料显示,2010年7月,光明集团对澳大利亚最大的糖业巨头西斯尔(CSR)17.5亿澳元的收购在最后关头被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抢走;当年9月,对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Biscuits)31.6亿美元的收购在最后两个月因故退出;2011年1月,其对美国最大的保健营养品制造商和零售商GNC的收购谈判出局;此后,其又在对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Yoplait)的股权竞购中受挫。

  宋亮告诉记者,光明集团这些年加快海外布局,主要有几方面考虑:

  一是获得海外质优价廉的原料资源。“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国内肉、奶等需求不断增长,本土满足自身需求的成本越来越高,相较于海外,比如新西兰拥有丰富的奶业资源,可以提供相对质优价廉的乳品资源”。

  二是通过并购海外成熟、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可以获取这些企业关于生产、加工、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三是将被并购企业作为海外拓展的平台,借助其在品牌、渠道等方面优势,实现产品扩张。

  近年来,中国食品巨头转战海外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另一家巨头中粮集团也在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准备“大干一番”,并曾公开表示,计划未来5年斥资100多亿美元拓展海外,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中国食品企业通过收购的手段整合全球资源来壮大自身,是较为通行的做法,很多企业急切用“资本换资源”,显示自己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李光斗: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打破哪些魔咒
  • 王海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 丁志杰:维护美元霸权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
  • 陶冬:中国楼市短期看好 中期看淡
  • Kingsley:奥巴马连任是中国经济大利空
  • 朱大鸣:未来十年中国道路走向何方
  • 黄鸣:任志强别把绿建标准主权拱手相让
  • 陈序:奥巴马还需要向外国人证明自己
  • kramer:奥巴马再次当选意味着什么
  • 洪平凡:20国集团的政策方针可能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