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大众渠道管理疑失控 多车主投诉经销商欺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 09:37  中国新闻网微博
资料图 中新社发 资料图 中新社发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汽车频道 李建宗)前11月乘用车销量排名第三,售车超过106万辆,尽管今年车市整体步伐放缓,但上海大众仍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不过在良好势头下,其在经销商管理方面仍暴露出隐忧,中新网汽车频道近期陆续收到不少车主对上海大众经销商的投诉,涉及售后服务质量、欺诈客户等内容。

  经销商乱象

  安徽的邾先生去年9月10日在上海大众铜陵众顺4S店买了一辆POLO 1.4 三厢。在跑了800公里后,汽车中控台出现异响,邾先生只得将车送到离家较近的上海大众巢湖4S店进行维修。接下来,更多的问题相继出现。包括雨刮器无法工作;左后门无法关闭;右后轮胎漏气;汽车导航变形;右后轮轴承损坏等。

  邾先生屡次带车到4S店进行维修,但故障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断出现。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今年7月的一次维修中,学徒工操作不当打碎了挡风玻璃。尽管店方给换了新的挡风玻璃,但新玻璃与原装玻璃有色差,这让视力不是很好的邾先生颇为郁闷。

  经过此事,邾先生对巢湖店产生了不信任,转而到上海大众芜湖众爱4S店维修和保养,但车子依然小毛病不断。“巢湖店去了5、6次,芜湖店已经去了7、8次了。”邾先生在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表示,“每次去保养检测都是草草了事,也就换换机油,检检螺丝,七七八八的问题都是我自己发现的。”他认为自己可能买到了次品车,希望厂商能延长质保期。

  江苏大丰的丁先生去年6月购买了一辆上海大众朗逸。车子在开了3000多公里后,发动机开始出现“哒哒”异响。丁先生将车子送到盐城上海大众4S店进行检测,但对方表示一切正常。车子开到5000公里时,发动机的异响越发严重,丁先生将车送到上海大众大丰维修站进行检测,但工作人员仍表示没有问题。到今年夏天,车子已经跑出1万3千公里,发动机的异响已大得无法再用其他理由来解释,维修站这才承认,发动机确实存在问题。

  之后,维修站多次帮丁先生向上海大众申请更换发动机,但上海大众均予以拒绝,只是回复让继续修理。“上海那边总说让维修,也不说什么原因,维修站也没办法。”丁先生说。

  维修站先后两次拆开车子的发动机,更换了液压挺杆和机油泵,但异响声依然没有停息。之后,上海大众又提出要分解发动机以确定问题,遭到丁先生拒绝,“他们没有明确告诉我分解后是维修还是更换。如果分解后没找到问题,又不给换发动机怎么办?发动机分解后贬值很厉害的。”

  他对厂方只通过电话遥控维修站的做法表示不满,“他们哪怕派一个工程师过来看看也好,这个要求都达不到。”他透露,自己爱车的故障并非个例,“我们这些车主有一个QQ群,20多台车都是同样的问题,用的同一种型号发动机。”

  江苏的戈先生则向中新网汽车频道投诉,自己险些遭到经销商的欺诈。今年6月17日,戈先生在在宿迁市上海大众腾盛4S店购买了一辆新帕萨特1.8T。他本来打算办理车贷,但听销售人员沈某说,先付款也不耽误办理,于是先行支付了全款。

  沈某游说戈先生办理上汽金融集团的贷款。戈先生计算后认为比在银行办理要多交不少利息,拒绝了该建议。之后,4S店安排沈某为戈先生联系建设银行办理车贷事务。

  等了一个月后,沈某突然告知戈先生,建行的贷款办不下来,建议办理工行的。无奈之下,戈先生只好同意。7月中旬,沈某通知戈先生到宿迁工行签字。8月初,沈某又联系戈先生,说表格上的字签漏了,让他补签。戈先生补签后又苦等了一阵。8月15日,沈某通知戈先生说贷款已经办下来,可以到店领取。当戈先生赶到店里时,等待他的却是一份收费单据,名目包括3000元的手续费、500元的调查费、510元的上牌公证费、8050元的保证金等。沈某表示,这些费用是工商银行要求收取的。

