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远洋地产新盘炒高房价 不惧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5:34  人民网

  国庆长假前,国家相关部委再次出台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7日,上海出台新政要求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然而,在如此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之下,北京的远洋新悦楼盘,近日却经历了报价“三连跳”。

  在政府三番四次强调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下,远洋新悦项目为何敢短时间内逆势涨价呢?远洋地产北京区域事业部媒体经理姚志樱曾表示,远洋地产10月份主要任务是项目的营销,以提升销售业绩为主,品牌形象等其他方面不是其重点考虑的因素。难道远洋地产只是一个重销售,没有社会责任、没有品牌意识,置中央调控于不顾的企业吗?

  开盘炒高房价

  远洋地产旗下的远洋新悦楼盘8月初对外宣称其定价为每平方米16500元,吸引了上千购房人排号。然而,该项目国庆假期开盘后,记者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查询获悉,该项目的最终的售价却是每平方米20000元左右,两个月上涨了20%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远洋新悦之所以逆势涨价是因为排号的客户数量远远超过其可售房源数量。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的信息显示,此次开盘共放出272套房源,而据《北京晚报》报道,远洋新悦一期接受的排号客户有将近4000人。为此,开发商将选房分成了三天,前500号是10月6日,501至1500号是10月7日,1501号及以后的都放在10日。然而,记者8日致电该楼盘售楼处时,销售人员表示一期已经全部售罄,只能等到月底对项目二期排号了。

  那么,为何远洋新悦项目能吸引如此多的潜在购房人去排号呢?“一开始的低价排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房者之前的选择,也影响了周边其他项目的销售。”中原地产三级市场总监张大伟认为,调控新政已经开始关注囤房、捂盘等行为,而排号作为开发商锁定购房者对项目关注度的重要手段,也应该纳入监管。

  不少网友也对远洋地产这种行为表示了不满。网友“burglar1709”表示:“满世界大搞广告说开盘均价是17000元/平方米,都摇完号了,突然通知均价涨到18000元/平方米,到实际签约时,实际价格远远超过18000元/平方米,这就是远洋地产出尔反尔的真实嘴脸!”

  还有网友对远洋地产的信誉表示了质疑。网友“浪人居士”表示:“远洋是有前科的,远洋一方好像就是先说18000让大家排号,好像最便宜也是22000卖出去的……”

  远洋不惧调控

  在今年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中明确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清理,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国庆前夕,官方再次出台措施强调要贯彻执行“国十条”相关规定。官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不容置疑,而远洋地产是否对新政熟视无睹呢?远洋新悦大量排号、开盘提价的行为算不算违规呢?

  一名业内人士对《北京晚报》记者表示,新房开盘的供求比一般不超过1:5,因为1套房有5个购房者,项目肯定已经可以清盘了。即使考虑到有部分重复排号的情况,扩大到1:7也足够了,而远洋新悦接近1:15的比例,让人怀疑有人为炒作、制造市场恐慌之嫌。

  张大伟表示:“排号时间过长属于饥饿营销,人为造成了房源紧张,而部分开发商更可以根据排号人数多寡来定价,这也不利于调控的落实。政策制定部门应该强化监管,约束排号定价及时间。”

  据了解,远洋地产今年的销售目标为200亿,下半年,远洋地产的资金回笼压力不小。或许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远洋地产姚志樱会提出“10月份主要任务是营销项目提业绩,品牌形象等其他方面不是其重点考虑的因素”的说法。对于远洋新悦开盘炒高房价的行为,有媒体感叹道:“一轮接一轮的调控依然没有撼动开发商涨价的决心。”还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迟迟不愿降价销售的开发商仍在“豪赌”,用他们的话来说一定要在“金九银十”狠狠地赌一把:“赌中央政府的措施”、“赌地方政府的举措”、“赌消费者的心态”。远洋地产是否也有此心态呢?记者表示怀疑。

  记者8日致电远洋新悦售楼处,询问该项目二期价格和开盘时间等相关情况,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二期的价格与一期差不多,预计在每平米均价在1.7——1.8万元之间,二期10月底接受排号,预计11初开盘。该销售人员对二期的报价明显低于一期的实际价格,该项目二期开盘会不会故技重施呢?我们将拭目以待。(徐沛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