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湖通胀扩张术:推高端楼盘做商业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 09:09  财经国家周刊[ 微博 ]

  多家开发商在调控之年业绩大涨,主要原因为布局二三线城市。而因通胀催生的保值需求,使得主推高端楼盘的龙湖,在调控区域和调控人群上双受益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魏洪磊

  2011年1月7日,龙湖地产(0960.HK)宣布,12月份合同销售金额55.9亿元,全年业绩最终定格在333.2亿元,同比增长81%。

  即使是央企中海地产,也开始研究龙湖业绩何以飙升。2010年11月中旬,中海地产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坦言,“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是,龙湖在北京的业绩为什么上升这么快?”

  国都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龙湖2011年的毛利润率可达50%。一位行业分析师更认为,“开发商的最佳组合就是万科的规模加龙湖的业绩。”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多家房企在调控之年业绩大涨,主要原因为布局二三线城市,政策压力较小。而龙湖则在调控区域和调控人群上双双受益,“因为高端楼盘的客户群受冲击不大,在通胀压力下,反而催生保值避险需求。”

  2009年底赴港上市前后,龙湖扩张速度加快,从初期的布局重庆、成都,到进入环渤海和长三角的多个二线城市。除却布局变化之外,其产品结构也在发生改变。

  秦力洪认为“低容积率土地会越来越少”,龙湖需在产品线上扩张,比如商业地产。龙湖近期于山东、云南跑马圈地,预示着其与万达、万科一样,又开始瞄准旅游地产和老年地产。

  一位长期关注龙湖的分析师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窗口期的成功上市,龙湖已经显示出其对市场周期及政策的准确判断。行业低潮期拿地、在资金困顿期圈钱,在地产调控之时,龙湖又开始调整节奏开始做商业。其把握周期下的扩张之路可为房企样本。

  2011年1月12日,龙湖集团执行董事秦力洪为《财经国家周刊》解析龙湖发展之路。

  北京市场超预期

  《财经国家周刊》:龙湖全年333.2亿元的销售业绩,结构是怎样的?

  秦力洪:龙湖目前形成三个百亿圈,分别为中西部区域、环渤海和长三角。中西部签约134.4亿,以成都、重庆为核心,两个分公司都很大;环渤海118.1亿,收入主要来自北京公司,贡献超过100亿。青岛10月才开盘,销售时间比较短。还有一个是沈阳,受季节影响,第一年销售时间也比较短;长三角区域签约80.7亿,2010年形成了两个点,一个是上海,一个是苏南。杭州是一个新城市,相对来说小一点。从2011年来看,环渤海和长三角的比例会有进一步的增加。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的调控主要针对一线城市,龙湖能在北京营收过百亿,如何做到的?

  秦力洪:北京的确是发展得比较好,也略略超过预期,比原来规划提前了一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方方面面条件都达到了。但最主要是两点,一个是战略,一个是品质。

  战略主要在于布局,我们在北京市场采取先外围后中央的拿地策略。从地理分布说,五环六环外,其实也是好的项目了,因为四环内基本没有好的地块供应了。

  我们和万科一样,把高周转放在第一位,从来不捂盘。

  《财经国家周刊》:龙湖进京初期,主要做高端楼盘,是否此次受调控冲击较小?这是否支撑了北京的业绩?

  秦力洪:我们在北京的布局其实相当完整。北京现在单套价格最高的、最顶级的别墅是龙湖的,单价最低的双限房、政策房也是龙湖的,从几千万的独栋别墅到4800元/平方米的政策房,业态非常多。

  政策对低容积率土地的限制,也促使龙湖产品业态的丰富。这不是针对部分企业的差别性政策,而是全行业的环境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就是适者生存。

  龙湖的扩张策略之一是区域聚焦,北京是样本。 比如我们在顺义已开始做第四个项目,在通州做了第三个,在海淀做了第二个,完成这些积累后,最近才开始在大兴拿地。北京是个大市场,而我们过去也只是集中在三个区域,一共做了9个项目,累积销售额200多亿。

  把握周期   

  《财经国家周刊》:在窗口期上市可以称作龙湖的转折点,龙湖如何把握住这一周期的?

  秦力洪:在窗口期上市,肯定是内外力因素都有。但在2009年做上市决定的时候,我们预测9月到11月有个窗口期,这个决定是我们独立做的。之后在上市处理流程上,以非常快的速度,采取了执行力非常强的一些方法去做,这是我们主动的安排。

  《财经国家周刊》:不少分析师认为龙湖从上市开始,每一步都找到合适的市场周期,你如何归纳龙湖近两年的战略?

  秦力洪:龙湖发展最核心的链条是提前把握节奏,前瞻性战略布局。别人不敢拿地时,龙湖正好处于扩张期,别人缺钱时,龙湖上市融了一笔钱,别人在消化期时,龙湖正好开始调整节奏开始做商业。龙湖的业绩在于周期把握得比较准。

  《财经国家周刊》:龙湖对2010年市场如何判断,又有怎样的应对之策?

  秦力洪:主动改变自己来适应市场变化,龙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上心。对未来的研判,2011年我认为是平稳修复的一年。开发商需要修复高速扩张中带来的组织上的张力,客户关系张力,品质上的张力等等。政府则把政策进一步地合理化和修正,但是调控会一直在,而不是一波又一波。房企要学会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龙湖已经着手商业地产的布局,这将是龙湖非常重要的战略补充。龙湖未来所开发的建筑面积中,将有10%到20%用于商业类建设。我们也希望商业在营收和利润当中占比得到提升,现在还比较小,不到10%,我们希望提升到百分之几十的概念。这个当然需要很长时间,3到5年后大家会看到我们的变化,现在还只停留在规划图和工地上。

  凡是我们判断适合做商业的地,我们都比较热衷,对区域没有特别要求。

  《财经国家周刊》:龙湖前段时间在山东、云南拿到不少大体量地块,用于旅游地产的开发,这是否同样基于对市场的判断?

  秦力洪:旅游地产未来是我们重要的产品分支,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大家生活习惯相匹配。未来10年的老龄化趋势会催生这一度假行业。这也是龙湖为了应对10年后城市人口生活方式的变化,提前布局。

  融资之道

  《财经国家周刊》:行业分析人士都表示,政策对地产信贷的限制至少在明年不会放开,龙湖在融资上有何计划?

  秦力洪:融资方面的具体计划不方便透露。但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最可靠的融资是销售回款,我们继续保持高周转的销售策略。把销售规模提上去,加快销售回款速度,缩短现金流回正的时间,这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条。

  二是和所有开发商一样,利用商业银行的项目贷款。龙湖维持一个记录,从来没有任何一笔贷款晚还一天。在很多银行的信用评级都很高,比如在农总行、建总行都是3A级的。即便在调控时期,我们也被列为最优质的客户。

  我们的贷款基本上都是以基础利率拿到的,没有上浮,这是十几年积累起来的优势,这个贷款基本满足开发需要。

  《财经国家周刊》:不少券商在分析报告中认可龙湖的利润率,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难度是否相对较小?

  秦力洪:在香港上市后,许多投资机构很欢迎,都来做一些建议,希望我们有增发或股权融资等活动,但我们一直什么都没做。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们可以非常主动地选择,在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做我们想做的任何事。大家一直等我们,这个势能一直都在,但具体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来释放它,把它变成公司需要的资金,我们有自己的计划和思考。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