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光裕与董事会短兵相接 国美权力争夺公开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 08:0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记者 汪群钧)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1分报道,近两天,国内家电零售巨头国美内部再次上演商业王朝权力争夺战。黄光裕与国美董事会短兵相接,剑拔弩张,将原本的暗斗公开化。前天,黄光裕意图通过股东大会的方式来操控国美高层的人事变动,昨天(5日),国美公司董事局立刻见招拆招,通过法律途径来对黄光裕进行反击。

国美电器(资料图片)

  黄光裕虽身陷囹圄,却不甘心国美电器控制权旁落。如今甫一出招又面临来自国美电器的诉讼,也许一场权力争夺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即使在狱中,黄光裕也一直没有放手对国美的控制。令人意外的是,他和董事会之间从原先的暗自较劲到短兵相接,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上一次是在6月28日。国美任命常务副总裁王俊洲为公司总裁,而原总裁陈晓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

  当时,中国之声经济观察员马光远分析认为,换帅虽然是国美“去黄光裕化”的转折点,但由于王俊洲是黄光裕的嫡系,他当总裁,好歹算是双方互给面子的一个妥协的决定。

  这次,双方终于兵戎相见。先出招的是黄光裕:本月4日晚,国美收到黄光裕独资拥有并为公司主要股东的“shinning crown”的信函,要求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并要求撤销陈晓的国美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黄光裕出招凶狠。

  中国之声经济观察员马光远认为,双方短兵相接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马光远:目前,国美的控制权究竟花落谁家还不明朗,此时,各方作出任何行为都不意外,但在黄光裕案二审还没开始的时候,事情这么明明白白的摆上来,而且矛盾这么尖锐,超乎我的意料。按照常规的猜测的话,国美的控制权争夺,一个是白热化。第二,形势对黄光裕家族不是太有利,所以我们看到他频频出招,拳出的非常急,也非常狠。 一下子触及到双方的底线问题。 黄光裕该出的招都出到位了。

  黄光裕提出的动议还包括,撤消孙一丁的公司执行董事职务,但保留公司行政副总裁一职,提名邹晓春、黄燕虹为公司执行董事。对于黄光裕的出击,国美董事局早有准备。他们在24小时内便迅速做出回应。香港博兰士维公关公司负责国美项目的负责人凯伦小姐介绍:“国美于8月4日晚7时30分及8月5日早上收到相关信函,董事局5日立即开会讨论回应事宜。按照相关条例,公司有不超过21天的时间正式考虑对要求信函的回复。目前初步的回应觉得他(黄光裕)那个(要求)是没有依据的,是个人利益驱动。”

  在给出了初步的回应后,董事局还反戈一击——昨天傍晚发布公告,决定对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要求对黄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中被指称的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

  公告所指的股份回购,香港法院去年9月曾就此提讯黄光裕夫妇。根据香港证监会的指控,黄光裕与其妻杜鹃策划国美电器在2008年1月及2月进行股份回购,目的是偿还一笔 24亿港元的私人贷款,其间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这一系列交易使国美电器及其股东损失约16亿港元。

  马光远分析认为,国美董事局反击的这招目的是将黄光裕与其他股东切割,从程序上进一步让国美去“黄光裕”化。

  马光远:他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种起诉以后,达到一个把黄光裕和其他股东切割开来,通过程序上的去黄光裕化就把整个国美从股权上分成两个阵营,意味着最后的完成去黄光裕化,通过司法途径可能达到。

  这场明刀明枪的战争,哪方的胜算更大?昨天,国美电器的公告或许能透露一些信息。香港博兰士维公关公司负责国美项目的负责人凯伦说:“公司董事局坚决反对撤销陈晓和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的动议,并对陈晓、王俊洲组成的现有管理团队表示了支持。”

  这意味着黄光裕分化国美电器董事局的出招并没有得到高管团队认可。国美现任总裁王俊洲更是回应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之举。”同时称赞陈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出色的有感染力的领袖人物”,是“值得信赖的同事和亲密朋友”。 类似的话,在王俊洲出任总裁时陈晓也说过。

  另外有分析认为,这次黄光裕之所以提起股东大会,除了其拥有超过10%的股份这一基本条件外,应该还获得了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这对以陈晓为首的董事局会有一定威胁。

  虽然为了控制权, 一方在公司内部行使股东权益,希望通过股东会层面来行使权力;而另一方则采用了更强硬的司法手段。但双方并不想两败俱伤。或许外界看到的刀光剑影只是一场表演。现实远比戏剧精彩,谁也无法确定下一场戏的发展方向,何况是结局呢?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