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蒙牛的道歉为什么依然缺乏诚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11:17  南方网

  10月22日凌晨,蒙牛集团发布《蒙牛集团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蒙牛表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同时蒙牛声明称:近年来蒙牛集团曾多次遭遇诽谤事件,其中,“经公安机关查实,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我(蒙牛)公司进行新闻攻击”。(据10月22日《新京报》)

  蒙牛集团能正视问题,站出来向相关公司和消费者道歉,显然是一个积极的态度。但仔细分析蒙牛的道歉声明,我们又不难看出其明显缺乏诚意。

  其一,将“蒙牛事件”说成是“安勇事件”,其潜台词无非是陷害、诽谤等违法行为是员工私人行为,跟公司无关。这种以“四两拨千金”手法,企图推脱自身责任的论调,比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二,抖出陈年旧事想要告诉人们什么?道歉就道歉,声明就声明,把六七年前伊利攻击蒙牛一事再次扯出来,难道是要告诉人们,乳企之间相互诽谤、攻击与陷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以别人的恶行为自己的恶行掩丑,不比美比丑,这种隐含着无言狡辩的道歉诚意几何?

  蒙牛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道歉?说到底,还是其缺少长远发展眼光和良好企业文化追求的必然。

  利润是企业的目的,产品是利润的手段。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是利润还是产品,都离不开长远发展理念做引导,离不开良性的企业文化做支撑。是否追求长远利益和高尚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有没有灵魂与生力的关键。对于大企业集团来说,没有长远眼光和企业文化追求,企业名誉和信誉就无从谈起,产品与服务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

  如果说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感“贫血”是因为社会整体道德滑坡,是外因导致。那么企业长远发展和文化追求的缺失,无疑是企业自身发展动机出了严重问题。企业及其责任人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法律来管理与惩治,企业自我追求与发展动机,却显然只能靠企业自己去建立。对此,蒙牛以及“蒙牛们”都真正清楚吗?(作者:刘鹏)

  中国奶企,我们还能信谁?

  很难想象,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几大奶业巨头之间,居然上演了如此丑陋的一幕。这是不折不扣的丑闻。其伤害的决不仅是某个品牌的声誉,而是整个牛奶产业的未来,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公众原本已经十分脆弱的信任感。

  蒙牛副总裁胡苏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安勇是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他制造这一事件是其“个人所为”。这不是一个让公众满意的表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安勇的举动是否为蒙牛其他高管所知,安勇也的确无法代表整个蒙牛,但安勇毕竟是蒙牛的员工,其职务之举自然不能轻飘飘地就理解为“个人行为”。

  蒙牛的问题在于,其应该表现出应有的担当,真诚地向公众道歉,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最令公众感到忧虑的是,在目前中国的牛奶产业中,我们已经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纯洁的企业。这些奶企就像是被当地政府惯坏的孩子,在漂亮而时尚的广告背后,是肮脏的交易,是恶性的竞争,是视法律的尊严和公众的权益如无物。三聚氰胺事件绝不仅仅是三鹿一家的罪恶,但其他奶企全身而退后,不仅不从中总结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竞相以违法的手段伤害对手,从而实现自身的壮大。

  三鹿的轰然倒掉,并没有让中国乳业大彻大悟,更没有为乳业换来洁净的环境。客户第一,质量至上,这些普通的商业伦理,却为奶企们置若罔闻。现在看来,在三鹿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法治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行政权力成为主导力量,不仅行政系统本身的过失几乎未被追责,也令三鹿成为还债的代表,以至于其他奶企不仅不反省,反而觉得不过如此,或许是最为令人痛心的遗憾。(作者:庞贝)(编辑:东雪)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