  心存疑惑的戈先生跑到工行求证,工作人员表示,银行并没有这些收费项目。戈先生回到4S店质问沈某。沈某改口称这些费用是4S店收取的,戈先生反驳称,收费事项4S店事前并未告知,并表示要向媒体曝光此事。沈某听闻后,再次改口称上述部分费用可以不收取,但必须交8000元的保证金,等戈先生还清银行贷款后再归还。“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呀,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戈先生哭笑不得。

  一气之下,戈先生决定自己办理贷款。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车贷必须在购车付款开票后的56日内办理,戈先生目前已经超过了期限。“如果能办成车贷,我可以轻松的每月还几千块钱,现在30万全投在这部车上了,本来我还打算用这笔钱来投资或买房的。”戈先生告诉中新网汽车频道。他透露,自己曾多次拨打上海大众投诉热线进行投诉,对方也表示4S店的做法“不像话”,但截至目前,仍未给出任何实质答复。

  湖北襄阳的王先生也怀疑自己遭到了经销商的欺诈。去年12月16日,王先生在上海大众襄樊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朗逸1.6L手动品悠版轿车。提车时,王先生发现里程表显示已经跑过200多公里。销售人员解释,这是有客人试开过的缘故。“当时这款车很紧俏,而且店家还优惠了一两千块钱,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大,就买了下来。”王先生对中新网汽车频道说。之后,他在与4S店有合作关系的安邦保险公司办理了保险。

  今年12月初,王先生的汽车保险到期,他决定将保险换到平安保险公司,却意外地从工作人员处获悉,自己的汽车早在去年的10月12日就买过保险了。“这说明我的车子根本不只是被人试开过,而是被人买过。”王先生说,尽管车子到现在未有故障,但想到自己买了一辆二手车,心里还是很郁闷。

  王先生找到4S店进行交涉,“他们说送三次免费保养做补偿,这条件我肯定不能接受。”王先生说,“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他们这是欺诈,给出的赔偿至少是一倍。”王先生透露,自己曾多次拨打上海大众的投诉电话,“他们一直说在处理,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

  专家:车企有责任管好经销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表示,车企与经销商之间关系密切,经销商是传导车企品牌理念和服务理念的窗口,国内一些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质量,达不到其承销品牌向消费者承诺的水平,说明要么是车企要求过高,要不就是经销商并未完全接受车企的服务理念。

  “服务差也不只是理念的问题,还有技术的问题。车企应该把经销商的技术培训抓起来。车辆的技术性能、故障判断,这些都应该由车企来负责培训。毕竟车企才掌握车辆的核心技术,熟悉车辆的构造特点。”罗磊说。

  而对于经销商欺诈客户的事例,罗磊认为这应该属于经销商或其员工的个人行为,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事件,应该向工商部门或司法部门求助。但他表示,车企也有责任对这些经销商进行惩罚。

  罗磊介绍,在车企和经销商两者的关系中,话语权在前者,越强势的汽车品牌,对经销商的控制力越强,“从建店的保证金,到店面的结构、材料、甚至办公桌椅的选择,经销商都必须听厂商的。营销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压货、压任务,基本是厂商说了算,要经销商完成多少就必须完成多少,否则就扣这扣那。另外,经销商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库存,不光是整车库存,也包括零部件库存、装饰用品库存、包括让客户选什么金融产品,都是厂商说了算。”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车企在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如果还将售后服务质量不佳、欺诈客户等问题的责任全都推给经销商,不合情理。“强势品牌车企对经销商的控制是很厉害的,如果经销商老是出乱子或被投诉,还没人管。要么是车企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可能是扩张太快,经销商太多管不过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