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0名议员联合致信盖特纳 中国鞍钢在美国投资遇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02:01  北京晨报

  晨报讯 (记者 刘映花) 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再度遭遇政治“拦路虎”。近日,50名美国两党议员联合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呼吁就中国鞍山钢铁集团在美投资一事展开调查,目的是防止“美国钢铁市场遭到中国企业的掠夺并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

  今年5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签订了一份一揽子合作协议,计划向美国钢铁发展公司正在建造的一个钢筋生产项目投资1.75亿美元。对于这次中国钢铁业在美投资建厂的尝试,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描绘了一个美好前景:填充由于美国国内线、棒材产能不足提供的市场空间;学习美国较为成熟的钢铁电炉短流程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培养鞍钢的国际化经营人才。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鞍钢可能还要抵御来自国会山的阻挠。在给财政部的信中,代表钢铁制造州利益的议员表示,美国钢铁企业担心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中国国有企业不受限制地、不经市场检验地建厂”。按照规定,美国财政部主持下的跨部门小组——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可基于国家安全原因建议总统禁止外国投资项目。目前,美国财政部的发言人证实已收到议员的信件,但还未作决定。

  中国海外投资因为政治因素夭折早有先例。2005年,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欲并购优尼科,正是由于美国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而放弃。

  ■财经晨谭

  走出去还有很多必修课

  刘映花

  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即使在看似不同的政体中,利益团体的作用永远不能忽视。在澳大利亚,主张征收资源超额利润税的陆克文,因为在资源丰富的数州支持率狂泻而不得不宣布辞去总理职务。在美国,利益团体干政往往更为嚣张,中国鞍钢的“出海”之路也许面临和中海油同样的境遇。5年前,国会山因为中海油斥巨资竞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商大惊失色并出手阻挠,未来同样的情节可能还会不断上演。

  无论是共和党政府还是民主党政府都一直声称鼓励中国赴美投资,然而消除美国国会对中国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美投资的不安却并非易事。把利益集团对经济与投资的影响降到最小,是中国“走出去”的必修课。

  我们有必要旗帜鲜明地承诺要为当地创造工作机会,遵守美国法律法规,做一名好雇主。当然,利益团体从来不为最大多数人服务,适当的“高层路线”也能切中要害。日本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由于多数官方批评都来自国会而不是州及地方政府,上世纪80年代刚刚登陆美国的尼康、索尼、松下和东芝等日本公司都建立或扩大了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方便游说公关,同时通过与智库、记者和前政府官员等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塑造华盛顿对日本投资的主流意见。

  当然,与对日本投资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不同,山姆大叔对中国投资的担忧夹杂着国家安全方面的因素。无论如何,学习更加精明老到地处理交易,减弱政界反对声浪,中国公司需要更多的耐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