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欲借壳的非凡中国交易遇阻,近日公布的2011财年产品订货数据也不容乐观,李宁股价应声而下,市值一日减少35亿港元。李宁成长路径上疑云重重。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李宁公司日前表示,2011财政年度第二季度李宁牌产品订货会已结束,按照零售吊牌价计算的订单总值与2010年同期相当,其中服装产品和鞋产品平均零售价均上涨超过8%,但订货数量则分别下降超过7%和8%。计算集团给予经销商批发折扣做出调整的影响,订单总值按照批发出货计算较2010年同期下降约6%。
随即,李宁抛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整合一部分业绩不好的门店,通过提升单店销售收入来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尽管李宁并未公布具体数字,但按照李宁目前超过7000家的店铺总数,以及订货量下跌的幅度计算,此次关店的数量可能达到500-600家。
投资者担忧的不仅是李宁关店动作本身,而是整个中国体育服饰行业开始遇到瓶颈———通过不断开店来增加销售额的方式,似乎走到了尽头。此前,李宁管理层曾召开会议,决定于2011年进行分销渠道的整合,主要动作是关闭业绩不良的单一经营店铺、再将折扣店的销售占比上调至10%左右,同时拟上调批发折扣3个百分点。不过这些举措并没有为投资者重塑信心。
据报道,摩根大通将李宁明年及后年的盈利预测调低14%及20%,投资评级为中性。
高盛则指出,李宁正面对两大风险,即品牌风险以及销售渠道风险。高盛认为,李宁品牌定位于全球大品牌及本地大众品牌之间,没有清晰的品牌价值定位,且因为李宁采取多品牌分销商,这些分销商对李宁的忠诚度,会比独家分销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