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专家解构国美商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 23:01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见习记者 赵婷

  8月4日,黄光裕一封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陈晓等职位的函件,正式拉开了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大幕。在随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黄光裕方与陈晓方接连出牌,演绎了一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悬疑剧。

  尽管随着特别股东大会的召开,国美控制权之争的结果水落石出,但是在这场纷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得与失?跳出“陈黄斗”,这部商战大片还给我们怎样的启迪?本报邀请7位专家进行解读。

  激辩陈晓获胜

  黄俊立:陈晓胜出对国美是好事。毕竟,资本都支持国美,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其实,黄光裕出错了一张牌———他推出了邹晓春,这个人是没有能力的,所以,如果陈晓离开了,还没有一个新的团队能替代他。

  包明华:陈晓取胜,其负面影响将很严重,以后谁还敢办企业?谁还敢投资?陈晓胜了,对国美的损失也是灾难性的。因为黄光裕仍控制着国美的品牌,他宁可鱼死网破,也不会将这个所有权让给陈晓。陈晓胜出,市场秩序将被打乱,这将是很不好的范例。

  牛海鹏:陈晓胜出需要解决的是与其他股东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难,稀释大股东的股权难度也比较大。

  经理人怎能鸠占鹊巢

  包明华:国美的控制权问题根本不应该存在争议,不应该有讨论,这次投票就不应该发生,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公司法》和《物权法》规定得都很清楚。公司是所有者的,公司作出重大决策的是所有者,不是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决策机构,董事会是执行机构。董事会推翻股东大会的决议,是没有道理的,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李义平:股东是所有者,职业经理人是打工的。股东控制企业,职业经理人要安分守己。

  稳定为上 越拖越麻烦

  牛海鹏:昨天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只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并不代表陈黄之争有了一个了结。这件事情最好的结局就是尽快平息下来,大股东与管理层尽快达成一致。

  国美有相当大的竞争实力,品牌影响力不会因此而减弱,对消费者的影响也不大,但会对上游的供货商、门店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应在短期内尽快解决问题。

  “陈黄斗”对“苏美之争”的影响要看这场纷争多久才能平息。时间拖得越久,越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最后的结局不是苏宁打败国美,而是国美自己打败自己。

  鲁桂华:公司治理的动乱肯定会影响其业绩,现在的国美已经落后于苏宁了。国美应尽快恢复平稳,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还有可能重新夺回家电零售业老大的地位。

  魏建:“陈黄斗”已经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这在国美与苏宁的业绩对比中体现显著。“狼性”国美可能需要改变,但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改变,代价太高了。而且,这场争斗完全是“负和博奕”,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

  陈晓办事不地道?

  牛海鹏:陈晓在董事会的运作是在合理范围内,没有违反规则。黄光裕在狱中时,谁在董事会代表他的利益?如果陈晓代表他的利益,两人之间有一些私人协议,那么在委托代理关系上陈晓违反了黄光裕的意志,实际上就是违约,是缺乏职业精神的。但如果陈晓没有代表他的利益,双方并没有约定,那么陈晓在董事会的决策并没有违反公司规则,他没有错。

  包明华:陈晓想联合其他机构侵吞国美控制权,这个本质很简单。我认为他不懂经济,搞小动作,想将廉价利益输送给国外投资机构,这是蓄谋已久的,非常恶劣。

  黄光裕该反思:为何会集体“叛变”

  黄俊立:国美的团队是黄光裕一手提拔的,一人“叛变”是正常的,但一个团队“叛变”就不正常了,这就是黄光裕的问题了,用人和管理的问题。一路走到现在,手下一个铁杆儿都没有,这是很可悲的事,黄光裕应该对此反思。

  家族企业最好“君主立宪”

  黄俊立:家族企业好比马车,对核心领导的依赖性大,而公司制则好比是汽车,汽车需要有能力的人开。要把马车打造成汽车,就好比是单一制向复合制的过渡,不能一步到位,要先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就是说既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又要让领导受到约束。在这方面,河北的大午集团和深圳的华为集团都做得很好,“华为基本法”强调的就是约束性。家族企业必须要君主立宪制,否则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要出事,这是游戏的规则。

  高程德:家族企业的管理应该任人唯贤,而不能任人唯亲。

  “把所有人当坏人”

  牛海鹏:从长期看,类似纷争爆发几次对中国是好事,它将促进公司治理按照法治、合约的道路前行,促使人们重视规则,认识到职业经理人和股东只是契约关系。它的积极意义就在于给所有人上了一课,让我们重新思考创业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办法。按照西方的思维,没有必要给予陌生人信任,他们的做法是发明一套机制,把所有人当坏人,用机制来约束防止别人干坏事。而中国的思维还是相信人是善的,都是会做好事的,依靠信任和口头约定来维持合作。问题就出在有人干坏事。

  陈黄之争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的机制和思想制度,思考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这一事件的积极意义。现在国内有大量企业通过私募上市来寻求资本,如何既利用外部资本,又保住自己的事业,这是国内民营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