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退出风波
尽管Google选择了对业务影响最小,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立场的折中方式,但Google仍要为这样的决定付出极大代价
易观国际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在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百度营收份额达到73%,再创历史新高,谷歌则下滑至21.6%。对比200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谷歌将14%的收入市场份额拱手交出,基本为百度所占有。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正是年初的“谷歌退出”事件。
1月13日,Google总部管理层通过官方博客,表达了可能将关闭Google.cn,中止中国商业运营的决定。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此前,谷歌曾被认为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取得最大成就的互联网跨国公司。
实际上,Google与其他跨国公司并无不同,都面临各种本土化难题,反而由于这家公司独特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最终将这种矛盾升级为激烈的退出方式。
纵观谷歌中国四年运营历程,似乎总处在纠结矛盾的困扰中。在延续Google创新技术和模式之外,很难在产品、营销和市场推广等环节,变得更加本土化。
水土不服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中国团队,相反谷歌在把握中国市场用户的搜索需求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Google总部在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把握方面,显得十分尴尬。例如音乐、贴吧这样的本土化产品,大规模广告推广,与合作伙伴“倒流量”等运营方式,很多都超出了Google总部的经验和价值观。
于是,在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博弈后,Google最终于3月23日宣布关闭Google.cn,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服务器。不过,Google仍保留了大陆地区的技术和销售团队,以及音乐、翻译和购物搜索产品。
谷歌似乎又回到了四年前的原点。2006年,在美国的一片争议声中,Google.cn顶着“非法经营”的帽子,借用赶集网的ICP牌照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一段步履艰难的发展历程;如今,谷歌又走向另一段独特的“迂回式运营”道路。
尽管Google选择了对业务影响最小,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立场的折中方式,并且事实证明,在流量上并无太大变化,但Google仍要为这样的决定付出代价。
一方面,谷歌内部人才流失严重,或创业,或加入竞争对手公司。谷歌与代理商及合作伙伴的关系也严重动摇,先是合作伙伴陆续中止合作关系,后又发生华东区代理商解约事件,这些都使得谷歌未来在中国的运营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另一方面,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双寡头”的格局的打破,直接成就了最大竞争对手百度在资本市场上的疯狂表现。目前,百度最新股价在110美元左右徘徊,若考虑4月29日百度以10:1比例拆股的因素,每股股价已高达1100美元,这与1月12日“谷歌事件”前的386.49美元相比,将近翻了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