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汽福田与戴姆勒合资或重蹈市场换技术覆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14:38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在光鲜的合作背后,福田真的赢得了一切吗?

  本刊记者 丁玲

  备受关注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田)与戴姆勒的商用车合资项目,在历经近8年的磋商和努力后,于7月16日正式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合作迈出了从梦想到现实的坚实的一步。

  根据“合资经营合同”, 双方按照50:50股权成立中重卡合资公司,总投资63.5亿元。与以往中外合资项目相比,福田和戴姆勒的合资项目颠覆了中方以现金出资、合资企业生产外方品牌的常见合作模式。

  这一次,福田以欧曼业务相关实物资产出资,戴姆勒以现金方式出资,合资年限为50年。合资公司将生产搭载国产奔驰发动机的“欧曼”品牌中重型卡车。

  “与福田的合资合作,将使戴姆勒的产品覆盖到中国各个汽车细分市场;同时福田将成为戴姆勒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全球业务。”戴姆勒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蔡澈表示。

  然而,在此次合作中,福田真的赢了吗?福田真能获得其预期的效果吗?“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仍然是中方要技术,外方要市场。”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概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即使与戴姆勒合资成功,福田试图借助戴姆勒使其自主品牌汽车打入全球市场的梦想之路仍将不会平坦。

  缺乏核心技术

  2009年,我国重卡销售量达到了64万辆。而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重卡销量预计可达70万辆,同比增长10%,而在未来10年内,重卡的产销量可超百万,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中国车企拥有无限潜力的市场,但是没有一家中国重卡企业全面掌握核心技术。众所周知,在重卡领域,上下游产业的利润要远远大于生产整车。

  目前,我国重型卡车自主研发能力非常薄弱。一些关键技术(如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领域)都需要外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导致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之路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重卡合资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合资企业的外方手中。至今,在重卡领域,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奇瑞和吉利这样的民族品牌。在合资过程中,中方也并未掌握核心的技术,而在设备采购、技术研发、产销流程等方面几乎没有话语权。

  福田和戴姆勒的合作也不例外,核心技术上的匮乏使得福田也必须与拥有先进重卡技术的戴姆勒合作。

  “福田与戴姆勒合作是想提高福田重卡的含金量。福田虽然是商用车的销量老大,但是单车利润率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福田生产的重卡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属于中、低端产品。”王概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一直以来,技术的缺憾制约了福田在重卡领域的发展。

  良好的外观设计是福田旗下欧曼车的销售优势,但是由于核心技术是福田借用斯太尔的部分技术来组装配件,在技术方面的不成熟使得欧曼车底盘稳定性较差。

  此外,福田在轻、中、重型商用车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强化了福田发展重卡的需求,而与戴姆勒的合作对其在重卡业务上的发展也显得更为重要。

  资深汽车评论人士李永钧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福田一直号称自己是国内商用车销量第一,但是福田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卡领域,今年前5个月轻卡占其总销量的74%,而重卡仅占15%。2009年,福田商用车销量突破60万辆,首次超越了戴姆勒50多万辆的销售纪录,成为全球商用车销量新老大。”   

  戴姆勒的计谋

  毋庸置疑,福田与戴姆勒的合资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作为上市公司的福田以及戴姆勒,组建合资公司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在资本市场圈钱之后,如何再去发展,就是另一回事了。”

  根据福田与戴姆勒签订的“合资经营合同”,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不但以现金方式注资,还将提供技术和专家支持,帮助合资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竟有如此好事?

  表面来看,福田引入商用车的利润老大戴姆勒可以提高福田整体品质,但是也应该看到表面风光下隐藏的市场争夺。“戴姆勒很看重中国市场,它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完成对高端商用车市场的占领与重新划分。”王概表示。

  “姜还是老的辣!”北京一名重卡汽车经销商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戴姆勒通过与福田的合资经营,使其通过福田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享受到可观的利润分成,甚至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进军高端重卡市场。”

  记者调查获悉,戴姆勒在历次的合资项目中鲜有成功的案例。“戴姆勒在技术输出上的保守,是合作毫无起色的原因之一。”李永钧对记者表示,“以戴姆勒现在仍在运行的两个合资企业来说,就没有一个算得上是成功案例。生产国产奔驰C级和E级轿车的北京奔驰一直都没有起色,而且与福汽合资生产轻型商用车的福建戴姆勒,自成立后,也一直都没有新的业绩”。 

  在与福田合作之前,戴姆勒在中国的商用车合资仅仅限于客车,而其全球领先的重卡在中国却鲜有发展。与福田的合资,戴姆勒可以利用其成本优势和成熟的汽车产业配套,迅速占领全球中低端重卡市场。对于戴姆勒而言,这的确是一次不错的交易。

  或将重蹈覆辙

  从以往中国车企的合资项目来看,一直未能避免以“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模式,此次,福田与戴姆勒的合作在这一点上也乏善可陈。

  合资后,福田是否能够真正受益于戴姆勒,在海外市场上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突破和发展,还有待时间去证明。而一些业内人士对此的看法并不乐观。

  王概对记者表示:“福田拿到的更多的是生产方面的技术和标准,得到的只是现成的产品而已,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就算有了戴姆勒的标准,最终也只是做反向工程,即把别人的产品拿来分析一下,复制一个差不多的产品。永远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没有经历过开发的过程,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因为不知道产品究竟是如何开发的,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没有话语权。

  王概举例说:“同样的一套设备,现代魔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从韩国采购要比国内采购价格高出7倍,但中方也只能选择接受,因为只有用韩国的才不会出问题。”

  “最简单的道理,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仅研究别人的成本是得不到核心技术的。”白益民表示。

  李永钧还指出,福田与戴姆勒双方存在明显的强、弱势之分,业界自然有理由怀疑在二者建立的合资企业中一定存在势力和话语权的不均衡。也就是说,福田汽车很难在合资公司中把握主导权。“合资公司能不能顺利走向国际,能不能完全避免‘市场换技术’的覆辙,现在还难以确定。”李永钧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